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辅导员》2014,(7):22-22
把空气变成水。这个新颖的创意不是魔术,也不是街头的骗人把戏,而是加拿大科学家正在进行之中的科研课题。科学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了一种名为“水磨坊”的装置,它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可饮用的纯净水。  相似文献   

2.
高峰 《辅导员》2014,(11):22
正把空气变成水。这个新颖的创意不是魔术,也不是街头的骗人把戏,而是加拿大科学家正在进行之中的科研课题。科学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制造出了一种名为"水磨坊"的装置,它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可饮用的纯净水。你也许不知道,地球最充沛的淡水资源是空气,大气中所含水分是全球所有河流水量总和的8倍。如果能将空气中的水  相似文献   

3.
科技资讯     
沙漠里也能“挤”出水 即使最干燥的空气,空气中所含的水分也可以通过降低温度、达到凝结点来萃取。根据这个原理。澳大利亚科学家制造了一种水分吸取器,  相似文献   

4.
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有个常识,虽然离地面越高会越冷,但感觉高处的空气会更清淡、清新,因为高空气体没有地面尘土和人类排放的废气等等的污染。不过科学家指出,这个观点针对大气层下面来说,没有错误,但穿越大气层,进入外太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那么对于大气层外面的空气,气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相似文献   

5.
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教师通过整理化学史中的信息,提炼出科学家经历的论证过程,并向学生提供与科学家相同的情境素材以及科学家完成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和科学家相同的学科理论中存在的疑问,学生由此展开类似于科学家的论证过程,实现化学史与课堂的深度融合。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为例,进行还原真实化学史情境的论证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霍雨佳 《阅读与鉴赏》2009,(5):28-29,54
所谓冷、热.实际上是人们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的一种感觉.气象环境学家把这种人为感觉到的冷、热称之为“感觉温度”.它与实际气温有直接的关系.但绝不是一回事。美国科学家亚格劳和米勒用干、湿球温度表和风的综合效应来表示感觉温度。而其中的干、湿球温度表正是用来测定空气湿度的。  相似文献   

7.
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潘高峰最近,科学家们把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然后用氦气来代替其中的氮气制造人造空气,以洪探海潜水员呼吸使用。潜水员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气呼吸,氮气会随着海水中压强的增大,在血液里的溶解度跟着增大,因此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里。当潜...  相似文献   

8.
飘浮的小球     
《少年科学》2012,(9):1-1
随心所欲地将东西“摆放”在空气中,你行吗?魔术师行!那是魔术,运用科技,你也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科学家就创造了一个特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家教世界》2012,(23):49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认为空气中除少量水分和二氧化碳之外,氧气占1/5,氮气占4/5。卡文迪许表示怀疑。通过空气成分鉴定实验,他发现:除了氧和氮以外,空气中似乎还有残余气体物质。由于这些杂质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他的研究便就此止步了。100多年后,英国科学家瑞利发  相似文献   

10.
空气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对空气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一种纯净物质,而是一种混合物.我们不但要认识空气,还要保护空气.近年巾考的化学试题特别关注空气.下面归类举例分析,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50年后的车     
科学不断进步,技术不断更新。人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祀瞳憬,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许多的科学家正在努力想让这空气变得更清新,天空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尤斯特以讹传讹 有些欺骗、作伪事件并不是科学家本人有意造成的,匈牙利的尤斯特博士就曾上了助手一当。1916年5月,尤斯特向世界宣布他发明了铁碳极干电池。这种干电池分别以铁和碳为两个电极,以有机物为电解物。当电解物用尽后,可用空气中的氧进行更新,所以可常用不衰。尤斯特声称此电池将带来电学的一场新革命。尤斯特是当时有名的电学化学家,人们对他的宣告深信不疑。于是投资者想购买专利  相似文献   

13.
美科学家发现夸克之间剧烈碰撞夸克可能不是基本粒子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对撞机探测器实验组的科学家发现,夸克之间存在着剧烈的碰撞,这表明夸克可能并作了市最基本粒子费米实验室发言人I:卫瑟证实了这一出乎意料的发现.他说:“如果夸克不是最塔本粒于、uK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6,(12):58-58
据俄罗斯有关媒体报道,美国普罗维登斯(罗得岛首府)布朗恩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蝙蝠的飞行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称,蝙蝠的飞行是动物界最完美的,鸟类和其它昆虫的飞行都无法与蝙蝠相媲美。因此科学家们正考虑利用蝙蝠的飞行原理来打造未来超级飞行汽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奖励》2002,(2):76-77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我国理论物理界著名科学家何祚麻院士。“从人的层面来讲,首先我要对霍金表示我的钦佩。”这是采访何院士时他说的第一句话。事实上,同为理论物理方面的科学家,何祚麻不是特别同意霍金的宇宙爆炸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新闻网站日前报道,澳大利亚和乌克兰科学家研制出一项可以在数米之外移动空气中物体的技术。研究人员在普通的光学捕捉系统中加入了涡旋光束。为此在系统中做了一个横截面,从而形成了一种“光管”,光环在其中充当“管壁”,捕捉被光束中心或光管中的光线吸引而来的微粒。与此同时,科学家利用移动镜子控制光束的方向,引导微粒向着一米...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不是物质。尽管科学精神能让我们感受到迷雾中灯塔的亮光、盛夏林间石上流的清凉,不是空气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空气的空灵、洁净,并非彩云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祥云的神奇、飘荡。  相似文献   

18.
科学精神不是物质。尽管科学精神能让我们感受到迷雾中灯塔的亮光、盛夏林间石上流的清凉,不是空气却能让我们感受封空气的空灵、洁净,并非彩云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祥云的神奇、飘荡。  相似文献   

19.
低氧技术的应用洪刚最近,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储存水果的方法,叫做:“控制空气储存法”。用这种方法,可使苹果和梨保存一年而仍然具有脆而多汁的味道,就像刚采收下来一样。“控制空气储存法”就是把水果保存在特殊的冷藏室里,人为地使储藏室里的氧含量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活塞效应     
列车在隧道内行进,容易造成旅客耳鸣,这是什么原因呢?二十世纪中期的欧洲,土木公共基础建设大致完善,而当时列车的速度不断提升,便引发了科学家们对隧道内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并逐渐掌控了其物理规律。当高速运行的列车进入隧道.隧道内的空气原来是静止的.由于列车的撞击.便产生了高压波.该高压波以声音的速度传播(远大于列车行驶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