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肩负着思想教育、精神教育、文化教育的重任。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系统地思考传统文化教学确定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实际生活营造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系统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路径展开了探讨,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就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以文本知识讲解为主,并不注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存在欠缺。在此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使语文阅读课堂成为渗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宋雪梅 《学周刊C版》2022,(23):108-110
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学阶段开始,需要重视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到阅读教学中,既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又能深化阅读教学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究阅读内容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在课内合理渗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12):62-63
目前来讲,我们学校中的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重视程度不高,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追求,小学培养学生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近些年,社会上道德问题频出,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的关注度有失偏颇。在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把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其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对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浅显的分析,希望对相关的语文教师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人与文化互动的过程,即"文化陶冶"的过程。针对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知识技能、忽视人格发展的弊病,设计、构建了小学语文"文化陶冶"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50):71-72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现代高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涤荡下,传承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利用高校语文教学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实现现代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立足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指导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先进、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精神,更能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德精神。基于新课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值得学生们去继承和发扬。但是目前不少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唯分数至上,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阅读教学以传授做题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忽略了对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育。这种片面的阅读教学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但却不能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有推动作用。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核心素养强调“育人过程中对文化的全面开发和文化的深度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文化育人落实到实践中。“小语文大文化”与传统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别,它提倡不局限于语文教材,采用创新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提升学习育人教学的效率。特围绕“小语文大文化”的理念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丁爱燕 《学语文》2011,(2):35-37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人传统文化,我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将我国传统文化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识,继承优秀传统,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张晓 《教师》2024,(6):12-1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基础环节,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认同、道德情操及思维能力的重要职责。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价值,分析了目前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的挑战,如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缺乏等,并提出了资源整合、方法创新和兴趣激发等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指导小学语文教育,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学的深度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的道德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信息教育技术整合于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现代语文教学新理念和现代信息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多姿多彩生动形象的视觉图像,鲜明动听的声音,使语文阅读教学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何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成为当下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整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又能够促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文章旨在探究本土红色文化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总结将本土红色文化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属于教育范畴,教育文化又是各国不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东西方传统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教育文化存在差异,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因此呈现不同特征。这里,希望通过中美《木兰诗》教学设计个案的研究,来比较中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差异,以期吸取美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长处,促进我国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李学丽 《考试周刊》2014,(38):41-41
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业型人才的场所,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语文教学是教育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本民族的文化与传统,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品格和良好性情。因此,如何提高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成了当前中职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记录了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鲜明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中首当重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本文试着厘清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并结合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构建和让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重中之重,而体验式阅读教学使学生有滋味地去品味文章。所以老师不仅要使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来上课,更要涉及现代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体验式阅读教学,这篇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做了探索,明确体验式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行以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教学的方法,并且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其中的一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国民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