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施工和管理亦步入信息化时代;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发展也促进了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的进步。基坑围护体系的种类、各种围护体系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以及基坑工程理论在我国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基坑工程综合性较强,是系统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基坑的安全性,同时决定了经济造价和施工工期。现就哈尔滨市群团组织机关工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基坑支护方法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性工作,基坑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项目后续施工的操作质量,本文以光亮退火机组基坑围护工程为例,从基坑围护、施工技术两处着手,阐明了基坑工程相关施工技术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条件的不断发展,目前上海地区基坑的围护形式越来越多,本文介绍几种在上海地区常用的基坑围护形式,并主要从社会效益.造价经济方面介绍如何选择合理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组合,凸显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因此,保证基坑围护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浅谈深基坑支护与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飞快发展,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尤其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为了解决城市用地有限和人口密集的矛盾,也为了满足规划和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与结构要求,开发地下空间(如地下室、停车库等)已成为重要课题,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越来越深。与此同时,深基础施工技术也跟着不断发展。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措施,是施工企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合理地组织基坑支护与土方工程施工,是施工企业提高施工功效、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的重要举措。下面以某工程为例介绍深基础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在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面高层建筑物的增多,基坑的挖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城市建筑中。基坑的施工是土木工程中最为繁琐的工程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使基坑工程既安全又经济,是人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在基坑的施工中监测的各种方法及工具的应用,其为基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1、工程概况: 金桂园B栋工程,位于哈市香坊区汉水路丽顺街交叉处。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建筑面积19,555平方米,建筑总高度53.70米,地下室高3.6米,地上十六层,高度分别是3.9米、3.3米、3米。主体为框架剪力结构围护结构,内墙为陶粒砖砌切填充墙。该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 2、主体施工建筑物测量: 2.1 建筑物的轴线控制:采用内外双控;以外控为主,校核内控的方法。使剪力墙、框架柱的轴线位移控制在3毫米以内。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建筑工程基坑的围护项目施工为中心,就提高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展开了探讨,在分析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列举,提供了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前技术准备,优化建筑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试验等措施,希望能够对规范建筑工程基坑围护施工项目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有所帮助,在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保证基坑围护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层住宅楼质量在施工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地提高,各种建筑通病得到有效控制,使高层住宅楼施工企业的各项效益得到充分地体现,但是,高层住宅楼出现渗漏依然是一个较为难于处理的问题,建筑工程队伍必须对高层住宅楼渗漏加以关注。本研究从高层住宅楼的建筑实际出发,从高层住宅楼外墙和室内两个重点部位出发,分析了出现渗漏的根本原因,探讨了在建筑工程中解决高层住宅楼渗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如何防止高层住宅楼渗漏的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实践和理论界的重大课题.在近几年的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技术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了高层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完善和推广科学有效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预防施工技术措施.从以高层住宅楼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完整技术体系入手,介绍了较为有效的控制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住宅渗漏是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之一,也是居民投诉率最高的质量问题之一。在近几年的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技术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了高层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完善和推广科学有效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预防施工技术措施。从以高层住宅楼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以及地下室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施工完整技术体系入手,介绍了较为有效的控制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塘河泵站基坑开挖深度11.15米,地质层含有建筑垃圾、杂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土,右侧为厂房,为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及完善的施工技术,本文就深基坑的围护及降水进行了介绍,为深基坑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绥芬河市澳普尔广场及酒店改扩建工程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基坑挖深12M~21.8M属于深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第三和四层为强风化安山玢岩和中风化安山玢岩,岩块坚硬,机掘不易;基坑东、南侧与原有4层和9层建筑最小距离分别为2.4m和3.5m,位于凸入基坑的阳角处,属不利位置,施工和支护监测难度较大。依据本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场地条件、基坑开挖深度,边坡在无相邻建筑采用土钉墙结构支护体系;在有相邻建筑采用悬臂桩结构支护体系即人工挖孔桩和土层锚杆相结合的支护方式,人工挖孔桩施工遇安山玢岩配合风镐进行施工,土层锚杆采用ф150螺旋钻成孔。岩石采用地质钻机与风动潜孔锤成孔。监测结果显示,基坑关键部位变形各项指标均未达到预警值。  相似文献   

13.
在近几年的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者和技术工作人员高度重视了高层住宅楼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完善和推广科学有效的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预防施工技术措施。如何防止高层住宅楼渗漏的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实践和理论界的重大课题。从高层住宅楼外墙面、外墙窗口、厨房及卫生间地面以及地下室的防渗漏施工技术体系入手,介绍了较为有效的控制高层住宅楼工程防渗漏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礼强 《科技风》2013,(10):182-183
城市高层建筑物的出现是城市建筑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城市高层建筑往往同样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活小区。高层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构建设计和施工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和规范。主体结构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主要框架,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多功能分区运用。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地下和基层部分的设计和施工尤其重要。建筑物上下层之间,为实现多功能、多用途的发展,实现转换功能的转换层应运而生。转换层作为重要的结构层,它的施工技术和方法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能否科学、完善的进行,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在此,本文针对基坑工程综合支护技术这一问题,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时代里,我国建筑事业蓬勃发展,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种类众多,每一个施工技术都有它的独特作用以及施工特点,基坑围护和土方开挖技术也不例外,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着突出作用,不但可以增加质量的保证,同时还能够为房屋建筑施工降低危险性。本文针对基坑围护技术应用进行介绍,并对土方开挖技术施工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为提高施工质量提供参考,保证安全施工,促进建筑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基坑围护工作做得好就能顺利保障地下室的正常施工。现以牡丹江市新时代城市花园建设项目的地下室基坑围护方案为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8)
在路桥工程中为了保证其施工的安全性,则需要做好基坑围护施工,以此来避免基坑出现滑塌的现象。尤其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需要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围护方案,其中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在路桥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为此本文解析了在路桥工程中基坑钢支撑围护技术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越多,为了提高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优化。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围护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施工作业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土钉墙施工技术以来,因其施工周期短、造价较其他基坑围护体系低、安全性基本满足基坑稳定性及变形要求,在边坡和基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我国于1997年制订了相应的规范《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由于土钉墙对地层的依赖性很大,通常仅适用于地下水位低、自立性好的地层。在高水位的软土地层中,因其自立性差,易产生流砂和管涌的可能;尤其广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的地层为冲积地层,主要为饱和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土等,单纯的土钉墙不能满足基坑围护安全性。由此,近年来,在各种基坑围护工程中,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理论设计研究和实践分析研究,总结出一种新的土钉墙施工技术——复合型土钉墙支护,并正通过更多的工程实践对其进行理论设计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