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40-46
以赛亚·伯林明确提出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其贡献在于厘清了两者对于自由本身的作用。消极自由要求保障最低限度的自由领域,积极自由的自我实现则外拓自由领域;前者一味退守将扼杀自身,后者一味外拓将丧失自由本身。两种自由虽然都存在正反两面的意义,但自由的最终获取恰恰是基于两者的相互依存,而其中消极自由作为屏障,从中导出的自由选择更需要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的宗旨在于教人如何过自由的生活,规训与交往,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态,也是当今道德教育中十分常见两种方式。它们分别对应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观念。建立在对现代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审视基础上,结合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理论,从规训与交往的视角反思现代道德教育,从而为走出道德教育实效低靡的现状理清思路,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宪政国家与宪政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介绍了宪政的含义、宪政与宪法、法治的关系,分析了宪政国家以及宪政化的概念和发展状况,提出宪政化在宪政国家形成阶段具有重要作用,是宪政国家生成条件之一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点为中国传统化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思想道德文明建设,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的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积极干预,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人的自由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两种典型的自由观,以为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吸收其合理部分,为我国道德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源于贡斯当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探讨,柏林对消极自由的推崇、对积极自由的贬斥改变了牛津唯心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方向,恢复了久违的古典自由主义传统。但将消极自由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必然会破坏自由的整体性。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文章在梳理柏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进行解读,并依据马克思自由观的原貌回应柏林对马克思自由观的批驳,最后浅谈对自由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阐述规训与交往的理论基石即现代道德教育中“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基础上,从规训与交往的视角反思了现代的道德教育,认为现代的道德教育,正以“压迫”、“奴役”甚至是“暴力”的手段对学生的消极自由进行着“规训”,以“启发”、“诱导”、“灌输”等手段对学生的积极自由进行着不平等的交往,但大学校园的亚文化,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却是在自由自主地阅读、上网等各种不同的交往途径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学术和学者是其"血液",而其核心是学术自由.本文将学术自由定位在宪法基本权利的高度上,对其与宪政的关系、在宪政制度条件下如何保障学术自由的实现做一般的探讨,惟有如此,才能保障学术自由,进而实现大学自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事件营销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种营销手段,本文是以"王老吉"营销事件为例,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不同的道德观进行分析,得出消极自由认同事件营销,而积极自由批判事件营销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人民权利救济是宪政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合理的救济结构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宪政视角下的救济不仅包含消极救济,还应该包含积极救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救济的途径呈多样化、合理化的特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邱海燕 《文教资料》2006,(13):149-150
伯林区分了消极自由与“自主”、理性的关系,结果是从选择能力的意义上来理解消极自由的,他又区分了自由与自由的条件如知识、平等的相互关系,致使他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理论陷入了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11.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主体免于干涉或强制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是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统一。儿童的教育自由表现为教育选择的自由、社会自由、学习自由、思想表达自由和个性自由。这些自由体现了自由主义的个人中心、权利至上、价值多元等理念。教育自由要遵循平等、限度、宽容和引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通向自由之路——弗洛姆自由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原因和自由增长过程有其辨证性的特征:一方面,人的力量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人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也日益增强,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日常活又不能满足人与世界、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以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现代人为克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选择了逃避自由,逃避是不能根本消除不全感和孤独感的,只有通过自我实现才是通向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法律沉默下"的自由--霍布斯对自由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早期的思想家,霍布斯对自由作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是指在自己行动能力的范围内看不到任何阻碍。在社会状态下,对公民的自由而言,自由则意味着依赖于"法律的沉默"。这就是指,如果法律没有禁止你的行动,你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因此,自由与政治体制没有直接联系,它只是与法律的多少密切相关,无论在民主制还是君主制下,自由都是一样的。正是这个意义上,霍布斯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伯林揭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以一元论哲学和多元论哲学为理论基础,指出由此必然导致积极自由比消极自由更容易被滥用。因此,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批判和对消极自由的捍卫不仅表达了一种政治领域的态度,而且深层地蕴涵了一种哲学立场,即批判和反对那种具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元论哲学,而坚持一种多元论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自由思想又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有机内核。在厘清民主与自由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将自由置于西方政治传统思想背景下解读,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民主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必须统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及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通过分析自由对现代人的双重含义,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及其表现形式,展现现代人心理机制的异化程度,进而极力寻找超越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英国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宗旨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则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霍布斯与洛克政治管理思想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的社会契约理论却有着共同的政治管理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  相似文献   

19.
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