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人与自然人一样,在语言活动中都要讲究表达效果,为此就需要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而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建构有表达力的修辞文本。不过,跟自然人的"日常修辞"不同,政治人的"政治修辞"在选择修辞手法建构相应的修辞文本时更要注意使目标预期与文本接受的实际效果趋于一同,从而发挥出政治修辞的最大效益。因为政治修辞的效果好坏,不仅跟表达者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还跟国计民生、政权存亡、国家形象等密切相关。政治修辞的手法很多,其中比喻手法尤为古往今来的政治人所钟爱。运用比喻手法建构的政治修辞文本,不仅表意生动、形象、有力,而且还别具婉约含蓄的韵味与幽默诙谐的机趣,因而在政治场域中不时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有效地化解政治对话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彰显表达者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姚勉,理宗宝祐元年进士,其廷对万言策,是“历代状元文中不可多见的一篇奇文”.其文章,多以苏轼、陈亮相比拟.其诗,钱钟书先生以为是“江湖体之近晚唐者”,以“轻快”为特色;其词,况周颐以为“命意高绝”,雅切自然.他的文章之所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怒骂嬉笑,皆成篇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讲究语言的运用,特别在修辞上有其独到的讲究,常常心随意谴,笔到天成.比喻、排比、顶真和成语的运用,或浓妆淡抹,形象传神;或浩浩汤汤,酣畅淋漓;或首尾蝉联,复沓缠绵;或匠心独运,境由心造.新辞格的创新运用更是耳目一新,同字与双齐,连贯悦耳,凸显美感;倒装与序换,往往打破常规,先声夺人;频词与周匝,高频出现,详尽铺叙,强化意念,篇旨尽见.  相似文献   

3.
"花儿"不仅注重言语符号本身的建构,更注重这种话语形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透过这种修辞文本往往可以窥见其深层情感的体悟等。使用人本主义层次理论、格式塔异质同构理论、心理补偿功能与机制等心理学理论,解读"花儿"修辞文本,发现"花儿"修辞文本表现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影响"花儿"修辞文本。  相似文献   

4.
王芳 《语文知识》2013,(2):77-77
化用是自古以来文人在创作中经常采用的修辞手法。它不同于引用、藏词,也不同于诗歌创作上的用典,而是一种独立于其它修辞手段之外的自成体系的修辞方式。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化用是"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但"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为我用"。的确,化用不是消极的,而是在前人基础上出新,借梯上楼,达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照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不难发现,新颁布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言修辞知识"的教学在提法上有所变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  相似文献   

6.
"改字"是一种通过故意写错字或形体怪异之字来暗示寓意的修辞方法.作为修辞现象至今未见有人专门研究,却有人否认"改字"是一种修辞现象.改字与拆字同属于谜语中"体目文字"一类.表现形式的特点大同小异,寓意特点本质相同,理应有同样的修辞资格和修辞地位.忽视乃至不认为"改字"是一种修辞现象,不仅是不恰当的,而且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两部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批评专著。过去的学者一般从文学批评角度研究较多,这里拟就修辞角度探讨钟嵘《诗品》的评骘艺术,重点从其修辞的运用,总结其修辞策略,领略其独特的修辞表达效果,从而窥见其文思之深表意之远。  相似文献   

8.
柳永在中国词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到宋词,他是不能不提的,本文拟从修辞的表达——接受双向互动模式来谈谈他词作品中对前人作品的化用以及对他的作品对后来的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作为语文学科最常规的课堂教学手段和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学养功底,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当代文本解读的观念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过去只注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模式受到了冲击和摒弃,文本解读已转向“文本-读者”的全新模式,视读者的解读为文本的本体存在,把解读活动作为文本构成不可或缺的本体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国内高校外宣文本的元话语修辞策略,基于自建的中外高校宣传文本语料库,参照元话语人际模式,从古典修辞学视角出发,对两类文本做出定量定性分析。有如下主要发现:国内高校外宣文本与国外同类文本相比,显著多用引导型元话语,显著少用互动型元话语;国内高校外宣文本更多使用元话语理性诉诸修辞策略,显著少用人品诉诸和情感诉诸策略。研究表明,该类文本需要更加全面地运用元话语修辞策略,以增强话语劝说效力。  相似文献   

11.
以饶宗颐、龙彼得二人之戏文研究为起点,重议"潮泉腔"是否成立、何时成立之问题,并据此追溯宋元戏文在泉、潮两地的传播历程。在饶、龙地方戏文研究争议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潮泉腔"的真伪问题,并涉及宋元戏文在潮、泉的传播方式与路径。认为,历史上是否形成过独立声腔——"潮泉腔"值得商榷,即使出现也不应早于清代初期。宋元戏文在潮、泉两地的传播曾有多样化的路径,在相似的文化环境中产生汇流,后在外来剧种的强势影响下再次分流,最终形成两大剧种。  相似文献   

12.
惠洪通佛,博儒,善画。而最有名的是其诗作。黄庭坚评其诗"韵胜不减秦少游觌,气爽绝类徐师川"。本文以其诗集《石门文字禅》为研究对象,从其"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推重"句法"与"摘句褒贬"两个方面探讨其辩证统一的修辞观;从点化﹑翻案﹑对喻﹑博喻﹑成语﹑顶真﹑顶释﹑回环﹑序换﹑倒装﹑双齐﹑复叠﹑频词﹑拟人﹑连用﹑兼用和套用等辞格的运用,探究其修辞策略,领略其禅家"不离文字"的独特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修辞文本。在小说的英译程中,这些修辞文本的翻译必然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机制与文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红楼梦》回目中的修辞文本及杨、霍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化与心理在修辞心理机制建构与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文本解读方法。本文试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者隐退是现代小说家的一种叙事策略和手段,它是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减少叙述者干预来隐藏自己的作家身份。叙述者干预又被称作“小说中的作者声音”,是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叙述总是努力消弭“作者声音”,尤其是不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强加给人物和读者。这种叙述始终以人物为书写对象,以读者共建叙事为归旨,体现出浓厚的利他性人文关怀,具有很强的伦理修辞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危机传播中,需要运用形象修复文本与利益受损的受众进行沟通.通过对腾讯和360两家公司爆发的“3Q”之争后分别发表的公开道歉信的对比分析,两家企业主要使用的修辞策略有:寻求支持、修正行为、直接道歉、转换框架等.但腾讯的形象修复文本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与谴责,360的形象修复文本获得了更多的直接或间接的理解、接受和支持.效果分析显示:直接道歉策略和修复文本的有效性不一定成正相关,典型道歉标记往往更符合公众的接受心理;而及时的修正行为更可以增强形象修复文本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大量书面语料,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试描述"研究引用"修辞结构,为读者在阅读此类篇章时能迅速从各类繁杂信息中有效辨认重点信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文坛的长篇小说中出现了众多的“疯癫”文本,比如阎连科的《坚硬如水》、苏童的《蛇为什么会飞》、格非的《人面桃花》、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当下文坛对疯癫的集体关注蕴含着作家们对当下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深入思考,也酝酿着消费时代文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逻辑旨归与目标导向。"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质与变革,以人才结构优化促进学科发展和高校革新。本研究依托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过程、制度和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发现,6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逻辑起点、以"分层规划"理念贯穿全程等共性特征。此外,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方式及特色表达上存在较大校际差异。基于文本的综合分析导向,未来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心在于构建"一流学科+地域特征"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构筑"专业素养+创新技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践平台+社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  相似文献   

20.
统编教材中年级“3+X”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步骤是导入新课、检测预习、研读课文、拓展延伸,其中拓展延伸是针对一个文本设置议题,选择互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该课堂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系统性等高阶思维非常有利,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