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对于理性自我超越性的揭示和把握,是他超越感性、知性哲学,解决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对立统一,朝向理性矛盾自我和解之关键。在此,黑格尔克服了以康德、费希特为代表的在理性自我超越性问题上“应该”(Solen)之软弱性,通过意识形态演化、逻辑演绎、历史现实运动等途径,揭示、显明了理性自我超越性就是朝向逻辑普遍性的超升,也即朝向自身内在的本质,朝向自身的无限的自由冲动。黑格尔对理性自我超越性的解读不仅改造了传统理性观念,澄明了人类精神本质特性,确立起崭新的理性观念,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西方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绝好文本  相似文献   

2.
运用逻辑来把握世界,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黑格尔继承了这个传统,并致力于改造逻辑。在黑格尔哲学中,现实是逻辑的现实。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中将逻辑作为世界的根据和这种方式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批判。按照思维的进展,马克思论证了现实是人通过实践将自身的本质对象化到对象上的产物,并以此确立了现实的客观性地位。在马克思哲学中逻辑是现实的逻辑。这样,马克思在现实与逻辑的关系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形成了其特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的革命性就在于以“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为其生存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从而积极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将人的理性无限扩展后而丧失了本真的人、变为抽象的自我意识的荒谬,并对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为逻辑起点的错误颠倒进行激烈的批判和颠覆。本文力图从马克思生存论的角度来阐释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现实的理论根基,充分论证“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是马克思生存论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4.
追求真理是哲学的内在本质要求,对真理问题不断反思是哲学家们绕不开的路。德国古典哲学中自我学说的发展历程隐含着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对真理和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这一阶段自我学说的发展呈现为自我的逻辑化和自我的本体化逐渐融合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德国古典哲学家以自我为明证性基础寻求真理的过程。揭示自我的形上建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必然性不仅能够加深对真理问题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探询现代之后自我解构的深层次缘由。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决非要去颠覆它。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在着若干异同,但他们忽略了理性在中西文明中起到的作用。理性有不同的内容和类别。不同的理性类别组成不同的理性结构。虽然理性的爆发是轴心时代中西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理性结构却不尽相同。古代西方的理性结构包括逻辑理性、自然理性、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审美理性,但缺少历史理性,其理性结构以纯粹理性为主导,逻辑理性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的理性结构包括历史理性、自然理性、道德理性,有逻辑思想,但却未发展出逻辑理性,其中历史理性占有支配地位。逻辑理性主宰了西方的思维,历史理性引领了中国的思维。这种理性结构的不同是中西思维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西文明之别,关键也就在于理性结构的不同。西方文明中逻辑理性占主导和中国文明中历史理性占主导,其根本在于二分法的不同。中西的二分法之不同,其部分原因则可溯源于各自语言之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是中西文化不同之源头。  相似文献   

7.
<正> 笛卡尔开肇了近代哲学,“我思故我在”已暗暗开辟了理性本体化的通道,但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我思”只是主体还不是本体。十八世纪末,康德开始以认识论外观的理性本体论总结近代哲学。十九世纪前期,黑格尔终于建立起宏伟的绝对理性本体论体系,囊括了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本体论,开辟了历史本体论,完成了近代哲学。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一段以理性统治、整体至上为主的哲学走到了自己的终点。十九世纪后期,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文哲学终于以尼采、狄尔泰等人为代表正式形成。而以后期谢林、叔本华为发轫,十九世纪中叶,哲学处于一个非常混乱的过渡时期,绝对理性的崩溃和非理性个体的崛起,搅拌一起,这是一个寻求出路的伟大探险时期。本文认为,这个过渡时期应当作为一个整体对  相似文献   

8.
认为黑格尔将普遍性区分为以往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和辩证法中的具体的普遍性,提出抽象的普遍性既是黑格尔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的对象,同时也是其自身哲学的出发点,只不过在黑格尔看来这种普遍性是内蕴矛盾的直接的普遍性。对这种直接的普遍性进行批判的历程就是辩证法,而辩证法所最终实现的就是具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阿尔诺与朗斯洛合著的《普遍唯理语法》,于1660年出版。它是一部以理性主义和逻辑主义观点来系统论述普遍语法的经典著作。作者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语言和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语法和逻辑之间也必然有着内在的联系,语法应该依赖于逻辑,逻辑的标准应该是确定语法现象正确性的标准。此书不是关于某一种语言的语法,而是通过理性逻辑,力图规定适用于大多数语言的语法,并试图解释不同语法背后所共有的人类的逻辑思维。此书所体现出的唯理性和普遍性语言思想,对当今的语言研究仍然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为正确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需澄清马克思当时语境中所指“辩证法”的本质规定性;在理解“颠倒”的思路上抛弃旧哲学的抽象思辨,真正回到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现实情境。离开现实的具体的内容去谈一般辩证法只能是回到旧哲学的思辨  相似文献   

11.
谢林哲学是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古典唯心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它上继康德和费希特的主观唯心论,下开黑格尔客观唯心论的先河,对于德国哲学革命和唯心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德国古典唯心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虽然是谢林早期创作活动的产物,但它最系统、充分地阐明了谢林的哲  相似文献   

12.
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不仅贯穿于大学理想研究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研究大学理想的学者群体的集体潜意识.本质主义作为构建大学理想的传统逻辑尽管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着诸多局限,主要表现为:立场绝对化,有厚此薄彼之嫌;迷信思辨理性,有画地为牢之嫌;反向思考,有以古非今之嫌.  相似文献   

13.
“类”在黑格尔哲学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理解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和源头。黑格尔哲学当中的“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外在的思维形式,另一方面是指内在的事物本质或共相。其中外在的思维形式是主体先天所具有的。它是主体用以把握实体的逻辑方式,是对康德的先天范畴的理论推演。内在的本质和共相来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它是世界的本质和动力,它是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普遍性,是事物当中不变的永恒。由于本质存在于事物内部,这样,就无法通过感觉感知它的存在与否.于是“类”作为事物的本质只能通过反思才能获得。而不可能透过事物“看”本质。因为本质是离开了经验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集中体现了人类理性和智慧的逻辑,不仅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之所在,而且它的重要表现形式——逻辑思维也构成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内容。这一点正是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学科性的表现之一。它的第二个表现便是批判性思维所体现的理性精神从根本上说是逻辑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学科性还表现在批判性思维既需要非形式逻辑,也需要形式逻辑,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批判性思维的优秀品质得到最高程度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论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从属于他全部著述的唯一主题-宗教批判-的。黑格尔哲学在他看来是理性化、现代化的神学。他把黑格尔哲学置于近代以来整个唯心主义传统中来加以研究,因此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显示了少见的理论力度。他指出黑格尔哲学最大的错误是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思维抽象和感性具体之间关系,并且分析了黑格尔陷入这种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他批判了黑格尔缺乏发生学的批判思维,因而不能如实地反映现实。揭露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人的有限精神的异化。他还着力揭露了黑格尔绝对精神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由此论证了他创立新的“感性哲学”--人本学和自然学--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也曾经深受二者的影响,但马克思思想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逻辑,马克思将变革德国哲学作为其哲学革命的主要任务。黑格尔哲学是其首要对象。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整个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者,马克思只有破解黑格尔哲学的矛盾才能破除整个西方哲学的症结。青年黑格尔派是其主要对手。马克思必须破除其意识形态幻想,揭开为其所颠倒和遮蔽的德国现实和时代发展的真实逻辑,才能真正将哲学锻造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必须超越的最后一人。在肯定费尔巴哈的历史贡献的同时,马克思必须解决费尔巴哈历史观的人本主义症结,才能够将现代唯物主义确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地基之上。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一直在给人类生存寻找合理的价值解释。随着历史的发展,哲学关于人类生存价值的解释系统在不断地更替。传统哲学从发端便追求世界之所"是",在理解世界时以世界之所"是"为首要地位,但因存在主客等二分而陷入理论困境。康德为了挽救具有首要地位的本体而将关注点转向人自身,试图以此弥合主客二分,但仍然存在纯粹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分问题。黑格尔以思维自身的活动为首要地位解决了传统世界观所遗留的问题,但其活动是精神的活动。马克思将黑格尔的活动由理念世界回归到现实世界,感性活动以价值意义为首要地位,渗透着非对象性、境遇性、发生性以及整全性,这种整全即是善。  相似文献   

19.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阿尔都塞在《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批判黑格尔的绝对整体性的内容是不存在的,并发现黑格尔颠倒了西方哲学史上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将被黑格尔弄颠倒了的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恢复到传统状态,为其后来"结构性因果关系"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作者采用了莱考夫的理论架构,分别对汉英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语料分析,作者发现汉英结构隐喻总体上差异较大,而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体系较为相似,这表明了方位隐喻与本体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可归因于人类把抽象概念方位化和实体化的共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