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法的现代性因素并非源于现代社会,以宗教作为切入点,通过回溯法律的宗教传统,尤其是宗教与法律、知识与信仰的关系,方能够对法的现代性问题做出更为恰当的回答。伯尔曼的学说体系中对前述问题的分析,反映的是在一种与众不同的历史观之下对法律传统形成过程的认识与讨论。借助于他的这种理论的相关探讨,以及该理论与其他关注同样问题的理论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将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法的现代性问题,也有助于进一步明晰对法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宗教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因。法律制度作为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意志的最直接的反映,要求建立公平、正义、秩序化的法治社会。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实体为了适应社会法治化的发展变化,也必须依法活动,宗教法制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中,宗教依然存在并不断得到发展,这里既有现代化本身的因素,也有宗教自身的原因:一方面现代化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可能为宗教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宗教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宗教明建设是和平发展时代的必然趋势;是当今全球宗教状况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宗教政策的必然结论和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宗教明建设不是人为的遏制和发展宗教,而是我们党提出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突破宗教明建设中的障碍,使宗教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社会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两者之间既有相容性,又有不相协调的方面.宗教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关注,以及它的道德教化作用,都依然有现实意义,但是宗教的消极意义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主流意识形态。鲁迅虽也崇尚科学,但深切的世俗关怀使他没有把科学推向极端,而是以辨证的眼光审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科学精神与人道情怀在鲁迅观照社会人生的主体行为中共同发挥着作用。但面对着祥林嫂的困境,鲁迅也陷入了现代性的焦虑。而且由于作家在具体语境中加入了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和对宗教的“道德力”的思考而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宗教研究的出场依赖于人们在宗教研究中是否采用了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宗教研究中所运用的资料是具有多样性。在宗教理论研究之先要坚持材料的优先性地位。单纯的材料可以批驳某种既定的理论,但不是以建真情一种新的替代性理论,宗教研究中材料种类的多样性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理论的多元化宗教不能还原为某一种理论或学主产。但它势必包括各种理论和学说。值得注意的是,宗 多元的、不可化的理论共同体中不是唯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顺应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城市中的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成了热门话题,而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进行这项工作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困境,特别是旧城拆迁、改造中信教群众宗教活动场所需求及安置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难、聚会场所安置难等问题。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搞好宗教场所的拆迁建设与管理,从而既能确保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又能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地照顾到信教群众的需求,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和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宗教情怀就是一个非宗教信徒,并非出自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对宗教精神和情感的理解、认同,甚至将这种精神、情感作为精神动力。它的内涵至少包括敬畏、博爱、精进等元素。宗教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质素,也是教育智慧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0.
教育和宗教具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宗教情怀就是一个非宗教信徒,并非出自宗教信仰的原因,而对宗教精神和情感的理解、认同,甚至将这种精神、情感作为精神动力。它的内涵至少包括敬畏、博爱、精进等元素。宗教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质素,也是教育智慧的必备要件。  相似文献   

11.
宗教因子及相关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宗教?构成宗教的条件是什么?凭什么来判断某种文化就是宗教?根据相关学科理论和中国宗教历史传统和现实表现看,构成宗教的有七个基本因子,以此对传统宗教、民间宗教、新兴宗教、民间信仰、会道门、迷信、邪教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概念的厘清、特征的概括及宗教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可为宗教学理论研究提出一点参考,为宗教政策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2.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 therapists (N = 220) completed an Internet survey about religion/spirituality in therapy, with 200 of these therapists describing therapy with a recent client whose issues involved religion/spirituality. Common client religion/spirituality issues were questioning one's childhood religion, exploring religion/spirituality beliefs, and using religion/spirituality as a source of strength. Similarity of therapist and client religion/spirituality values was not related to the strength of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Therapis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religious commitment tended to rate religion/spirituality goals as more important and use religion/spirituality interventions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rapists with lower levels of religious commitment. Finally, therapists with more religion/spirituality training had higher self-efficacy for working with religion/spirituality issu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research, and trai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希腊化宗教是希腊因素与东方因素融合的结果,其中东方因素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统治者崇拜和东方神灵的盛行。由于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后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奥林匹亚宗教的衰落,希腊人需要新的精神寄托,于是以自愿归附或自然同化等方式接受了东方的宗教传统。因此,严格地说,这一时期的宗教不是“希腊化”,而是“东方化”。在宗教领域,东方人使他们的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  相似文献   

16.
宗教的权力表述——中国宗教的公私形态及其秩序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宗教的社会形式,具有两个大的层面。一个是制度层面,结构的、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公共宗教”层面;一个是私人形式,扩散的、非合法形式,即本文提出的“私人宗教”形式。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宗教的神圣理念,同时并存在这两个层面。这个宗教的公共形式,几乎囊括了历史上中国人所有的价值关怀与社会存在.涉及了中国社会之中真正具有秩序的符号、信念和宗教活动。这个制度形式的“公共宗教”,同时也包含了“私人宗教”形式及其一切活动和价值行动,表现出最为扩散的宗教形式。正是这种扩散的宗教形式,证明并构成了中国社会之中的权力秩序。所以,中国历史上“宗教形式”,实际上就是孕育着中国特征“秩序模式”的母体。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宗教观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即“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江泽民宗教观的核心内容。这三句话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成为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宗教观的具体体现,是我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管理宗教事务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它既符合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于在新阶段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中虽然较少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信徒,但却不乏参与伪宗教者。这主要体现在宗教的娱乐化和娱乐的宗教化。宗教的娱乐化表现为,某些高校学生不关注宗教教义,也不固守于宗教程式,只是借着宗教之名,达到某种娱乐的目的,如圣诞节;娱乐的宗教化表现为,因为自身的特殊需要.将西方的某种娱乐元素予以了宗教神秘化,试图以此来干预生活和人生,如星座学。这些“伪宗教”在高校大行其道,反映出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