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龙     
现在“沙龙”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原来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沙龙原为意大利语,十七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日后逐渐流行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风尚,所以沙龙这个词便变为不是指陈列艺术品的房间,而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了。在十七、八世纪时的法国,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图书不象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给他们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在沙龙里还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也是  相似文献   

2.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3.
巴黎,这个词有着说不尽的魁力,她给予人们的味道、颜色、声响、情意和感觉是难以传达的。特别是讲到文化内涵,“巴黎”这两个字最能让人激动不已。巴黎令人神采飞扬,思绪万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重金难买的。巴黎举世无双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珍宝,绝不亚于芭蕾舞、马赛曲、百科全书、梵高的绘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革命、巴黎公社等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是带着走进艺术史,走进文化史,瞻仰和体验第一流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心情来到巴黎的。在赛纳河上游七,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卢浮宫内…  相似文献   

4.
裴艳玲和巴黎可算得上有缘。多年前,根据这位中国女武生坎坷经历改编的电影《人·鬼·情》在巴黎获奖。法国文化界从此对中国女性电影、中国女性命运有了新的认识。4年前,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应法国“演艺传统研究会”邀请,到巴黎开办河北梆子艺术讲座,令一班“洋  相似文献   

5.
“左岸”,在中国大陆,现在属一个特别“小资”的词。左岸,来自法国。法国人爱把河岸分左右称呼,就像中国人爱把山坡分阴阳一样。“巴黎的左岸”,这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觉得充满异国风情的地方,广义上是指流经巴黎、把“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部分;狭义上是指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数公里处。 提起“左岸”,人们马上联想到这样的背景或气氛:诗、哲学、贵族化、咖啡馆、艺术……当然,还有文化。 不错,巴黎的左岸非常文化。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这里还有数不清的画…  相似文献   

6.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所长、法国文学教授沈大力用法文创作的小说《梦湖恋》,已由法国麦索纳沃·拉罗斯出版社在法国出版发行,此系法国出版界在“中国文化年”期间专为中国作家出版的书籍,该书年初已在中国驻法大使馆内举行了首发式。近日,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沈大力赴法参加了该书在巴黎沙龙的签名售书活动并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的讲座。《梦湖恋》是沈大力以中国革命烈士后代的坎坷经历及其与法国青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是他在其中文长篇小说《梦湖情侣》基础上用法文写的,也是他在法出版的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27日至2001年2月25日.中国化部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了近4个月的”2000中国化季”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几乎所有的演、展项目都博得了法国乃至欧洲公众的由衷赞叹.古老而青春长在的中国化.在“世界化艺术之都”巴黎,散发出迷人而浪漫的芳香,倾倒了万千法国观众。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的“2008(第6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于4月16日在上海世茂商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围、印尼等25个国家的海外艺术机构、80家国内机构参展,共同演绎本届岂术沙龙的主题“实验性、当下性、未来性、经典性”。本届沙龙展览面积扩大为12000平方米,展出了2000余幅作品,观众人次达4万余人,作品成交量逾4千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年一届的春季艺术沙龙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主题展的独特性是其主要特点。在本届艺术沙龙主题展中,  相似文献   

9.
肖丽华 《世界文化》2008,(11):25-26
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艺术史上具有极强个性、独具魅力的画家,艺术史家一般将之归为20世纪初法国画坛上出现的“巴黎画派”,该画派主要是由居住在巴黎的外国画家组成,这一群流浪画家为了艺术只身来到异乡,过着孤苦漂泊的生活。巴黎画派并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他们共同秉持的就是坚持自我,尊重个性,建立个人化的绘画风格,但由于他们不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0.
艾沃琳·阿克塞尔是“‘波普’文化一颗璀璨的星辰”。法国文艺评论家贝纳尔·塞松如此赞赏这位比利时当代女画家。阿克塞尔的波普美术作品自1966年至今,陆续在那慕尔、根特、布鲁塞尔、布吕赫、科隆、巴黎、米兰、巴塞尔和伦敦等地展出,她作品的价值逐渐为世人认识。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波普”艺术盛行时期,标志西方全面进入后现代的“消费社会”,随之而来的是不公平社会异化的加剧。阿克塞尔的美术作品呈现出社会文化这一嬗变的轨迹,因而有其鲜明的时代意义。贝纳尔·塞松指出,阿克塞尔的作品是为了“在一个被异化的伦理困扰的社会里,平…  相似文献   

11.
弗郎索瓦·布歇(1703-1770)法国著名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受鲁本斯和华托的影响,风格以色彩精细、形式柔美、技巧娴熟和主题浮华为主题特征。布歇的绘画事业是在1737年的巴黎沙龙个展中获得声誉,并攀上艺术顶点的,其后他便进入了艺术的成  相似文献   

12.
畅游塞纳河     
美丽的塞纳河,自东向西蜿蜒穿过巴黎市,形成一个彩虹般的弧形,并把巴黎划分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景观地域。河的南面称为左岸,有著名的咖啡店和拉丁区,充满着文化艺术气息,多少诗人画家留连于此,在轻啜咖啡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河的北面则称为右岸,是巴黎的政治、贸易、金融和消费中心,是繁华、富贵和优雅的象征。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  相似文献   

13.
“怪异、狂放、粗劣、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艺术评论家的怒斥,对象是不愿跟随时尚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作品。画展主办人是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一群小艺术家。这群青年属当时的叛逆者,他们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庄严肃的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参观者不仅讪笑,甚至向作品唾啐。尤其莫奈所绘的一幅海景,受讥嘲最多。该幅作品画的是哈佛港的晨景,名为《印象·日出》。一个评论家以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而恰恰是这些画作,构成法国现代…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24日,《中国当代艺术展》作为在法国举办的“中国化年”的第一个项目,将在巴黎名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开幕,由此揭开中国化年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在西方,我在东方遥遥相望,彼此仰慕北京——巴黎,巴黎——北京总统戴高乐,主席毛泽东深思远谋,独立自主北京——巴黎,巴黎——北京蓝色的塞纳河,红色的紫禁城情深意长超过长城雄心壮志高过铁塔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你唱“马赛曲”,我唱“义勇军”任风大浪高无所惧凭聪明才智显本色北京——巴黎,巴黎——北京中国风情热法国法国时尚传九州人民友谊万古长青民族文化世代永存北京——巴黎之歌——志庆中法建交40周年暨互办文化年@刘驯刚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是“中法文化年”举办20周年,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也正在全国20多个城市火热启动。值此契机,带领中国读者走进法国的博物馆,了解法国博物馆美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可谓恰逢其时。法国的艺术博物馆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以艺术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和首要手段的美育功能尤为突出。借鉴法国博物馆美育的经验,对于中国建设“博物馆强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元2004年的1月,恰值中国农历甲申猴年的春节期间;而于2003年10月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此时运行也已3个多月了。在其开幕时段内,“中国文化年”各类项目,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致使“中国热”在法国境内不断升温,同时刺激着法国公众更加强烈的期盼——“中国文化年”继此之后,将有怎样的惊喜与震撼?伴随中国传统春节的到来,“中国文化年”的第二个高潮时段与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相约而至,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更将这节日的气氛和“中国文化年”的精彩,推向一轮新的高潮。巴黎市长德拉诺埃邀请北京市王岐山代市长…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法互办化年”活动“中国化年”的序幕,《中国当代艺术展》于6月24日在巴黎蓬皮杜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该展以别开生面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令法国艺术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视觉感受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9.
世界电影与中国过不了多久,便是“机械化的文艺女神”电影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电影史家公认,电影正式诞生于公元1895年12月28日,标志是该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视角暂留”原理,成功地制造了“电影放映机”,并拿到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放映了《水浇园丁》等影片。翌年,电影即输入中国,标志是该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法国人放映了“西洋影戏”。最早携片来华放映的外商,现在能考证到的有3个人:美国人松雍和西班牙人加伦白克、雷玛斯。这3个人中,雷玛斯最为重要。1903年,他利用加伦白克盘让给…  相似文献   

20.
张文 《文化市场》2002,(3):25-26
去过欧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具特色的广场艺术。前一段。在法国巴黎的蓬皮社中心。曾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介绍欧洲各国广场的大型展览,展示了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各式各样的广场。它们是欧洲各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是各国兴衰变迁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