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的报道,是地市报人既兴奋又苦恼的事情。兴奋之处,可见证事关共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盛况,从中挖掘出具有新闻点的线索;苦恼的缘故,则是“两会”报道往往套路多,亮点少,报道形式死板、教条,难有创新,难以在读者中引起轰动效应。为此,对搞好“两会”报道进行有益探索,力求出新出彩,把最鲜活、最生动和人们最关注的较深层次的东西呈现给广大读者,真正把群众的目光吸引到“两会”上来,搭起一座群众与“两会”之间的理解之桥、沟通之桥、互动之桥,便成了我苦苦思索、不断谋划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象新闻作为一个新兴的新闻品种,在平面媒体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一方面,气象新闻成为读者每天必看的新闻品种,聊天气成为  相似文献   

4.
5.
华宏 《新闻知识》2006,(9):84-85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新闻的产生和读者的需求都呈爆炸式增长,人们越来越喜欢从经济报道中感悟政策的变化趋势,寻找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需求决定供给,经济新闻正在成为各媒体着力打造的主打新闻版块,也是各媒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多年来,一些地市报的经济新闻很“硬”,形式老套、内容空洞,语言晦涩,动态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如何在新闻报道策划中化被动为主动,制胜的“高招”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新闻规律,大胆改革创新,倾心倾情倾力策划,贯彻“全程”,调动“全员”,用尽“全力”,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存款、股票、国债、保险等财经事物与群众经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广大受众对新闻媒体财经报道的需求日趋增强。相应地,各地市报财经新闻的比重也许不断地增大。然而,在地市报的财经报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大部分财经新闻都是“引进版”,  相似文献   

8.
魏莉 《青年记者》2004,(1):43-44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那么,怎样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处理好企业报经济版稿件的新闻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找到经济版稿件的新闻宣传价值与可读性、趣味性之间的交叉点,提高经济版的可读性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点是提高经济版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的春节刚过.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份被冠之以“重中之重”的中央一号文件,如春风吹拂,在全国城乡激起震荡,其影响和作用必将是深刻和持久的。在全国瞩目“三农”的大背景下,作为与现实生话时刻互动的地市级党报,在配合当前形势、反映中  相似文献   

11.
同样是作为“新闻纸”的地市报,如何让自己的新闻做得更强?在与省级大报甚至是中央大报一争短长的新闻战场上,地市报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赢得读者与市场的终端胜利?  相似文献   

12.
1月11日,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闭幕,嘉兴日报因视觉创新、评论创新和人才创新,荣膺2007年度"中国创新地市报二十强",并名列第二。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是由中同报业网发起,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新闻办《网络传播》杂志联合主办。年会通过专家评审的方式,公平、公开、公正地评出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中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市报为了提高报纸的影响力,都开始主打民生新闻。除了设有专版专刊对民生新闻进行报道外,还专门设有“民生”专栏。虽然现在许多报刊媒体都关注到了民生新闻,但在报纸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却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内容低俗等问题。因此,新形势下为使民生新闻真正关心民生、反映民意,我们必须开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使民生新闻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报人》2004,(12):48-48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评选于9月22日揭晓。10名新闻工作者获得范长江新闻奖,10名新闻工作者获得韬奋新闻奖,107名新闻工作者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地市报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路径,主动找寻实践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方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晚报的遍地开花,地市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大一统”局面被撬开了缺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解贵民 《新闻知识》2002,(11):49-50
在市场经济时代,新闻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报纸都在努力争取读者。时事版是全国与世界的窗口,办好时事版,对吸引读者最具有吸引力。那么,时事版如何赢得读者呢?关键是要顺应时代潮流,摒弃过去单调刻板、四平八稳的风格,选取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冲击力大、可读性强的新闻稿件,精心制作标题,并运用人刀阔斧、粗犷有力的编排方式,以全新的面貌给读者以震撼、惊喜,便他们如观巨幅水墨画,如听摇滚乐,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趋势,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使得新闻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速度日新月异。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媒体的竞争,地市报只有不断强化分析性新闻,才能增强本地新闻的深度和厚度,才能显示出地市报的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
据一项关于读者读报最关注新闻的调查显示,在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本地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天气预报等项调查内容中,国内、国际新闻的阅读率最高,为65%。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是在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内部,还是在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时事报道日显重要。同时也为  相似文献   

2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本身就是一种作风,是彰显党性的具体体现,“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这是一位媒体编辑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后的感慨,实际上,这也是所有记者的真实体会。其实对于地市级新闻单位的记者来说,“走基层”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