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4.
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文章不同意孙中山民族主义源于太平天国的反清思想,或源于现实满汉民族矛盾的见解。孙中山前期(辛亥革命前)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驱满”,一是反清。“驱满”是“夷夏之辨”传统观念影响的表现,反清是前期民族主义的精粹。孙中山愈来愈突出强调反清,表明种族主义的偏见没有局限他革命斗争的精神,这是伟大革命家与种族主义者根本的区别。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涵义,一是国内民族平等,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长期以来孙中山为此而进行斗争,但没有明倡民族主义。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中,孙中山重新明确强调包括民族主义在内的三民主义。从孙中山重新强调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对帝国主义认识的变化来考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后期民族主义的中心或灵魂。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论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全面爆发6年间的国共关系,即国共两党从尖锐对立到第二次合作的历程。文章的着重点在于分析国共两党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两党政策的演变。结论是国共两党在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时刻,能够捐弃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互谅互让,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的掀起并走向胜利,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虽创造了一套社会革命理论,并以之指导革命,但他在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以及其革命程序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革命程度及革命影响大打折扣,并论述了其社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没能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的原因在于:一是孙中山本人对反对帝国主义斗争失败历史的认识;二是基于当时革命实践中在海外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现实需要;三是基于他为寻求西方援助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需要。它启示我们应怎样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来制定政策与纲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张奚若先生曲折漫长的生平道路;再现了先生精进求新、高深广博的学者风貌;高度赞扬了先生刚毅坦诚的品格节操和为国为民奋斗的不懈精神,以期达到为世人敬仰和效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时,列宁密切关注中国的局势,他充分肯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亚洲以至于世界历史的重大积极影响,对帝国主义列强破坏中国的革命给予了尖锐的抨击,对袁世凯的反革命本性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章中,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部分内容是整章的开篇,也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问题导入,即以引导学生讨论告别革命理论能否成立为由头,结合国际、国内两个背景,围绕革命对象和革命主体两个力量展开论述,说明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指出告别革命是一个假命题。由问题导入和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从事伟大的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曾提出不同的实施纲领,其中表现出对社会主义的热切向往和追求探索,对其究竟应如何评价才符合历史的真实,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人类历史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一统世界已最后形成,它把整个世界纳入到垄断资本主义体系中,不仅使资本发达的国家内贫富悬殊日益显著,而且使整个世界,向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不断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从革命心理到协商心理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造反"心理,它对朝代更替和政治变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以降,"革命"心理逐渐生根开花,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最终胜利的政治心理基础.长期的专制制度是革命心理养成的制度环境."革命"心理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但在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建立的政治环境下,它又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政治环境的变化、法治社会目标的确立以及现行政治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当今社会必须以协商心理作为政治心理基础.目前,我国民众的民主协商心理总体上依然不足,因此必须尽快促成革命心理向民主协商心理的转变.民主协商心理的养成有赖于民众对一系列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和价值认同的确立,培养公民意识.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根本的途径是通过民主政治的实践,为此,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党制度、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决策制度等,提升各种制度的民主特性.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美国形成了第一次女权主义高潮,这与美国妇女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特文化、受教育情况,以及国际环境和研究妇女问题的新视野等密切相关,从中可看到工业化对妇女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转型期.在此期间,德国的跨国移民趋势发生了逆转,从典型的移民迁出国变为迁入国.这种逆转,既是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表现,也是其工业化、资本主义化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美国形成了第一次女权主义高潮,这与美国妇女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特文化、受教育情况,以及国际环境和研究妇女问题的新视野等密切相关,从中可看到工业化对妇女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18.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反满的内容又有反帝的深意,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的过程。孙中山思想演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又是一种策略考虑,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孙中山反帝口号最终提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的兴起,神州大地出现了用心学思想资料陶铸改革、革新和革命理论的热潮。一些革命党人受其影响,抒发心力决定论,以发挥主体精神相标尚,呼唤人们积极投入改造中国的运动。其中对社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不少论著在肯定其唯物主义思想的同进,将其视为“错误”或“杂质”予以否定,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个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代表,,是指导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伟大旗帜。他于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纲领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初步形成,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和民权主义思想萌芽的具体表现。接着发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