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绪波 《科教文汇》2013,(21):F0002-F0002
凡事有过程,则必有节奏。叙事也如此,而复杂的叙事因其曲折漫长,更讲究节奏。人教版必修一叙事散文单元的《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三篇课文的叙述节奏各不相同,每篇均有自己的优美节奏。  相似文献   

2.
裴建芳 《金秋科苑》2010,(2):238-238
描写叙述开篇有以下几种方法: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索的叙述法。 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如《视死如归》的开头:“一九三一年深秋(时间),王若飞同志(人物)在包头(地点)不幸被捕(事件)”。如《记念刘和珍君》的开头:“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灭,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相似文献   

3.
陈昕 《知识窗》2011,(3X):64-65
本文利用热奈特和里门·柯南的叙事理论对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进行解读,分析其时缓时急、时快时慢的独特叙事节奏,试图向读者揭示作者如何运用叙述技巧来深化文章的主题,并着重解析小说中叙述时间这一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4.
萧红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手》以客观冷静,不动声色的叙述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手》叙事者位置、叙述人称的叙事分析,论述《手》巧妙的叙事策略和作者写作意图及文本的艺术感染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女性问题,始终是鲁迅美注的一个焦点.他通过对祥林嫂、单四嫂子、子君、刘和珍君等不同奏型、不同个性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女性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封建思想时她们的浸染以及从她们身上所表现出来自觉或不自觉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朔 《百科知识》2021,(33):9-10
《陶庵梦忆》作为张岱的回忆性散文,许多篇目都在较平常的叙述中出现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怪奇事物,读之颇有志怪传奇之味.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这些奇异叙事具有"凡中见奇" "留白不释""不悲不喜"的特征.这些特征对应《陶庵梦忆序》,可推理得出张岱写作《陶庵梦忆》写实与艺术再造二者为一体两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左传》和《三国演义》虽然在体裁上不同,但在叙事手法上却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文仅从全知叙事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左传》中关于战争的叙述、对事件的时间安排和评论三方面对《三国演义》叙事的影响从而探讨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8.
《凶年纪事》是库切2002年移民澳大利亚后"晚期三部曲"中的一部,在这本小说中,库切模糊了小说与其他文类写作的界限,在排版和叙事上有创新。从情节来看,《凶年纪事》讲述的故事较为简单,仅围绕着C先生、安雅和艾伦展开,情节线索安放在上、中、下三栏,C先生和安雅都自说自话,采取的是自我封闭式的叙述。《凶年纪事》独特的分栏式格局类似计算机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体现了库切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库切使用多样化的叙事视角,塑造更多的阅读障碍,让读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9.
刘伟云 《科教文汇》2009,(30):262-262
在《官官的补品》中,作者吴组缃把叙述职能这个特权交给了负面人物官官,让他从第一人称主人公立场做出叙述,有意识的叙事选择暴露了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并与读者固有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由此辨识出的背后的隐含作者,与之形成了独特的双重奏叙述效果,体现了作品反讽的审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马小娟 《科教文汇》2012,(13):97-98
稼轩词《青玉案·元夕》最成功之处在于该词的上下片的叙事节奏,叙事节奏使"众里寻他千百度"后成为绝唱,这对当今的叙事类流行歌曲的歌词写作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叙事节奏对歌曲高潮的促进作用,可以为非文学类高职高专学生(音乐专业)的"歌词写作"课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刘勇 《知识窗》2013,(12):53-54
林孙珍所著的《苦乐留痕》为我们已渐行渐远的生活留下了一份难以抹去的情感记忆。文集以翔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朴实的语言,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温馨的回忆,更引起许多过来人强烈的共鸣。《苦乐留痕》犹如一本情感备忘录,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阅读《苦乐留痕》,就像在照镜子,能从作者的记忆里看到自己早年的生活;又像是听留声机,心灵的指针沿着文字的韵脚慢慢回溯,播放出那些业已消散的时代跫音。  相似文献   

12.
榆钱儿饭     
"一嘟噜一串"是个具有东北特色的词。原文刊载于黑龙江双城市老科协《和谐家园报》上。作者回忆了年幼时期榆钱儿给予家庭的特殊意义,也通过作者的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位普通母亲的坚韧与智慧,细腻与温情,虽然年代久远却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康所著<儿女英雄传>在叙述结构方面颇具匠心,表现出作者自觉的叙事意识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小说从叙事模式和结构特点来看,全书的整体结构大致可归结为"合--分--转--合"的模式,体现出正反舍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录在《朝花夕拾》,作者选择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个片段的回忆,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充满童真童趣的画卷,语言质朴、描写细腻、画面生动、如仙似幻……感染了几代读者。本文针对文章"梦幻与诗意"的意境再次进行品析。  相似文献   

15.
书信体叙事策略是《紫色》里最重要的叙事技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沃克对书信体叙事策略的运用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书信体叙述策略赋予女性声音、传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沃克在《紫色》里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细读文本,经多方查阅资料,笔者认为,《风筝》并不仅仅是一篇回忆儿时兄弟之间摩擦的回忆性散文,也不是作者在赞扬纯洁有爱毫无间隙的兄弟之情。,更不是作者在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释放的求和信号。,而是作者经过深刻的自我剖析后,意识到作为封建家长制的产物,儿时的我那么自然而然而又极其"合理"的一个举动竟造成了对小兄弟无可弥补的精神虐杀,发出"救救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17.
2006—2010年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呈现上升的趋势,叙事视角的多元化倾向使纪录片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6—2010年是中国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其意义在于主流话题以一种新的叙事方式和形态为观众所接受,从而实现了主流话题的普及与再现。本文以2006—2010年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人文历史—纪实台》中播放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为样本,对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在叙述话语、叙事内容、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天网》栏目的内容选题、节目结构、叙事手法和功能定位等方面论述该栏目是一档娱乐化的法制纪录片。它能够连续几年夺取高收视率的原因是其拥有成功的故事化叙述、较好地体现了"暴力美"和以娱乐受众为主的媒介功能,同时提出对该栏目内容深度、受众定位和展现暴力的"度"的把握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20.
唐媛 《科教文汇》2009,(12):226-227
分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两种结尾这一独特的叙事手法,指出小说叙述结构方面的后现代特征,突破了传统小说中全能作者的固定模式,让读者参与小说结构的建构中。这种开放的结尾模武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小说的可能结尾也就可能是三四种抑或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