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经1O年科技攻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选育出黑皮紫斑肉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科技查新结果表明,该品种是全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该中心以“合作23”和云南本地农家品种会泽小乌洋芋为母本,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马铃薯新品种“云薯601”。该品种皮色紫黑,肉色白带黑圈,具有生长势强、结薯集中、芽眼浅、淀粉含量高、抗晚疫病、耐贮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西藏日喀则市马铃薯品种多样化,通过对引进的四个马铃薯脱毒品种、自主选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系"200905"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的种植的新品种。结果表明,根据综合性状表现新品系200905、中薯18号较当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商品率高。可以考虑新品系200905作为日喀则市较大面积示范种植进行进一步鉴定。中薯18号可以适当示范种植和保存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基金》1988,2(1):47-47
由南京农业大学马育华教授申请资助和主持的“大豆新品种选育与数量性状遗传研究”,在大豆地方品种资源主要经济性状与遗传变异、大豆杂种优势及配合力、抗大豆花叶病毒等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在新品种选育方面,1983~1985三年内先后育成四个高蛋白质、高脂肪的大豆新品种,并已在南京、南通地区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已达上百万亩,一般比当地.品种增产一成以上。有的品种还促成了长江下游地区小麦-玉米-秋豆和小麦-水稻-秋豆复种制度的发展,有利于全年综合增产。几年来育成新品种增加的经济效益达528.6万元。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由于在西藏存在品种单一且退化严重的问题,针对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要求,本试验从内地引进11个新品种,通过实验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并适宜在本地区生产种植的新品种,为下一步进行示范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科技》2010,17(1):F0004-F0004
<正>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是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欧盟援助项目"青海省马铃薯发展项目(ALACHN94/10)"、从杂交组合(387521.3×APHRODITE)后代中选出优良单株C92.140-05、经系统选育而成,2006年12月12日青海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定名为青薯9号,品种合格证号为青种合字第0219号,2007年5月获得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2009年2月5日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救灾作物,对稳定全省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由于生产上应用的大多数都是菜用型品种,缺乏集抗旱、丰产、抗病、高淀粉、适应性广等综合性状的优良品种,选育高产高抗的品种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马铃薯新品种庄薯3号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采用费用少、技术简单、容易操作的常规育种方法,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适宜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马铃薯新品种,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提升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随着啤酒酿造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生产上对大麦品种的丰产性和籽粒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要求能够快速育成大麦新品种。自从花药培养工作开展以来,国内已相继在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中育成了品种,证明单倍体育种可以简化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规划的实现。大麦花药培养自1973年成功地  相似文献   

9.
<正> 嘉祥县获得引进推广超大穗小麦(84+79-3-1)新品种成功,亩产达500公斤左右,且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今年,这个县将此项成果作为创高产新品种,并做好技术和服务准备,将在全县大面积种植。 该品种除具有穗大粒多的特点外,还具有高抗倒伏、抗病害能力极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框架优良,粗蛋白、赖氨酸含量均高于普通小麦,适应高肥水种植,产量潜力在800公斤。  相似文献   

10.
他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三十多年,在世界上率先研究提出具有农耕革命性意义的"粉垄"并在我国广西、甘肃等8个省试验12个作物增产10-30%;选育出淮山药桂淮系列品种,以及木薯、马铃薯、红薯等品种并推出创新性的栽培技术;取得科技成果20项,已获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中国木薯栽培技术与产业发展》、《广西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等专著7部,在《中国农业科学》等发表论文80多篇;作为项目第二主持人1998年从台湾批量引进甘蔗新品种"新台糖22号"已增益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首张红麻遗传连锁图谱和第四张烟草遗传连锁图谱,是他指导研究生在"十一五"期间的精心构建,为分子辅助育种等系列研究奠定了基础。他率先创建了我国红麻高效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成高产、优质、多抗性的福红2号、福红991、福红992等8个红麻新品种,分别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农业部国家级品种审定,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的优良品种。他建立了红麻抗虫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将带有Bt抗虫基因质粒成功导入福红952中,从而育成国内外首个抗虫转基因红麻Bt952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破译小麦基因组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外通过多年攻坚,利用"模块耦合育种"的理论已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文章着重对这些重大成果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根是马铃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根系吸收活力是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理参数。为探讨马铃薯根系吸收活力与产量及抗旱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筛选适合日喀则市马铃薯抗旱高产品种,研究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主推品种艾玛系列、引进品种“L0109-4”、当地品种“亚东”以及杂交后代新品系“M1314-09”5种马铃薯规定时间根系活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吸收活力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根系吸收活力和产量有真实直线回归关系,根系吸收活力可以作为直接的马铃薯抗旱高产指标,通过试验筛选出高产品种(系)“M1314-09”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旱节水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是甘南州的主导产业,生态环境适宜发展有机马铃薯产业,2020年分别从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定西爱兰马铃薯公司、国丰马铃薯公司,引进食用型、菜用型、淀粉型、加工型(薯片、薯条)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27个新品种,通过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不同马铃薯食用品质,为甘南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连铮长期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是我国大豆育种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从1957年开始作物育种研究,先后从事小麦、马铃薯和大豆的育种研究,其中育成大豆品种30个,其中国审大豆品种9个。  相似文献   

16.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4):86-87
<正>云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和环境资源研究所部分课题,于2011年成立。中心坚持"严谨、求实、协作、创新"的学风,瞄准学科前沿,立足生产实际,致力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形成了以隋启君研究员为带头人的中青年创新团队等工作。中心重点开展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和育种新技术研发、新品种选育、核心种苗生产和新品种脱毒种薯繁育、栽培技术研发、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控技术研究和马铃薯加工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心拥有科技人员22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2人(高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以山地为主,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及其支流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谷平原,小麦作为西藏第二大粮食作物,在西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受海拔及气象因素影响,西藏小麦产量和品质较低,特别是加工品质,已不能满足当地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通过对近几年育成的新品种良种推广,对藏区现有小麦品种进行升级换代,以期提高当地小麦品质,助力特色藏餐深加工。文章主要以青审春小麦品种"高原437",在西藏河谷农区栽培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性状的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西藏地区选择性状优良的春小麦品种育种引种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内江农业科技基础如何?如何让高新技术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增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黄跃成。内江农业科研"响当当""小麦、水稻、玉米、甘蔗等传统经济作物,平均每年内江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黄跃成自豪地告诉笔者,一个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往往要耗费三五年时间,内江新品种问世的速度之快,在全省乃至全国地市(州)并不多见,这与高新技术在内江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密不可分。去年,内江的"小麦一一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是内江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80年代中期,由于一大批老牌品种抗锈能力的丧失,条锈病在我县连续几年都中等或偏重发生。在历经多方面努力的同时,不断地推广一系列“新型”抗锈高产品种—绵阳系列和川育系列,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在我县的流行,确保了小麦生产连续7年的丰收。但是近年,由于这批“新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2hm2(合30亩),收集、保存15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通过系统选种、茶树人工杂交育种、茶树回交技术研究,已筛选出云抗系列、76系列、73系列、佛香系列、云茶系列等400余份育种材料,并已从中育成获国家林业局授予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2个(云茶1号、紫娟),国家审定品种2个,省级品种审定(登记)或同行专家鉴评的品种22个,选育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占全省2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