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文聪 《广西教育》2008,(34):45-45
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训练当作“沉重的大山”,主要是他们找不到作文材料,没有去看、去听、去思考周围的生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材料。‘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鱼离不开水,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生活底子薄,知识阅读面窄,视野不开阔。于是我们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怒其不争”,埋怨学生不与老师配合,抑或感叹学生文化底蕴不丰厚,因而作出过激行为,以老师自认为的完善思维模式、语言系统去框设学生,用立竿见影的“文本”去教学生“模拟作文”、“技巧作文”等。作文教学应是学生主体的凸现、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过程。我们作为农村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自我、秉持本色,重视“人”本教育,创设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作文教学。一、求真——真知灼见,塑造自我封闭教育使学生视野偏狭,七彩的…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文只看一下评语和分数,很少去探究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自己的作文,结果是老师费尽心思竟然是前功尽弃。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不就能养成自己改的习惯了吗?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培…  相似文献   

5.
朱玉翠 《教师》2013,(36):33-33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这样的评价搞得学生一头雾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润物细无声般地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  相似文献   

6.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将自已的失恋写进作文,自认为文笔优美,真挚感人,没想到却被老师批为“内容不健康”。“究竟作文怎样才算健康?难道非要赞扬伟人赞扬老师?既然作文写恋爱就不健康,为什么又要我们去读爱情诗呢?”该生在广州某中学生论坛上提出的这一困惑引起了不少师生的讨论。有老师认为,中学生早恋有违社会主流意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徐冰表示:“中学生描写爱情往往沉湎于自我情感的发泄或对所谓美好爱情的向往,但却缺乏理性的思考,立意还是不高的。”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锤炼     
学生:作文中的语言要锤炼,这是为什么? 老师:首先请你回答:什么是作文中的语言? 学生:语言是写作文的材料。老师:对。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语言便是建筑这座楼房的材料。没有“材料”,“建筑”就不可能存在。这就是说,任何一篇文章都离不开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是“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非命题作文和创意命题作文。一、非命题作文相当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教师不命题,但有一定的范…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课上,老师命好题以后,有些老师往往口若悬河似地讲应怎样写,选哪些材料,这样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在思想上形成条条框框,不敢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造成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失去了作文的意义。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最好把五分之四的时间留给学生,老师只能在有限的五分之一的时间内做有启发性的、画龙点睛的课前指导,通过“抛砖”,引出学生的“玉”。批改和评讲作文,老师要尽量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就每次作文要求的重点和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加以讲评。有的老师在评讲作文时,首先指出学生在作文里出现的错字、别字、病句、冗句,然  相似文献   

11.
陶彩莲 《广西教育》2008,(14):29-29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可是,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经常丢掉“个性”去适应老师。笔者认为,造成学生作文“大众化”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以应试本身为指归,把充满人文精神和个性化的写作行为异化为机器生产所特有的模式化、批量化,认为通过模拟和训练就能复制出批量性的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并非专职语文老师,但她指导香菱写诗的经历颇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一,给学生树立作文不难的信心。香菱刚来拜师,林老师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一句话便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现在有些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疼,如果老师能在布置作文之前先治好学生的“头疼病”,学生提笔自然会轻松自如,不愁“无米下锅”了。其二,她介绍方法又不拘泥于方法,“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有两种不太好的趋势:一种是唯方法论,认为作文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方法,否则就不规范。这样学作文,难免回到“八股”的套路。…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确实是学生不沾边老师累得哼。批改了的作文本发下去以后,学生只是看一下分数,至于老师写的评语,就根本不去理会。真可谓“精批细改,徒劳无功”也。如何使作文批改既起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将语文老师从作文堆中解放出来,在  相似文献   

14.
我想把批改作文比做“开锁”。如果说,老师手里拿着批改作文的“钥匙”,那么,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锁”。这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批改作文的“钥匙”?第二,怎样教学生“开锁”?第三,怎样让学生养成“开锁”的良好习惯?现就自己改革作文批改方法的初步探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生就会不待老师督促而自觉地去“历练”,因此,养成作文习惯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从兴趣入手,有序、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要养成的写作习惯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从点滴做起——勤人的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行为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要  相似文献   

16.
随感四则     
一、变“超高”为“扣纲”。指导学生作文如果不按大纲要求去做,那么命题的范围和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就难以体现训练的阶段性,要求过高,弄得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通过对大纲的学习,明确了各年段的作文教学的要求就能切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扣准大纲,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变「无序」为「有序」。上作文课,如果老师在一两节课的时间内,只板书作文题目,提几点笼统的要求,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成绩差的学生只好呆呆地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到下课还没写几个字。若按教材编写的读写结合的原则去做,学生就有话可写了。读写结合指导学生作文的程序是:「提要求——学教材——忆往事——选材料——尝试写——针对导——共同议——生修改——誉写正——老师评」。  相似文献   

17.
赵桂青 《教学随笔》2007,(12):35-36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评改观念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大家熟知的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长期以来,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导致学生一写好文章不去检查,更不去修改,一交了之,留给老师去批改。而老师呢,单纯地搞书面批改,改呀,评呀,熬费了苦心才把一大堆的作文本改完。  相似文献   

18.
问题之三———观念陈旧,被动作文为什么要开设作文课?有些老师认为,教材中设计了作文内容,就要教学生作文。有些题目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和感受,为“奉本而作”,教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去套作。学生作文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套话。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引导学生猜考试题目,让学生背现成的范文,于是不少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腔。学生作文成了奉老师之命而作,为获取高分而作。这种“奉本作文”、“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良…  相似文献   

19.
提到作文,人们更多关注文章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如何命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对作文后的“修改”则往往重视不够。一些学生写完作文后,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交给了老师,这样的作文训练,即使写得再多、花费的时间再长,作文训练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鲁迅先生曾说“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这“不由天”三字已明确的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文章“得”“失”的态度。好的文章决非天然生成的,多半是不断斟酌、不断修改得来的。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中,许多老师只知道盲目的让学生去写,自己却很少主动去研究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20.
卢建立 《湖南教育》2002,(21):27-27
于漪老师强调:“教必知心。”健康的心理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在独生子女、单亲子女增多的今天,许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心理病变。这就需要老师主动出诊,从学生言行的蛛丝马迹中去望、闻、问、切。诊断一:从阅读学生作文、日记中去探查。特级教师魏书生把日记冠以“道德长跑”。的确,当了多年班主任的我也把它当作窗口,从中去透析学生的心理,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我是教英语的,仅从简单的英语作文中还不能够诊查细致入微,我就与语文教师配合,把学生语文周记和作文都借来阅读,并与语文老师商定,周记或日记都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