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武诗歌三题汪祚民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既是雄才大略的一代天子,又是颇具风流的文学大家。诏策谕诰,雍容典雅;辞赋歌诗,文彩灿然。汉武的作品多载录于《史记》、《汉书》,散见于一些小说杂史及文学总集,其中诗歌流传情况比较复杂,学界也少见深人的研究,故撰此文...  相似文献   

2.
汉赋之所以能称为一代之文学,原因有五,即:文体与写作方法的独倡性;反映时代精神及其历史风貌的充分性;盛极一时广泛流传的普遍性;群星灿烂的作家群体及其佳作的丰富性与典范性;对后世文学影响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3.
汉初皇权是一种“共天下”理念支配之下的有限皇权。这种相对皇权,到景时期已开始出现初步的变革。到景帝末年,随着军功集团退出汉初政治舞台,汉代政权出现了真空。武帝即位后,汉初三权并立的结构已逐渐松动,为武帝加强皇权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武帝皇权向政府权力的渗透,主要是通过中朝官制度以逐步分解相权。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于<汉武故事>作者的研究历年来存在分歧,其主要原因在于传播过程中,古籍散佚,更有甚者一些丈人对其进行随意的更改和删减,导致近人研究艰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总结,通过对其版本的分析,笔者认为,传世本<汉武故事>当为汉成帝时的方士所作.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课本曾引用《史记》内容描述汉武帝时的富有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 ,非遇水旱之灾 ,民则人给家足 ,都鄙廪庚皆满 ,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 ,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① 其中虽有溢美之词 ,但却言之有据。可是 ,到了汉武帝晚年 ,却出现“女子乘亭障 ,孤儿号于道” ,“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② 的局面 ,这是什么原因呢 ?概括地说就是因为汉武帝南征北伐、大兴土木、游山玩水 ,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的。第一 ,濒繁的战争 ,耗费了巨额财富 ,大大破坏了生产力发展。汉武帝即位后 ,“…  相似文献   

6.
汉魏小说大量记述汉武帝的求仙活动。尽管汉武帝求仙过程纷繁多样,而结局则都是无疾而终。基于此,在考察汉魏小说中汉武求仙活动基础上,探讨了汉武求仙皆失败的原因,阐明了汉魏小说作者在编纂背后对汉武求仙不同程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考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乐府二署。太乐主管宗庙之乐,隶属奉常(太常),汉初即已设立;乐府主管郊祀之乐,隶属少府,系武帝时所置。《史记》、《汉书》有关武帝以前“乐府”活动的记载均系泛指,实际上它们均是指太乐而言的。虽然“乐府”之名秦时已有,但西汉乐府为武帝所建,这也是不可否认的实事。  相似文献   

8.
原始社会,人们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原始居民常常遇到自然力的束缚和打击。为克服困难,不断探索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并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自然界加以具体解释,因而逐渐创造出一些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等都是历史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三皇的传说,古文献记载有六种说法:①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记》);②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③伏羲、女祸、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④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⑤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⑥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篇》引《礼纬含文嘉》)。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史令司马谈以顾问身份随行,中途因病洛阳,不能参与“大典”,遗憾至极,竟然抱恨而卒。临终时对其子司马迁哀叹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下所引《史记》,只写篇名)。“封禅”系何等礼制,如此牵动人怀?秦皇、汉武汲汲于其事,真正意图究竟是什么?对此,本文试进一解,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利用汉初以来积累的巨大财富,开展了拓边活动,平南越、东越,使西南夷,定朝鲜,更主要的是击匈奴、通西域,最终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记》以其独特的视角,从营造强烈的辩论氛围、显见匈奴之干系国家财政的盈耗、表现汉武决策的缘由与成效、衬托年轻军事外交人员的胆识与才能,到蕴含着对拓边陲"非常之功"的赞誉等多方面,记述了汉武的拓边行动,并总体上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汉武故事》是先秦两汉时期的一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旧称班固所作,一般认为作者是两汉时期的民间文人。《隋志》、两《唐志》和《宋志》皆著录在史部故事类,至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归于子部小说类异闻之属,其小说身份才真正建立起来。《汉武故事》以汉武帝为故事主线,叙述了其一生由求仙到悔悟的人生经历,兼及汉武帝时的一些历史人物的逸闻轶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还是亦真亦幻的故事叙述,都展现了其作为小说的独具特色的文学魅力,其故事成为后世文学的素材来源,并影响了唐传奇和明清神怪小说奇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史记》没有形成完整的汉武帝本纪,但是关于汉武帝的叙事有清晰的线索,这就是汉代政治制度建设。围绕这个中心司马迁揭示出制度或符号暴力对人的心灵结构的改造所导致的后果:虚无主义的生成。《史记》之后,虚构的汉武传说系统形成,它是一种历史的镜像,依赖于历史文本阐明某种历史性潮流、冲突及其隐喻的社会性焦虑。关于汉武帝的历史和虚构的双重叙事构成一种有意味的互文关系,它暗示出历史的修辞学意义、虚构如何起源以及中国文化在中古时期的转换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内容也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水浒传》全书共有120回。由此可见,仅从这篇节选的课文中,是无法全面解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  相似文献   

14.
<正>擅写短诗的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Callimachus)曾言道:"一部大书便是一项大罪。1"195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一书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谦虚"地表示,"以罪而论,这是一部小书"(as evils go,this book is a minor one);1982年,印度裔美国科学史学家梅拉(Jagdish Mehra)在《量子理论的历史发展》(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Quantum Theory)  相似文献   

15.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收录的一篇课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第九回,内容也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而《水浒传》全书共有120回。由此可见,仅从这篇节选的课文中,是无法全面解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笔者认为,教材之所以选录这篇文章,主要是想由此将学生领进浩瀚的古典著作中,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激发起阅读经典著作的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无论经典作品有多高的价值,他们对课文真正感兴趣的只有这几个方面:这里边的人  相似文献   

16.
安庆天柱山早在汉武之前就被封为南岳,与其他四岳齐名,而众多有关天柱山的介绍评述文字均一致认定天柱山始封于汉武帝。对此进行分析考证,有助于认识天柱山古南岳史的本来面目,提高其应有的历史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西汉中期,尤其是汉武帝时代,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奠基期,也是传统政治下官僚群体集体精神气质的形成时期,武帝时代的官僚群体,其精神气质大致经历了一个由积极进取至消极压抑再至逍遥出世、自我放逐的历程;而这一历程,与专制政体密切相关,其对当时政治造成了积极或消极的结果,汉武官僚群体的精神气质。对后世官僚群体的精神气质及政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三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数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有口袋化之嫌。本罪的规范属性是帮助行为正犯化,该帮助行为确具有独立性,但是只承认独立性容易滥用该罪名,从属性是帮助行为固有的属性,对本罪的研究不可忽视该属性。以帮助行为的从属性为出发点对本罪的构成要件进行合理解释,该帮助行为不包括间接帮助和主观模糊的中立帮助行为。明知的时间节点,在帮助对象着手实施犯罪之后,实行行为结束之前成立,谨慎适用明知的推定,禁止根据推定的事实进行再次推定,允许提出合理怀疑。同时,遵循情节严重双重限制的标准,贯彻情节严重限制入罪的机能。  相似文献   

19.
汉武昭宣元时期法律思想变迁探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体系,是此前各种政治法律思想的融合,也是以后长期统治中国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其中不仅有先秦儒家的思想,也有先秦法家的思想,只是由于其核心内容是儒家的,故世人及后人仍以“儒”称之。很多人认为,董仲舒思想体系一确立,汉武帝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之作为统治思想。考察汉武、昭、宣、元四帝的统治实践,并非如此。从汉初崇信法到崇尚德的董仲舒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古小说钩沉》中的《汉武故事》是鲁迅从唐宋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因其未经最后整理,尚存注文漏注及误注、辑文失校、异文漏注、断句标点失当、佚文漏辑等问题。今借助有关文献时其加以校补,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