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读中国     
章永顺 《教书育人》2005,(1):114-115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学生背诵课文,如同高年级学生写作文一样,有不知从何处着手之感。但是,只要教者引导得法,他们也会兴趣盎然,熟读成诵。下面是我教《王冕学画》时,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课文的一些做法。一、图文结合,精讲课文,理解内容在讲读课文前,我将文中“王冕观荷”一图放大,并细致地涂色,使一个贫穷的、观看专注的孩子跃然纸上;加上通红的湖水,滚动的水珠,那绿叶、红花的相辅相衬,一幅概括性极强,美不胜收的图画便出现在每个同学面前。讲读过程中,我抓住了文中重点词句的讲解,先让学生懂得意思,再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了…  相似文献   

3.
历史用少量的篇幅告诉我们几个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怀。虞姬是霸王的红颜知己,貂禅却不是吕布的知己。如果中国历史上只能有一个英雄的话,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每一个英雄都渴望有一位红颜知己,因为作为英雄太寂寞,太需要女人的柔情抚慰生命的荒寒。霸业只是项羽的门面,他真正拥有的是全天下最孤傲,最高贵的心,而虞姬恰好是这样一位可以给这颗心以抚慰的红颜。  相似文献   

4.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可惜后来人的读书观念渐渐起了变化。读书被当作一项功利性的手段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以讽刺为基调的《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在小说的楔子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理想人物———王冕。在楔子中,历史人物王冕被作者加以修饰、润色,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士",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理想。作为楔子,在《儒林外史》中王冕形象又起到母体和标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夜读     
很少读书人没有夜读的习惯。囊萤以照,是夜读,虽然很令人怀疑有没有这个可能;而且,让我们故意煞风景地问:“萤光稀微闪霎,非聚众无以为光;子何以得虫若伙。照明若炬哉?”答案可能是酸溜溜的一句:“你不懂老子!”这个美丽(或者附丽)的传说,原不必深究;  相似文献   

8.
《陈情表》一文词意婉转.陈情恳切,读之感人。但阅读本文有两个疑点须澄清.这对理解文章主旨、了解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冕画画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mian),因为家里穷,他十岁时被母亲送到地主家去放牛。  相似文献   

10.
张栻 《中文自修》2004,(1):54-54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面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意图 :《王冕学画》是第二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 ,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通过学习课文 ,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王冕学画》第二自然段有五句话 ,把雨后湖面的美丽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粉红的、碧绿的、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等词语 ,会让人联想到雨后荷花的样子十分美丽。王冕正是因为看了这美丽的荷花之后才产生了画荷花的愿望 ,后来经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我们在教学时 ,可以“荷花美 ,爱荷花”为主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13.
1.1子曰~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④,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乎~⑥?”【注释】①《论语》原来没有篇名,后取篇首两字为篇名。②子:指有学问有道德的男子,相当于“先生”。《论语》中指孔子,以下皆同。曰:说。时习:时,按时,名词用作状语;时习,意即恰当的时候进行温习(或演习)。③亦:也是。说:通“悦”,高兴、快乐。④朋:“同门曰朋,同志日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自:从。⑤人不知:指自己有学问有道德,别人不知道或不了解。愠(yùn):怨恨,恼怒。⑥君子:君子在《论语》中有三种含义:有德者,有位者,有德又有位者,此指有德者。  相似文献   

14.
向人的层次升华的学和习的过程是愉快的。然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朋自远方来,带来了远方的信息,与之切磋琢磨学习之所得,共同向着“人”的更高处飞翔,使人的亦即仁的本质得以彼此确证。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一文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说的是秦统一六国后.由于秦王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诸侯纷纷响应,刘邦和项羽也于江苏起兵。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南路军先于项羽入关破咸阳,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又派兵守关。11月。项羽率军住鸿门。此时,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带来消息:刘邦带军队抢占了皇宫,想要在关中称王。  相似文献   

16.
王韡 《教师博览》2007,(7):40-41
当我静静地半躺在床上,读完尼尔先生著的《夏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怦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相似文献   

17.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此《论语》开卷之第一章第一句也。学习果然是愉快的吗?  相似文献   

18.
19.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历程的总结。我们看到他的“志”贯穿了五十五年漫长的生命历程。“学”了十五年,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建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不惑”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名学家苏洵针对北宋在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政策这一情况.写下流传千古的《六国论》,借战国时期六围的破灭警示统治阶级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