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良 《职大学报》2014,(5):65-67
张炜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借助了许多生态意象,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芦青河代表的大地意象,葡萄园代表的植物意象和狗代表的动物意象表现了张炜对大自然的全面思考。正是张炜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他才被称作是“大自然的歌者”。  相似文献   

2.
情爱尤其是性爱书写,是张炜小说叙述视角之一,他更多地赋予情爱以社会性内容,以此来挖掘和探讨人性的丰富和局限;张炜情爱书写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灵与肉的和谐相拥、灵与肉的挣扎交锋以及灵肉纠结中的人性升华中予以显现.相对于肉体的圣洁,张炜更倾向于精神和心灵的圣洁.  相似文献   

3.
"大地伦理"的践行者--对张炜作品意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作品中具有许多充满浓厚哲理内涵和抒情色彩的意象,如石磨、碾盘、葡萄园、芦青河、动物等.这些意象都以大地为依托,而且与他所笃信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理念相一致,它的落定和基础便是大地伦理.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当下的文学潮流以及思想潮流,张炜明显表现了某种程度的“退却”,他表现出的是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对古典的热情,与此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体现着张炜一种自省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张炜步步后退,步步隐忧,其结果是张炜在近年的创作中日益凸显出其生命意识,而他的生命意识往往又仅止于生命的狂欢,显出精神哲学的弱化。  相似文献   

5.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拯救人性的完整,美的艺术的力量来改造时代和社会,而非政治暴力革命。文章通过逐步解读来总结和加深认识席勒的美学思想,最后得出美的艺术与追求、美育的作用等对当代中国"美育"的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文本阅读着手,分析论证了川端康成小说作品艺术上具有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悲哀美、虚幻美、颓废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人称“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其实上述说法.既不足以概括其创作全貌,又无法解释深层创作动机。“家族婚恋”题材的小说发展方向有二:一是越写越“窄”的“人性小说”;一个是越写越“宽”的“时代小说”。於氏则二者兼而有之,找到了个人感受与时代风尚的最佳结合点,以“家族史”的形式反映几代海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是任何企业管理活动的前提。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性的研究仍然有时代意义。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确立“价值人”假设,是对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的超越。当今我国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因此反思人事管理的弊端,重构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企业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既具有历史的限定性,又有超历史的内涵。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超历史的内涵就是以“知人”“爱人”为特色的“仁”“德”精神,它实质是一种“人性”的自觉与升华。我们的时代物质生产水平有了高度的发展,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已成为清醒的自觉,需要创建理想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因此,未来的中国和世界需要孔子精神,孔子精神只有在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才能真正闪射出其光辉。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是任何企业管理活动的前提。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性的研究仍然具 有时代意义。适应“知识社会”管理的需要,确立“价值人”假设,是对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假设的超越。当 今我国企业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落后。因此,反思人事管理的弊端,重构新型的人力资源管 理理念是企业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3.
《哈姆莱特》通过王子复仇的故事展开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毁灭、真与假等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为达到目的均偷偷采取行动,成为了一个个"偷窥者":鬼魂、王子、新国王、宫臣、掘墓人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力量。其中王子哈姆莱特经历复仇过程,最终使自己成了痛苦的守望者,文本客观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16岁少年以堕落的外表对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进行反抗。在他堕落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灵,渴望追求人性的美好。但由于社会原因和自身的局限,他的反抗最终以妥协结束。  相似文献   

15.
学术评论界一直认为<边城>是沈从文描写人性美的佳作,它描写的是"健全的人性"、环境的"牧歌式",然而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边城>中的社会并不美,健全的人性也没有重建起来,文中隐伏着作者难以言说的悲痛,它只是沈从文无法实现的梦.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当下的文学潮流以及思想潮流,张炜明显表现了某种程度的"退却",他表现出的是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对古典的热情,与此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体现着张炜一种自省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张炜步步后退,步步隐忧,其结果是张炜在近年的创作中日益凸显出其生命意识,而他的生命意识往往又仅止于生命的狂欢,显出精神哲学的弱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破译村落舞龙传承与发展动力,以“骆山大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在把握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现状基础上,力图找出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健身与文化”需求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与精神”激励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直接动力;“管理与经济”条件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动力。以此提出:通过推进村落舞龙制度化建设,主动开展非遗申报工作,积极参演拓展传播途径,创新改造适应时代发展等途径,是实现我国村落舞龙的传承与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孟郊诗歌独特的审美意境和艺术风格,是他的个性精神与社会现实、内在世界与外在表象相互冲突、融合的结晶。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堕落,孟郊在诗歌创作中,突破了从孔子以来儒家“温柔敦厚”的审美尺度,以“寒瘦”为美,发扬并拓宽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领域,在古典诗歌的天地里开拓出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的个性精神的艺术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摘要:“单飞现象”是我国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的思考,同时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以“单飞现象”为切入点,从人性的视角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进行考察,发现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中将运动员视为“政治形象或者民族形象的符号和工具”,认为人都具有“自私”的本性,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性结构是残缺的,从而使我国运动训练的管理性质产生了伦理困境。进而站在完整的人性的角度,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人性结构进行整体性建构,从内涵、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人性化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无赖派文学兴起于二战后的日本文坛,以反叛传统、追求人性自由为特点,对于战后徘徊在虚无与无望中的青年产生巨大影响。太宰治是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该派的文学思想特点。《御伽草纸》这部翻案小说则是太宰治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亮色,与他作品中代表性的“灰色”相比,《御伽草纸》反映了太宰治在战时和战后两个时代分水岭时期对于人性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