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风的形成》是《冷和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从认识冷热现象开始,围绕着冷热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探究热传递的各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进而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保温和散热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盛勇 《读写月报》2022,(27):52-56
<正>[教材、文本分析]《短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由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组成。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此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共4组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版本的新教材越来越适合学生的科学学习和自主探究了。如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这一单元的课程就安排得非常好。为了探究这一单元里面的小动物,首先安排了一节《寻访小动物》的准备课,到校外去搜寻小动物,熟悉这些小动物;然后安排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的观察探究课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也编排得恰到好处。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教材中探究活动安排的逻辑性,才能做到合理使用教材,循序渐进地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是教过多年《自然》的自然教师,现就新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指出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从 2 0 0 0年秋季开始 ,在新教材中出现了“研究性课题” ,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对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性课题”的分析 ,谈谈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以社会生活现实为背景 ,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高中化学三册教材中有 1 4个研究性课题 ,在这些课题中涉及环境污染问题有 3个 ,如“…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的第1课,也是小学生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起始课,是《科学》教材的绪论课,因此上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课设计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科学是……”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借“吹泡泡”这个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能提问题、会提问题的能力,知道“科学”就蕴藏在身边,蕴藏在周围,并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兴趣爱好,围绕“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自选图形》是云南省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也是《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规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模块三的内容。从教材特点来看,《自选图形》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在WORD中的画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图片的插入、编辑”等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的一次良机,在具体教学中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些创作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2.学生情况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文字编辑的…  相似文献   

7.
“义教”《自然》(第三册)备课提示自治区教研室戴冰青义务教育《自然》(第三册)是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的教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趣味性教学,引起学生对大自然、自然课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直接兴趣,并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的内部...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能灵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就会使学生在“动”中自主地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1 巧设悬念 ,激发思维动力巧设悬念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驱动学生思维动力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常常根据教材的内容巧设悬念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蒸发》一课 ,一上课 ,我便用沾有酒精的毛笔在黑板上画了幅简笔画———一只展翅高飞的小鸟 ,让学生观察“小鸟”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那个星期天》是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统编本教材将其编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这一语文学习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名家作品。前者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者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内容的三分类。新教材的编写以“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为线索,将生活分为社会、自然和自我三部分。在以往的旧教材中,编写者将生活主要分为“社会”和“自然”两大块,淡视了“自我”。新教材的切分方法,重视了语文的人文性,贴近了学生生活,进一步增进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二、组织单元的三大板块。新教材基于上面的划分方法,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由母题辐射出许多子题…  相似文献   

11.
现在,绝大多数的地区只有低年级用上了“新课标”教材,而中、高年级仍在使用“老”教材。我想,我们中、高年级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领会“新课标”的精髓,用“老”教材上出“新”课堂。【课例分析】《眼睛的科学》是人教版第十二册《自然》的第五课,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眼睛是怎样看到各种物体的、近视的原因以及预防近视的方法。事实上,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近视和造成近视的原因,却并不了解近视的病理。所以,以眼睛的构造、机能为基础,了解近视的病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创新设计】我是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2.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也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应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 ,专门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维度 ,并提出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方法 ,这就为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旧方式?新的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下面 ,就以三个教学片段为例 ,评析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变化。案例 :《火车开啦》案例背景说明《火车开啦》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音社音乐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九课。此课教材围绕“游戏”主题 ,依…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培养多种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兴趣不仅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在自然教学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常识以至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是非常重要的。a.把握好每节课的开头,培养学生对自然课的兴趣。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教《杠杆》这课,我设计先让学生讨论几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  相似文献   

15.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本册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围绕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展开认识活动,分别承担了对原因、对结果等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的训练任务,力求达到“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二级目标。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活动标题,分别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萌发》是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课堂上能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更加合谐,作为自然教师来说,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更为自然课堂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种子的萌发》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就是我在自然教学上的一次尝试。现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当前我市使用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实验教材十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应用,它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想一想”再“试一试”然后“做一做”和“议一议”的教学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了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让我们就新、老教材的教学内容作一个比较:在…  相似文献   

18.
动手制作能力是小学自然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低年级制作能力培养之我见。一、注重知识教学与制作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知识和动手制作二者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例如,《三册》教学力的知识,以三课《不倒翁》为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重心高低,支撑面大小与物体稳定程度的关系。紧接着四课安排学生动手《做个不倒翁》。所以教材的特点是按“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三部曲进行的。我在教学这两课时十分注意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玩不倒翁时就有意识地明确不倒翁不倒的道理最重要的是要“上轻下重”,下边形状要呈半球形,并让学生正确地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不倒翁道理的物体。这样就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探访蚯蚓的家》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经过前4个单元《十万个为什么》、《“五官兄弟”》、《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动物》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与提问。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花园里初步观察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收集土壤带回教室进行课上观察。但是,也发现学生以前对蚯蚓的有关知识,包括身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内部心理动力。首先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无疑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做了如下尝试。 1把握开头,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保持水土》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黄河,并谈谈自己看到这样的水有什么想法和问题。由学生“质疑”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如《根的作用》一课的引入,通过启发学生设想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