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袁玉斌王巍报道:近年来,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宣传科始终以《新闻与成才》为教材,对全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讲评、会稿。仅去年一年全科有3名从事新闻工作的干部荣立二等功。宣传科被官兵誉为“功臣科”。沈阳军区某高炮旅宣传科被誉为“功臣科”@袁玉斌 @王巍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读书与评书活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武汉市江汉区从1987年起,连续举办了八届群众性的“金桥”书评活动,参加者由数十人发展到近二万人,形成了“万人争读,千人讲评,百人参赛”的生动局面。1990年11月,薄一波同志为“金桥”书评会题词;“愿‘金桥’书评会成为读者、作者、编者之间真正的金桥。”“金桥”书评活动是江汉区图书馆那里开  相似文献   

3.
曹阳 《新闻与写作》2002,(12):28-29
针对前一阶段某些高中生作文表现出的忽视审题和立意,不重视内容的充实,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等问题,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作文检测讲评强调必须重视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达到“中规中矩”的要求。所谓“中规中矩”,主要是指符合高考《考试说明》“基础等级”要求。 海淀区期中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面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主教的墓志铭: 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世界;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现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 但是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4)
“《绞刑架下的报告》真实地记载和描写了77个人物,其中加以刻划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的,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选自《外国文学自学教程·十九、二十世纪欧美文学》,马家俊、苏成全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此句中的“刻划”二字,笔者认为应为“刻画”二字。笔者在...  相似文献   

5.
对“转手”二字,人们并不陌生。由“转手”引出来的话很多,诸如“转手货”、“转手钱”、“转手买卖”等等,概括讲,可称作“转手生意”。而笔者所言的转手“生意”,属于新闻报道范围内的事。它似乎也有点经营性质,但  相似文献   

6.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  相似文献   

7.
郭培平 《青年记者》2010,(10):77-78
网络时代,需要建设全媒体新闻传播业态,需要培养全媒体记者。现在,人们一提起全媒体记者,往往片面强调“全能”或“多能”,而这种“全能”或“多能”也仅仅限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例如:写作,摄影、摄像、制作音频、视频等等。基于业内外存在的以上两个片面认识,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解读全媒体记者的“专”与“杂”及其相关关系。笔者在此提出拙见,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取得正确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来自己的辖区“捉老鼠”;在“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大行其道的今天,他却主动“挤水分”,声称“宁当实事求是的倒数第一,不当弄虚作假的名列前茅”……他就是山西省长治市市委书记吕日周。其率先垂范的气魄、务实亲民的形象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同时也成了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但依然有人认为,吕日周是在“作秀”,在“谋求政治资本”。(据2002年10月9日、16日《中国青年报》和2002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吕日周到底是在“做事”,还是在“作秀”?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在笔者看来,“…  相似文献   

9.
看了《图书馆杂志》1995年第2期山川的文章,也有同感。笔者也想谈谈“版面费”问题。目前收“版面费”的情况多种多样。笔者曾收到三封有关出书要收“版面费”的信。也就是笔者有三篇文章被他们“重用”了,信中说,经过筛选和评定,入选了我的文章,要我缴“版面费”,因种种原因,我未理会。下面就有关出书收“版面费”情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3月28日,广州某体育类报纸上,有一篇名为《甲A12老板奉命“三陪”》的文章,而该报头条赫然为《调查“望加锡惨案”》。笔者一瞥之下大骇!难道中国足坛果真已充斥“暴力”与“色情”?况且如今严打之声此起彼伏,甲A老板怎敢“三陪”,而又何来“奉命”之说?  相似文献   

11.
万秀贤 《青年记者》2012,(21):34-35
当下,全国新闻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此,新闻同仁积极拥护,身体力行,收获很多.但笔者也不时听到一些私下议论:“文风”不就是古人所谓的“风骨”嘛,老调重弹有何新意?是否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12.
漆琪 《大观周刊》2011,(13):113-114
众所周知,在整个教育界中,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早已为世人唾弃,弄得声名狼藉,恶名昭著,特别是在一些英语教学理论的谩骂中,我们屡屡可以“观赏”到“死记硬背”的倩影。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首先阐述了英语教学理论普遍把死记硬背当成假想敌人的原因和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分歧,“力图”为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平反”;然后分别讨论了心理学记忆系统以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死记硬背作为的理论支撑;最后,笔者阐述了死记硬背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4.
报载: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节目,是最受观众欢迎,收看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节目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两部分。我们大家知道,“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这两个概念是“新闻联播”的种概念。“新闻联播”这一概念是“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的属概念。可是,笔者发现,当播音员介绍完《新闻联播》节目的主要内容后,播放“国内新闻”时,电视屏幕上有时  相似文献   

15.
张成 《记者摇篮》2010,(7):24-25
记者应当是“杂家”还是做“专家”,这种争论~直没有停息。而笔者认为,记者既要当“杂家”,更应努力做“专家”。怎样做一个专家型记者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电视节目采制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7.
郑越华 《新闻实践》2006,(10):58-59
常听人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版面,有什么样的总编辑就有什么样的报纸。对此,笔者深以为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须做好五方面的功课,修炼好自己的“五功”。炼就识“品”慧眼人品决定报品,报格取决于人格。要办一份有品味、有格调的报纸,编辑必须广泛汲取政经、法律、文史哲和新闻业务知识,科学处理“软硬”、“新旧”、“真假”、“深浅”、“长短”、  相似文献   

18.
“轰动效应”再思考陈祖甲新闻报道的“轰动效应”问题,曾一度引起新闻界的关注。虽不见鸿篇巨著,但也议论纷纷。笔者的印象是,争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觉得有必要对“轰动效应”再作思考。笔者以为,做新闻报道工作的朋友总希望...  相似文献   

19.
杨雪 《中国地市报人》2011,(11):106-107
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题和重心,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之一。而作为一名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笔者认为,要想服务好“三农”,必须当好“三员”。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报道:日前,济南军区某仓库机关干部公文考核制度出台。该仓库主要领导发现一些材料和报告中存在行文不规范、照搬、照抄等突出问题。对此,党委“一班人”经过研究,决定在机关干部中施行“四个一”:每月一个写作题目,每月一次考核,每月评出一名“状元”,每月一次讲评,并把每次的评比作为年终干部晋职提升的一个依据。有压力才有动力,措施施行以后,机关干部夜间学习的身影多了起来,浓厚的学习氛围已蔚然成风。某仓库对机关干部公文实施“四个一”@马书榜 @吕爱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