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邮务管理局于1913年11月在南京成立,隶属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1929年4月,江苏邮务管理局更名为江苏邮政管理局。该局负责综理和督导全省邮政及储金汇兑业务,管辖无锡、苏州(吴县)、镇江、徐州(铜山)4个一等局和其它二、三等局。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07,(1):3-3
1月1日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95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1866—1925),广东中山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等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911年底辛亥革命成功,12月29日,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3.
一、通电作为电报类公文 通电,就是面向广大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电报类公文有通电、贺电、唁电、指示电和普通电报等。通电是电报的一种。电报,在中国出现于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因为传递信息快捷,许多军国政要的处理都开始采用电报,但当时只把电报看作是正式公文的先行抄件,在效力与责任上不如正式公文。北洋政府时还规定,遇有紧急公务,可以拍发电报,但强调如须补具正式公文,仍应补具。直到1942年国民政府在《公文程式条例修订草案》中才规定:“各类公文程式,如时间紧迫时,得以电或代电行之”。并没有提出补具正式公文的要求,这才把通电、唁电、指示电等一系列电报视为正式公文。  相似文献   

4.
谈词漫语     
从去年即昭和五十六年(1981)八月底到今年八月,我有缘在南京生活了一年时间。其间,我会见了许多人,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教益。现在回想起来,似乎有多次都是以填词作话题谈起来的。我可以说是从东方海上之邦负笈而来,突然来拜访,也许便互相谈起我们所喜爱的一首词。所谓白下说词,我觉得其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机缘。这么说,是因为在白下谈词时,经常都是从吴梅先生的名字说起的。 词之取得词学的称号并成为近代的学问,吴梅先生的名字无论如何是不能漏掉的。吴梅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人。长洲之地,清制属苏州府辖下九县之一,入民国并入吴县。所以,吴梅先生通常也自称苏州人。光绪十年(1894)生,民国二十八年(1939)去世,早年在北京讲授词曲,来到南京后,在东南大学及其后身中央大学以及同在南京的金陵大学等校培  相似文献   

5.
田素美  高晓波 《档案》2011,(2):36-39
电报作为公文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从甘肃省档案馆所藏民国电报中,能够探寻近代电报公文发展的基本状况,如在公文程式改革及一般公文格式的影响下,电报公文的格式、收发处理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著名藏书家李敏修〈1866-1943〉崔永斌,张富荣(河南新乡市图书馆)李敏修,河南省卫辉(汲县)人。生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卒于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是清末和民国时河南著名藏书家,以收藏清代中州文献(以后简称中州文献)丰富而久享...  相似文献   

7.
在我家墙上挂着4张照片,是我们夫妻二人牵手走过的人生之路.每一张都在不断地述说着美好的过去.留住了美好的瞬间。1958年的订婚照——人生爱的阶梯。我是1957年从邮电电报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市电报局”电报科实习后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硬件不比人家差,软件差了十万八千里我是一个哈佛研究东方史的学者。前不久去东京、台北和南京查阅一些民国档案资料。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国内档案馆的服务意识比国外差得那么远。为了查阅一份民国的档案史料,在南京二史馆整整一个星期。第一天说是管理库房的人不在,第  相似文献   

9.
雁旭 《历史档案》2005,(3):123-126
清代自光绪五年(1879年)开设电报至宣统三年(1911年)覆灭,使用电报达32年,期问形成了大量的电报档案。这些档案绝大部分由清政府的中枢机构军机处立档。电报档案是鸦片战争以后新出现的文书种类,记录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本文拟从档案特点和现状、主要内容以及史料价值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CCTV.com消息(中国新闻):一封57年前达赖喇嘛发给中央人民政府的电报今天展露真容。1951年10月24号.达赖在电报中拥护中央政府。并希望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护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陈国琛,别号寄安,安徽宿松人.早年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民国24年曾任福建省连城县县长。民国25年至27年任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第一科科长.主管书档案改革(同时兼主人事改革).把省政府所有的收发件、档案都集中在“连锁的分工制度下,经常做到工作日清.查考迅速(平均每卷调出三分钟)”。其间,民国26年,陈国琛撰写《书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改革》一,对福建省政府的公改革运动(即“改革稿办法”)进行总结和评价.称这次改革乃“本省公方面之一大变革”。抗日战争爆发后.“把全部藏卷二百七十多zi-号.由福州搬到永安.不曾遗失一件”。陈国琛随闽府疏散永安期间.开始总结二十年来书档案工作经验,着手撰写《书之简化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1918年12月10日星期二,身在南京的司徒雷登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纽约的电报,主要内容是选任他作为北京一所新成立大学的校长。其实他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事先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刻很有可能到来。如今邀请函在手,按照原有打算就是婉拒这热情的邀请。随即,司徒雷登拟写了电报,准备发出。然而后来,他不仅留下了这封电报,还几次北上北京筹谋新大学办学事宜,并最终就任该大学的校长一职。事情是怎样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燕京大学校长一职又为何花落司徒雷登?本文试图通过20世纪初司徒雷登的一些来往信函解读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2年11月,前身由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体育系图书资料室、阅览室合并而成。其原址在万航渡路,1956年随学院迁入清源环路650号。图书馆当时馆舍面积650平方米,藏书4.7万余册。“文革”期间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并入“上海师范大学(现华东师大)”图书馆;1978年迁出并复馆。  相似文献   

14.
1998年,青海省档案馆在组织业务人员整理积存零散历史档案时,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的甘肃重要档案。这批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十三年的甘肃历史档案,涉及人事任免与晋封、民政与治安、民国年间甘肃全省分县地图以及马步芳在甘肃各地驻军的电报等内容,是研究甘肃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青海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甘肃重要档案@董继瑞  相似文献   

15.
邓邦述(1868-1939),字孝先,号正阁,又号沤梦词人,晚号沤梦老人、群碧翁,江宁(今南京)人。年17随父邓嘉缜入黔,读书省城。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三十一年端方奉派为出国考察宪政大臣,邓邦述作为随员同往欧美考察。第二年六月回国,即参与新官制的厘订之事。三十三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调邓邦述前往东北,同年十一月徐世昌奏保他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统二年(1910)五月,邓邦述任吉林民政司使,宣统三年十一月解职。民国元年年底奉派为东三省盐运使,几个月后即行去职,改应赵尔粪聘为清史馆…  相似文献   

16.
金国宝(1894~1963年),字侣琴,江苏吴江同里人。少年时代读私塾,曾师从其族兄金松岑学习古诗文,有较扎实的古文功底。后在同里中学读书。20岁时,他与嘉兴女子褚明秀结合。褚明秀是辛亥革命元老褚辅成的侄女,早年毕业于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执教于浙江崇德(今桐乡)石门湾振德女校,该校为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大姐所办。褚明秀是茅盾夫人孔德池的启蒙老师,因岁数差不多,两人以姊妹相称,经常往来,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一书中曾有记述。  相似文献   

17.
王春龄,上虞县百官镇人,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卒于民国二年(1913),一生游幕,虽名不见传,但为后世遗留近10万字信稿、公交稿、布告稿、禀稿、账册和收费规目等,还有几件游幕时使用过的随身物品,为研究游幕人活动及其政治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所留文稿和物品多在“文革”时被焚,仅少部分被保存了下来。残存的遗稿中,最早一份是清光绪二年。最晚一份是宣统二年,游幕地点在浙江省宁波(鄞县)、乐清、嘉兴(秀水)、海盐、诸暨(暨阳)和德清等地,文稿内容主要涉及县级政治运作、财政收支和游幕人生活等。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宁夏档案馆查档时,曾见过几封民国时期的电报,从中看到民国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和奥运会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9.
努力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张耀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清宣统二年(1910)廉州图书馆率先成立,民国元年(191)广东省图书馆继之诞生。辛亥革命以后,在地方人士的倡议下,公共图书馆的建立逐渐增多,至19...  相似文献   

20.
略论缪荃孙在金石学上的成就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顺天乡试分校、国史馆纂修、总纂。后因遭人排挤,愤而辞官。自此以教读为业,先后主讲梁溪南菁书院、济南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常州龙城书院。晚年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务,归国后主持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馆务。辛亥革命后,长期寓居上海。民国3年(1914)开清史馆,担任总纂,条举大纲,创设新例,并亲手撰定了六类传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