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下.而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的形成是长期教育和塑造的结果.因此,我校把提升文化品味、孕育人文精神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味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教师,要努力发掘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学习、品味、感受,从而使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链接文化知识、品味文化内涵、丰厚文化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视角下。而文化品味、人文精神的形成是长期教育和塑造的结果。因此,我校把提升文化品味、孕育人文精神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数学建模与科技创新孕育科学精神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怨、故国之思。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和鉴赏。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语文教学应将引导学生品味文化意蕴,提升学生文化品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具体策略为: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开拓文本,通过教学解读文化精神,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捕捉文化信息,从细节之处挖掘文化含义;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活用经典,关注生活,提升文化品味;充分开发语文课外资源,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学会运用语用学理论阐释幽默,提高学生赏析英语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品味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教读古典诗词,通过多种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注重积累的基础上欣赏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从而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整体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歌与传统节日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课本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了精挑细选,供学生诵读、学习并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一重任。所以古诗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曹阳明 《中国德育》2007,2(2):63-65
基础教育承担着为儿童一生奠基的重任。儿童时期所接受的各种教育和文化将影响儿童的一生。有文化、有品味的学校,培养、造就有文化、有品味的教师;有文化、有品味的教师,熏陶、塑造有文化、高素质的学生。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我们将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才能使孩子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大量原创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文化、品味生活的方法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事例生动,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吴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在校时熟悉和了解吴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00年在苏州高校中首次开出了“吴文化”课程。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课程教学及该课程建设中的基础环节——教材建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范吉明 《广西教育》2008,(28):30-31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借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品味对联”,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从注重积累,使学生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品味语言,使学生内化传统文化的细度;传承思想,使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度;尝试写作,使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的高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来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韩春梅 《考试周刊》2011,(30):54-54
校园文化与语文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职校园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引导、激励、约束、陶冶等育人功能。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构成了提高中职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可通过挖掘,品味中职校园文化,可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部分,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文言文占整个教学课程的三分之一,因此,加强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品味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其实,学生往往是不清楚语言品味的角度,从而造成畏惧心理。本文旨在通过总结语言品味的角度,降低学生语言品味的维度。提高学生语言品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阐述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何营造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等问题,目的在于增加高校文化品味,创建高校健康、活泼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语言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朗读品味法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比较品味法使学生领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通过空白填补法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语言品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数学发展史、若干数学问题和数学典故中的数学文化的介绍,结合思维训练和学生讲演,使学生在品味数学美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