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墙”和“门”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彼此相互依存,但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远古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吃大锅饭,穿百家衣”了。人们根据血缘关系,成立一个个氏族在一起群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人们建起了自己的居住场所,形成了最初的房子。“墙”,恰好也起到了帮助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光有“墙”是不够的,人们需要与外界进行联系,于是有了“门”,成为了家与外界交流的中转站。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物质利欲的加强,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更加谨慎了。于是,“墙”变得越来越牢固,“门”也“进化”成…  相似文献   

2.
生命里的墙     
如果把生命看作一座大厦,爱也许就是这座大厦的墙。 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墙”,又无时无刻不在精心构筑属于爱人的“墙”。美好的生活,成功的事业,坎坷的历程,一切的一切……都有“墙”有力的支持和无私的给予……株洲市南方中学有位叫刘漫华的普通老师,20多年来,做了七次大手术,身上留下了七处长长的刀痕。  相似文献   

3.
世界是由无数的门和墙组成的。一天,他俩耐不住寂寞,聊了起来。门对墙说:“老兄,你太狠心了,总是让人处处碰壁。”墙听了笑笑:“我只是让他们懂得人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生命之中也有走不过去的地方。”门不明白:“但有时你也太残忍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撞得头破血流,却不为他们的诚意所动。”墙说:“这不能怪我,因为我是墙。只怪他们自己太固执,不懂放弃。许多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明知前面是堵墙,还要硬干、蛮干,这是不明智的举动。我只会同情他们,可怜他们,却不会为他们开方便之墙。”门大悟:“是的。看来对这些顽固不化的人,还…  相似文献   

4.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坟墓”这一意象在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笔下反复出现,鲁迅、何其芳、穆时英、废名等作家都写了坟墓,并赋予这一意象不同的象征含义。有的把坟墓当作对过去生命的纪念,有的把它当作梦想和爱情的埋葬地,有的把它当作一个很美的诗情,写进风景和民俗风情画中。在大革命失败和五四运动落潮的苦闷阶段,这些作家通过不同的方式,以“坟墓”这一意象为思考的立足点,对生命价值进行叩问,面对人生的终点,寻找有意义的生命的路。  相似文献   

6.
    
墙,起初意在提供保护和设立防御,渐渐地,也产生了分割与封闭。世上的墙多为防止外人入侵,但也有墙是为了不让里面的人出去,那就是狱墙。世上最巨大的墙,当属长城了吧。英国作家毛姆曾赞叹:雄伟、令人敬畏的中国长城,静静地耸立在薄雾之中。而鲁迅却说: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诗人艾青在1979年访问了当时的联邦德国,也作了一首《墙》,是啊,墙又怎能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涉及爱情生活的作品中,对“墙”的描写是一个常见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却非常深厚,因为它已经形成一种意象,并对中国古代通俗文化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毕业墙     
刘向宁 《高中生》2014,(11):15-15
我回忆的不过是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和班上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共同攀上了四米多高的墙,这就是本次训练课程的“毕业墙”。一开始.我站在几米开外,端详这堵比一层楼还高的墙。它表面光滑,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寓言体的小说。在对四个不同生命的描写中,“网”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束缚,并进而构成了矛盾的两极——束缚与自由。这种手法使人想起俄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耶夫的名篇《墙》。在那部作品中,旧势力被喻为“墙”,将人们压制在狭小的天地之间。但刘婷在文中并不仅仅描写“网”对人们的束缚,而是更进一步地描写了束缚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破网而出的……》一文新颖而又深刻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破墙为门     
常听到同窗感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发此类感慨的仁兄,总认为自己四周都是铜墙铁壁,束缚了自己,使别人不能发现自己,也使自己无用武之地。是吗?不是。我认为这“铜墙铁壁”不是社会、别人造成的,而是自己造成的。既然认为自己无用武之地,为什么不破墙为门,到外面施展自己的天赋和才华?为什么不破墙为门,去迎接属于自己的“伯乐”呢?所以,“铜墙铁壁”是你自己心中的“墙”,只要敢于打破常规,破墙为门,那么“墙”也无所谓墙了。因此,要敢于“破墙为门”。敢于破墙为门的人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机遇无时不在,有时可能就只…  相似文献   

11.
释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墙”的概念,在深入考证了墙的起源、用料、建制规模、作用、称谓之后,应该定义“墙”是“指房屋、园场、古代国家周围的人筑障壁”。同时还指出各种权威工具书释墙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我想设计一种防沙“草墙”。这堵“墙”呈网状,由许多可以渗水的细管编织而成,细管里充满了从渤海湾输送来的海水。沙尘吹来时,就粘附在网上,被渗出的海水浸湿。这时在  相似文献   

13.
毋庸置疑,“校墙文化”是时下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一种元素。
  先看校门外的墙上,一排排荣誉奖牌、一段段“办学理念”、一幅幅“公示信息”,经常更新的“活动启事”、“招聘公告”、“校舍布局”……自然“读墙”已经成为每个出入者的“第一习惯”。  相似文献   

14.
我们聚首在生命教育的旗帜下,作为同道,我们相互勉励,相互启迪,积累共识,激荡情怀,生成信念,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教育,让生命更美好!尽管“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被世界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学者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但“生命教育”的“为了更高的生命品质、更美好的生命存在”这一追求却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在房子的四周种上小的花树,来代替墙,使环境显得美丽安静。有些人,在高高的墙上安上铁丝网和碎玻璃,怕小偷儿爬进去偷他的东西。假如,世界上没有墙,邻居们就可以互相照顾。有了墙,人和人之间,就好像隔了一道鸿沟,“老死不相往来”。以前,我们家门前,本来一眼就可的远山,但是对面的服装厂筑起了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觉得又黑又讨厌。假如没有墙,那该多好啊!同学与老师之间不能像朋友一样,是因为有“墙”;同学朋友之间不能像亲姐妹兄弟一样,是因为有“墙”;邻居之间不能和睦得像一家人,一样也是因为有“墙…  相似文献   

16.
西藏神奇的土地赋予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作家一双锐眼,他们在小说中关于西藏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书写,形成了“一源多元”的文化语境。梦与死亡成了许多作家关注的对象,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及冲突也显现出来。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说的西藏书写开始走向文化诗学。  相似文献   

17.
一、何丹娃艺术形象审美何丹娃艺术形象是真、善、美的最高统一与契合。作家很动情地写出了何丹娃超凡脱俗的美丽:小说主人公何丹娃生于春风十里的绿杨城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的明山秀水赋予她生命的灵犀,广陵古都的悠久文化赋予她书卷的气...  相似文献   

18.
《补墙》是现实主义诗人弗洛斯特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叙述者“我”和其邻居对于“墙”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处事原则。本文以解构主义理论来解构诗歌中的二元对立,如“自然与传统”“进步与保守”等来使诗歌的主题自我瓦解。  相似文献   

19.
原告:墙原告代理律师:墙A被告:人类被告代理律师:人类B案由:最近人们总是在我们身上大兴土木,弄得我的脸青一块紫一块,活像只病了的大花猫,全身上下无一处舒适,我们为人类遮风挡雨,人类不知恩图报不说,反而恩将仇报,对我们进行大面积摧残……诉讼请求:人类从今天开始,必须尊重墙的人格、尊严、生命、健康,要让我们洁白如新。对此,宇宙法院进行了公开审理。原告墙:你们人类的罪状有很多条,总的来说,你们侵犯了我们墙的人格尊严、名誉权和生命健康权。人类律师B:我抗议……9语文世界·初中版作文大赛参赛作品分类点评用“墙”格尊严,文调更…  相似文献   

20.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魂,是一种很重要的隐性教育方式.校园文化墙的建设就是把这种使学校师生“成功”的文化的外在表现. 建设校园文化墙一忌“一日之功”.它应该是校园文化“水到渠成”的彰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