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19世纪末,晚清政府与美国就排华的交涉是晚清外交关系中的一页重要篇章。在美国排华运动最剧烈的时期,晚清政府派张荫桓担任驻美公使,与美国就排华惨案进行交涉,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张荫桓为华侨赢得了一些权益。  相似文献   

3.
《异教徒中国佬》是布莱特.哈特于1870年发表的一首反映美国西部特色的短诗,此诗一经发表,在美国社会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而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转折意义的年代,此时正值美利坚民族意识的成型期①,一个具有独特社会价值观念的新型移民社会正在走向成熟。而排华已经成为在对待中国移民问题上美国东部和西部的一致立场。《异教徒中国佬》的问世恰好暗合了美国社会的排华立场,因此延续几十年的全国性的排华浪潮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材是比较理想的建筑材料,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当下绿色消费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材浪潮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建材浪潮兴起的状况和动因,提高人们对绿色建材的认识,认清绿色建材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今天,以移民身份进入美国的外籍人口中有一半以上都来自亚洲。在历史上,美国的亚裔移民人口远远不及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人数。造成20世纪上半叶美国境内亚洲移民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影响最深远的莫过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排华运动和随之产生的1882年排华法案。排华法案一直是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排华法案对华裔移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角度研究现代战争的根源,认为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主要表现为在宗教信仰、政治意识形态、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冲突下导致战争从文化角度分析现代战争的根源,有利于拓宽对现代战争根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转向美国"不仅有防卫战略方面的原因,而且有种族主义因素的驱动。澳大利亚和宗主国英国的关系曾非常紧密。澳大利亚人视自己为盎格鲁-萨克逊一员,拥戴"种族爱国主义"。但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在种族主义相关的移民问题上存在日趋激烈的矛盾。同时,在英日同盟建立后,面对日本在亚太地区扩张的威胁,澳大利亚无法获得英国的保护,因此逐渐转向与其"同宗共祖"的美国寻求保护,并得到美国的积极回应。二战时,日本试图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具有明显种族主义色彩,并将澳大利亚纳入其中。于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即宣布防卫战略"转向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消费主义”兴起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之所以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的迅速崛起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打下了物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创新带来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使消费主义的兴起成为可能;都市化发展成为消费主义兴起的土壤,社会文化观念的世俗化为消费主义的兴起扫清了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排华运动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迄今为止,还尚未有学者对此课题作个案分析.本文试图弥补这一不足,针对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进行初步研究.分析了排华法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排华法案出台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工人阶级日趋高涨的排华情绪被资产阶级政党利用的结果,并进而论述了排华针对性是包括华工在内的所有华人.然后,从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美国当时的现实情况、中美关系等方面,对该法案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美国内战以后,西部大平原地区兴起了大批牛镇。牛镇的兴衰是美国西部史的重要篇章。本文结合牛镇兴起的历史背景,试以第一个牛镇阿比林为典型,对牛镇的经济结构、市政改革、历史作用及其变迁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拉美游击运动在格瓦拉等人的带领下走向了发展的第一个巅峰,但却在短短的数年内迅速溃败。从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游击队主要领袖的罹难,尤其是格瓦拉的逝世所带来的直接后果。然而,如果我们对当时西半球的冷战格局进行考察,就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美国协同拉美亲美政府对游击队的全方位打击,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对游击运动态度的莫衷一是,才是导致游击运动失败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882年美国通过华侨华人历史上第一个排华法案后,美国华侨陷入认同危机。康梁保皇派适时在美国华侨社会中宣传其救国思想,其活动客观上推动了华侨认同的改变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国语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论述了汉语规范化运动与它的承接和发展关系。它们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两个里程碑,这两个运动同祖同根,源远流长;汉语和汉字是海峡两岸血肉相连不可割断的纽带。目前正肩负着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建立一个更为完善规范的民族标准语的目标努力迈进。  相似文献   

14.
韩愈发动的古文运动与唐代传奇的繁荣发展虽为同时,但韩愈只写过“以文为戏”的几篇散文,没有以古文尝试作传奇,他的以奇为特点的古文既不适合于传奇创作,也没有对传奇产生过影响,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繁荣没有必然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海外华侨为了抗日救国,在侨居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不买不卖不用日货和不为日本人工作、阻止军用物资运日的抵制运动,在经济上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削弱了日本军用物资的供应,配合了祖国抗战。海外华侨的抵制运动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义和团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义和团运动加速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到来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并促使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7.
国语运动前后,众多学者大力倡导使用俗字,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学者之举影响到官界,国民政府担负起领导组织汉字简化工作并取得了可观成绩,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及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进程成效显著,其原因为:1.舆论导向效应广泛;2.简省方法具体可取;3.稳步进行切实妥帖。有待改进的瑕疵为:1.同音替代有致字义混淆者;2.改换符号有缺乏构字规律者;3.简省笔画有致字形混淆者。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的华语运动在以民族共同语——华语取代方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与社会强势语言——英语的角力中,华语则处于下风,成效明显不足。要想扭转华语的颓势,新加坡的华语运动还任重道远。作者通过对1979—2005年间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决策背景、“运动”前的密集造势与舆论准备、基本目的、推广对象与历史进程、推广方式以及推广成效等的全面梳理,描述了新加坡华语运动的发展脉络,为客观评价新加坡的华语运动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