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舒是香港坛非常重要的作家。她的创作实践令许多人对流行学刮目相看,她通过一些或离奇曲折或平淡无奇的恋爱、婚姻家庭故事,描写女性由传统到现代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挖掘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冷峻地表现了女性深层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亦舒,金庸与倪匡并称为"香港文坛之三大奇迹"。亦舒创作的小说数量多,流行性广且多以香港商业社会为背景来展示都市女性情感。该文对亦舒及其小说作品做一简要介绍并对在其作品中的语言描述特点和对话特点的独特性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亦舒,原名仉亦舒,1948年生于上海,成长于香港,后留学英国,十七岁时就崛起于香港文坛,其作品在香港和台湾最为畅销,其中长篇小说《她比烟花寂寞》尤为人所注目。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二人“兰桂齐芳”。她们都长于抒写真情流泻的爱情故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感受,用轻柔、缠绵、清澈、纤丽的文字,委婉动听的情调和故  相似文献   

4.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亦舒是香港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笔名卫斯理)的胞妹,五岁到香港并接受教育。作为文学青年,她十二岁就开始读《红楼梦》,她后来说:“我崇拜鲁迅,崇拜曹雪芹,崇拜张爱玲……。”意气飞扬、才华横溢的亦舒,曾在《中国学生周报》上写稿,写得勤而且快。中学毕业后,十七岁的她跑到《明报》当记者,新闻、专访写得生动活泼,见出创作才能的端倪。在恋爱、婚姻上遭受波折后,二十七岁的亦舒离开香港,负籍英伦,考入曼彻斯特大学读酒店学专业,开始了留学生涯。回港后,曾任富丽华酒店公关部主任,颇受老板赏识。然而,亦舒终不能忘情文学,又到电视台当  相似文献   

5.
走进亦舒     
均为80年代走进大陆的言情小说家,琼瑶一炮走红,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更是掀起了大陆收视狂潮;而香港作家亦舒在当时却遭到冷落,90年代后期,亦舒小说的价值才渐被人们重视,当我们走进亦舒,顿觉"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亦舒在书写女性之声时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相似文献   

6.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亦舒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亦舒自幼酷爱文学,1962年在文坛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时人称金庸、倪匡、亦舒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小说虽非主流小说,题材也只拘于爱情婚姻,但就其作品受读者欢迎的程度看,无疑是成功的。文章拟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探讨亦舒小说颇受欢迎的魅力所在,或许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家档案】亦舒,女,姓倪,亦舒为其名,另有笔名梅峰、依莎贝和玫瑰等,香港科幻作家倪匡之妹。浙江宁波人,1941年生于上海,5岁时移居香港,先后就读于苏浙小学、嘉道理官立小学、何东女子职业学校,14岁在《西点》杂志上发表其第一部小说《暑假过去了》,15岁时,即为《中国学生周报》等报刊撰稿,曾被报刊编辑追到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中学毕业后曾在《明报》任记者及担任电影杂志采访和编辑等工作。亦舒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两兄妹成了香港文坛上的两朵奇花。有人称亦舒、倪匡、金庸是“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作流行武…  相似文献   

9.
香港女作家亦舒,作为女性的写作和为女性的写作来说,其作品是严肃的,亦舒用通俗的形式表明了鲜明的女性立场:即再现香港现代都会女性的生存境遇,展示她们在摆脱传统束缚、寻找新的人生价值过程中的笑与泪、得与失、挣扎与彷徨,并积极探讨女性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中女性观点的异同:两人皆强调经济和人格的独立,认同它们在爱情婚姻中的重要地位;对悲剧的产生鲁迅强调社会的作用,亦舒认为是个人的原因;对“姐妹情谊”的忽视与重视。最后对两人女性观点中的局限性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亦舒小说以绘尽香港世相、表现出深刻的女性关怀而受到评论界肯定,其艺术表现技巧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其中大量的梦境描写构成其重要的表现技巧之一。梦境描写因融入故事、进入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而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些虚幻莫测的梦境中,不难看出亦舒对中国传统梦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亦舒和梁凤仪的作品都被视为女强人小说,在情爱观、婚姻观上都表现了对女性独立的呼唤,但她们的作品文本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却不尽相同.亦舒对女性的直接描写,梁凤仪直抒胸臆,侧面烘托;亦舒笔下女性独立自强,梁凤仪笔下女性叱诧风云;对待男人亦舒笔下女性超然,梁凤仪笔下女性则有复仇心理;亦舒小说语言简洁达炼,梁凤仪小说语言措辞强硬.  相似文献   

14.
直到90年代后期,亦舒作品才被视为白领女性的教科书,被争相阅读.其深刻之处体现在其复杂而矛盾的爱情观.本文从亦舒小说中矛盾的爱情观出发,进而走进作者,从而探讨寂寞与清醒下的亦舒独特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创作风格、叙述模式、社会意义等角度,评述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的爱情小说。认为作品不仅优美流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深刻刻画了当代香港生活,特别是深刻刻画了都市女性,具有较高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香港作家亦舒的《我的前半生》融合了亦舒自己对香港都市人生的独特理解,对鲁迅《伤逝》的一种选择性、创造性的接受。其中有对鲁迅爱情怀疑态度的认同,对鲁迅求真、独立、自由等思想个性的接受;对新女性生存的关注和其命运的探索与《伤逝》不同,《我的前半生》流露出女性反观自我、剖析自我、否定旧我的忏悔心情和奋起前行的努力;《我的前半生》并没有接受鲁迅对虚无存在的哲学追问,它以子君找到新的如意郎君为结局,增添了许多温情,有力地表现出觉醒女性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对女性历史文化的批判思考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看出:琼瑶与亦舒的小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简洁明快干练、幽默泼辣机智;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小说语言呈现出繁丰细腻详尽、庄重柔婉典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作家,亦舒为读者所熟知。其实,亦舒并非天生就是作家的料,小时候,她一度很贪玩,学习成绩基本上摆尾,常常遭到老师批评。不过,10岁那年的一次遭遇改变了亦舒。那是亦舒在嘉道理官立小学读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英文课,她依然没有认真听讲,在课桌底下偷偷摆弄自己的小玩具,结果被老师瞥见。老师非常生气,便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作家亦舒从女儿身份的视角,对母亲形象进行了批判和颠覆,刻画了许多自私虚伪、责任感缺失的母亲形象。随着作者叙述立场的变化,亦舒又对母亲形象进行了重构,转而塑造一些开明、宽容、平等的母亲形象。母亲形象的嬗变显示了亦舒对母亲形象和母女关系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0.
亦舒以她持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小说创作中对女性自身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肯定。特别是对女性思想、智慧和独立人格,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视,使亦舒对女性问题的探索进入了较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