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影视剧《士兵突击》和《阿甘正传》成功地塑造了许三多和阿甘两位人物形象。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新思考、新定位,从而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和人生。  相似文献   

2.
3.
文章从三个话题两个层面阐述了许三多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许三多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理想的军人,他超出了特定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具有特殊品格和对社会具有导向和烛照意义的人,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个话题两个层面阐述了许三多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许三多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理想的军人,他超出了特定的社会角色,是一个具有特殊品格和对社会具有导向和烛照意义的人,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5.
萧红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历来颇受争议,评价不高。这部未竞之作无疑也是她人生体验、心路历程的结晶。本文从家庭、时代、自身三方面分析小说主人公马伯乐这个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背后折射出的作者的精神思索。  相似文献   

6.
杜十娘、玛格丽特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人物身份、人生理想、命运结局上具有相似性 ,同时 ,她们在人身自由度、爱情结局和自杀方式等方面又存在差异性。本文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性进行比较 ,并就产生这些异同的原因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青 《考试周刊》2014,(97):17-18
<正>一、知人论世:作者的经历吴承恩(1500-1582),汉族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明代小说家。少年时代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社会地位的低下和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爱情诗一直占据着诗歌领域的重要舞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岛和爱伦.坡是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两位诗人,但其爱情诗《爱情故事》和《安娜贝尔丽》却有惊人的相似性,即对遭遇平庸及灾难后的爱情进行了理性的反思。由于诗人所处国度的文化差异及诗人本人的生活阅历及个性等的不同,在其诗中又蕴含着不同的爱情观及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学分析是把比较的措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两个及以上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授课内容经过比较与编排,组成比较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比、类比等积极的比较思维来分析运用知识点。本文主要是将《窦娥冤》中窦娥形象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教学分析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两个具有相似特点的悲剧人物形象对比,让学生在类比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印象并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许慎 ,他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汉字研究著作。其生平事迹等史书上记载不甚详明 ,后学者看法有异。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存的许衡直解作品主要有四种版本,比较清乾隆五十五年怀庆堂刻本《许文正公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与《文津阁四库全书·鲁斋遗书》中的许衡直解作品,发现两个版本各有利弊:四库本虽存在较多谬误,但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对译怀庆堂本中的说法,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也便于读者理解;怀庆堂本尽管也存在个别疏失,但相对而言更接近于元代口语原貌,故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测验的方法考察了小学儿童汉字识字能力与汉字规则意识的关系,被试为1—4年级的小学儿童。结果发现:(1)对汉字中的规则意识得更早的儿童有更高的识字能力。(2)声旁意识的差异导致了低年级儿童识字能力的差异,形旁意识对中年级儿童识字能力的继续发展更加重要。由此推论,汉语阅读获得是语音技能、语义技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一起保证了儿童识字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普通劳动妇女形象是许地山、萧红笔下主要言说的对象。且在文本中呈现出一定意义上的“互文性”,渗透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终极的思索。文章分析了许地山、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并对构成文本不同性别内涵探究原因:创作主体的社会性别是其主因。  相似文献   

15.
以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当地政府对西递的中文历史介绍(文一)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其的英文历史介绍(文二)为主要样本,对比分析了英汉旅游篇章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在详略程度、篇章结构以及句式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处理策略,以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旅游文化的英语表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分别是以儒家思想和欧洲清教主义为历史渊源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从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两国国民性比较并解析其文化渊源,希望对于化解两种文化之间的隔膜、实现互利双赢作出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不同民族的言谈语用规约差异常常是文化差异的映射。汉英文化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的语用规约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称呼语、招呼语与道别语、恭维语与道歉语等。对汉英言谈语用规约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谓是人们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英汉称谓在言语交流中差异较大。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就英汉称谓的类型及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成因,指出能否正确使用称谓语是汉英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宗旨与全球化趋势的冲击使得对不同文化传统中的数学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必然。面对以中国、日本等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与西方发达 国家之间在学生成绩与教学方法上的冲突,督促我们要进行超出课堂教学之外的深层研究,即从文化传统与教育传统的角度剖析。从而逐步开展对已有的传统方式进行反思,加深对数学教育的深层理解,并从彼此的成功和失败中学习与借鉴,以此确立需要改进的目标,促进数学教育健康、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喻体的选择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荚汉两种语言的语用,语法及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方面着手。探讨英汉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