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上有两大阅读素养测评项目PIRLS项目和PISA项目,因其广泛影响愈来愈受关注。两者由不同的机构主持、实施的重点不一、测评的对象在年龄上亦有很大差异。看似两项独立的测评项目,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能够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7):100-101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阅读素养是PISA评估循环核心之一。PISA视野下的阅读素养具有多维度、主体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参与社会活动\",为立足于社会做准备。阅读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参与文本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与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文本的全面、整体理解是阅读素养观的主要因素。同时,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上,阅读素养观也区别于传统的阅读观。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素养观具有丰富、深刻、具体和动态的内涵,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其阅读素养观,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如营建资源丰富的阅读环境,搭建学生与电子文本、纸质文本资源库之间的连接桥梁;开展富有特色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游戏;探索群文阅读,开展多样关联活动、全方位体验的综... 相似文献
4.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素养观具有丰富、深刻、具体和动态的内涵,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其阅读素养观,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如营建资源丰富的阅读环境,搭建学生与电子文本、纸质文本资源库之间的连接桥梁;开展富有特色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游戏;探索群文阅读,开展多样关联活动、全方位体验的综合阅读实践;运用现实任务和场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冯倩如 《试题与研究:高中理科综合》2020,(30):0017-001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素养在 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的。PISA 阅读素养注重评估学生的 阅读素养,它强调阅读对学生发展起到的作用,在 PISA 阅读素 养的理念下,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 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林孟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1):16-18
阅读素养是国家培育未来人才的重要指标,台湾地区于2019年推动“十二年国教新课程纲要”,其中对于“核心素养”特别重视.以PISA国际阅读素养评量为指标,对于新课纲中阅读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可以作为给现场教师教学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教材.教法》2018,(6):138-143
综观2000-2018年的七份PISA阅读测试框架文件、历次PISA阅读测试结果和相关阅读专项研究成果,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PISA测试主张的阅读素养观。关注现实,是PISA阅读素养观的底色。在此基础上,经过多轮测试和研究,PISA阅读素养观被逐步完善并显示出三个不变的关键特征:阅读素养的多维动态属性,阅读素养的主体观照取向,阅读素养与信息技术的高相关性。PISA阅读素养观对我国阅读基础研究、语文课程开发和实施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晓光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59-6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项目)有极高的国际认可度,其评价理念和评价结果对OECD成员国的政策取向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以PISA项目的阅读素养和数学素养为例,对PISA项目的测试维度、评价结构及达成水平标准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其在评价理念、评价核心的界定、评价结构、评价内容及对评价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对我国考试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1):55-60
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处于实施起步阶段,改革后的新高考英语阅读比重明显增加。PISA作为国际最具代表性的大规模学业测评项目,对改进和完善高考英语阅读试题命题具有借鉴意义。基于PISA阅读素养评估变化,探析我国全国新高考卷阅读考查情况,提出我国新高考阅读命题应在聚焦现实、发展思维的基础上巧添文本种类,增设主观题型;在教学中重视数字阅读和多重文本;强化阅读流畅性,提升认知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关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11.
PISA自2000年实施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其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指向学生的学科素养,考查学生使用学科语言的能力。PISA对数学素养的评估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基础、框架结构、题目设计方式和结果报告形式等。本文通过介绍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先进的评价理念和特点,以期为我国数学素养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PISA阅读素养测试阅卷程序之启示——PISA2009阅读素养测试与上海语文中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分析了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阅卷程序,比较了PISA与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测试的异同,认为PISA测试在"提供评分标准"和"评分者培训"两个环节上,使测试结果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并指出上海中考应用计算机参与评分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改进国内语文中考阅卷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阅读认知理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以读者、 文本和任务为核心要素构建阅读素养框架,PISA2018的最新修订更是充分彰显了其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主旨,顺应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努力以及强调在真实场景下对学生运用阅读认知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等导向特征.以其为鉴,我国阅读教学需拓展国际视野,实现从关注"阅读技... 相似文献
14.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图文组合材料”题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和命题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以PISA阅读测试和中高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为例,剖析其异同,探讨PISA试题对中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和基于实测数据的DIF研究相比,基于模拟数据的DIF研究不仅可以自由操纵实验条件,而且可以给出检验力和I型错误指标。本文详细阐述了二级计分DIF模拟数据的产生原理,其产生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选择DIF产生思路,选择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确定考生特征、题目特征和复本数,计算考生在题目上的正确作答概率并转化为二级计分数据。并且分别利用常用软件Excel和专业软件WinGen3展示了二级计分DIF模拟数据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阅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深化学生阅读体验。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从入学分数线相同的九所学校随机选取633名高一学生作为PISA2012测试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特点,运用SPSS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三条策略: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完美的教与学融合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恰当的问题情境是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最后阐述了PISA2012测试结果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PISA阅读素养开放题编制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对公开的PISA阅读开放题样题的分析,指出:PISA阅读开放题重点考察的是解释、反思与评价,关注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并希望学生学会利用专业知识而非纯粹的个人感受来深入理解文本;PISA阅读开放题的语料多样而真实,设置冲突性的问题;通过构建结构性的客观答案样本,PISA的评分指导尽可能降低了最影响开放题品质的评分者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纯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5):22-62
青少年阅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先赋性因素与自致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对于先赋性因素与自致性因素影响效应的异质性的研究近乎阙如。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8)测试数据,本研究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分位数回归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比较先赋性因素与自致性因素对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进而对这两类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1)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性别等先赋性因素对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总体上低于阅读元认知策略、自我教育期望等自致性因素。运用有效的阅读元认知策略、抱持较高的自我教育期望以及强烈的阅读兴趣,是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素养表现卓越的三个关键要素。(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及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表现为家庭背景对初中阶段、全日制普通中学、城市的学生阅读素养成绩产生更大的边际影响。(3)阅读元认知策略、阅读兴趣等自致性因素对高中阶段、职业中学、农村的学生阅读素养表现更为重要。(4)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对不同分位数上的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呈"两端低、中间高"的特征,特... 相似文献
20.
Sebastian P. Sugg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9,48(3):151-161
Evidence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early reading instruction on later reading achievement is unusually sparse, given the emphasis often placed on early and intensive reading instruction. Capitalising on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school entry age (SEA), international reading studies may provide such evidence; however, only one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that looked at nine-year olds over 17 years ago. Therefore, data from the reading portion of the 2006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study were re-analysed. The relative reading achievement—as a function of SEA—of 15-year-old students across 55 countries was investigated, controlling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ifferences. Results suggest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SE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for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