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下义词关系作为词汇语义关系的一种意义关系,已经有学者从结构主义视角作过一些研究,从认知语义视角来研究俄语下义词关系,同时从俄汉语下义词关系对应、不对应和空缺三方面的对比加以研究,可以剖析俄汉语下义词关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空间隐喻对人们表达和理解多数非空间的抽象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语的"上-下"空间隐喻系统与英语的"UP-DOWN"空间隐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或对等,但是多数情况下,异大于同。文章将从空间概念喻指状态、数量、社会等级、时间以及范围这五个方面的抽象概念来分析比较汉语和英语中空间隐喻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古人颇有闲情逸致,朋友间聚会的方式往往别出心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会玩"。他们随便找一条溪水,就可以开个Party,还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他们在野外采得一把花草,也可以开上一个Party,叫"斗百草"。"流觞曲水"源于周代盛行的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由女巫在河边举行为人们除灾去病的仪式,叫  相似文献   

5.
让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所用的仪器:一只上部割去,只留下圆柱形瓶身的透明大号雪碧瓶;一只底部割去,瓶口朝下的矿泉水瓶;一黄一白两个乒乓球,一大瓶水.  相似文献   

6.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两幅雪景图各以其明丽的色彩、张扬的个性,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Taylor(2002)的schema-instance(纲要-实例)概念,来探讨上下义词在语篇中的主要功能,并分析了"上义词一下义词"与"下义词一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之一,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认识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文试从上/下、up/down隐喻意义作对比分析,得出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上的相似性与相异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和认知工具之一,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认识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文试从上/下、up/down隐喻意义作对比分析,得出英汉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上的相似性与相异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英汉"UP-DOWN"/"上-下"空间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两对垂直空间隐喻从源域到状态、数量、时间、社会等级等目标域的投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形成对应,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隐喻范围和意义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似性源于人类认知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差异性源于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时代》2015,(3):18-19
编辑推荐:如果你是一个动物小说的爱好者,你一定不会陌生这一本!10年前,《狼图腾》横空出世,一时间洛阳纸贵,"狼粉"无数!作者姜戎塑造了蒙古草原狼自由独立、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形象,让读者们印象深刻。来看一个精彩片段———狼群似乎还没有下手的迹象,陈阵对狼群的耐性几乎失去了耐性。他问老人,今天狼群还打不打围?它们是不是要等到天黑才动手?老人压低声音说:"打仗没耐性哪成。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只有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其基础是经验相似性,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举例分析和比较汉语和日语中上/下空间方位词在社会等级、数量、时间及状态四个抽象概念中的隐喻拓展意义,试着客观地解释了语言背后存在的人体和社会文化经验基础,并指出了这四个抽象概念中的隐喻拓展意义相互之间是紧密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一门高校实验课程的成绩数据以及调查问卷,分析了单纯线上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差异.课堂实践证明,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各项成绩显著高于单纯线上学习的成绩,学生在实验操作、理解与记忆实验细节、掌握实验室基础与规范、分析数据以及深入思考几个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单纯线上学习的学生.单纯线上教学应当在实验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以英汉中的两组基本方位词"up/down"和"上/下"为例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其异同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不同语言的人们所共享的认知过程和方法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5.
田婧 《现代语文》2010,(5):48-49
"上"和"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等意义。而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两者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本文把研究对象限定在"上""下"作为方位名词时出现在介宾词组末尾的这一小类情况,即放在"在……上/下"结构中,着重分析它们在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史料教学已经成为历史老师们的共识。教材插图作为图像史料,"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得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记述了可见的历史,具有直观性。图像史料可以使历史知识,"变为熟悉的、认同的、可以与之交谈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对等体。这种认同感带来的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使之逐步完成历史知识的量变积累"。  相似文献   

17.
正毛笔,有一位不可或缺的伙伴。人们在写书作画的构思或休息间隙,总是把毛笔放在它身上,以免毛笔的墨汁污损其他物品。我想你肯定猜到了,它就是笔的忠实依靠——笔架。笔架的传说笔架也叫笔格、笔搁,专门用来架笔,是书案上最不可缺少的文具之一。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过去有两个穷秀才赵诚和张操,他们连年赶考,都榜上无名,只好以打柴为生。一天,一个跛脚乞丐向他们讨饭。张操不肯,还骂了他。赵诚把饭端给乞丐吃了。像这样  相似文献   

18.
唐辛子 《留学生》2014,(20):47-47
正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随笔集《日本人的心》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京都:"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日本作家五木宽之在随笔集《日本人的心》一书中,曾这样概括京都:"京都是日本国中的异国,是日本最前卫的都市"。五木宽之在文童中这样解释他如此描绘京都的理由:"为什么说京都很前卫呢?去看看京都的‘祗园祭'就知道了。在众人心目中,‘祇园祭'是  相似文献   

19.
刚满3岁的敏敏聪明可爱,就是有个毛病,喜欢歪头看东西,俗称歪脖子。父母多次带他到乡镇医院求医,都未搞清楚原因,后来辗转来到市级医院,专家确诊为斜视引起的斜颈。父母惊诧不已:斜视不是眼病吗?歪脖子怎么与眼睛扯上关系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