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中囯共產黨全體同志和中國人民以無可比擬的悲痛的心情,哀悼我們最敬愛的導師和我們最真摯的朋友史達林同志的逝世。史達林同志的逝世是我們共同事業的不可估量的損失。史達林同志是世界工人階級的偉大領袖,人類解放的偉大旗幟。他和偉大的列寧在一起領導了開闢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給全世界的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照耀了勝利的道路。在列寧逝世之後,史達林同志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事業,用他的光輝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智慧和無堅不摧的布爾什維克的勇敢,對敵人和叛徒進行了無情的鬥爭,領導了蘇聯人民勝利地建設了社會主義社會,並在勝利地進行大規模的共産主義建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史達林同志指揮偉大的蘇聯軍隊戰勝了德、意、日法西斯強盜,從而拯救了人類免於法西斯的奴役。史達林同志始終不倦地關懷世界勞動者和一切被壓迫人民的命運。史達林同志對於中國革命問題,曾經給了特出的偉大  相似文献   

2.
世界勞動人民的偉大領袖,中國人民的最敬愛的朋友和導師史達林同志逝世了。史達林同志是人類解放的偉大旗幟。他和偉大的列寧在一起領導了開闢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給全世界的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照耀了勝利的道路。史達林同志對中國革命事業,三十多年以來,予以無限的關懷指導和支持。中囯共產黨是在史達林的時代成長起來的,是以光輝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的理論武裝起來的。毛澤東同志正是接受馬克思——列寧的遺敎和史達林同志的指導並加以發展,才能領導中國革命獲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現在,正當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開始的時候,我們最敬愛的朋友和導師史達林同志和我們永別了。全國敎育工作者和全國人民一樣,每個人的心裏,,都感到無限悲痛。毛主席在「最偉大的友誼」一文中昭示我們:「我們的任務  相似文献   

3.
林译小说曾经引起许多讨论,但是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在这些讨论当中,有一些人却始终被遗忘,甚至很少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就是不懂外语的大翻译家林纾的口译者们。没有他们,不可能有林译小说。因此,我们不该忘记这些幕后英雄。  相似文献   

4.
纸币旅行记     
吴嘉铭 《新读写》2013,(9):14-14
我是一张纸币,和其他数以万计的纸币一样,普普通通。记得刚下流水线,我就和伙伴们一起被送进仓库。几天后,我们被抬上一个没有窗子的大怪物,人们叫它运钞车。在里面,我见到许多兄弟姐妹,小的一角、二角,大的五十元、一百元,应有尽有!我们一路谈笑风生地来到我们的公寓一银行。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技术》2005,(5):F003-F003
广州市芳村区林凤娥小学原名桥东小学,创办于1993年。1994年初,由澳门六福集团董事长林凤娥女士捐资162万元,故同年4月12日桥东小学更名为广州市芳村区林凤娥小学。学校占地面积约7千平方米,建筑面积4.8千多平方米。校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广州市绿色学校:1998年被评为芳村区一级学校。  相似文献   

6.
潘云贵 《当代学生》2012,(12):51-55
上期回顾:在户外游玩过程中,潘小天被林露湘看到擅自下水,而且在水边奔跑时不小心掉到河里。在林露湘和林大冲奋力求救之下,林老师闻讯赶来救出了陷入旋涡中的潘小天。在旅社里,潘小天醒了过来,他从林大冲那里得  相似文献   

7.
林纾—魏易合作翻译的"林译小说"作品中,学界历来认为林纾处于主体性地位,而魏易作为此模式的中介口述者,作用往往被忽略。借助学界研究的热点——界面研究,重新探讨林译小说中合作双方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在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模式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林纾和魏易在林译小说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两者中的任何一方缺场,都不会有林译小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群狼突围     
张本玉 《小学生》2008,(4):14-16
我们村在大亚山脚下历米是人多地少,孩子长到16岁便"成人"了,于是,伐林造出,打我记事起大片的原始森林被推倒,植被被践踏。我们时常看到动物迁徙留下的痕迹,有年秋末的一天,我们在山坳打猪草,发现有一群狼在我们不远的堰坡  相似文献   

9.
引言和青少年朋友谈写作,举一些浅显的例子容易被接受。这好比大家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到再生林里面徜徉游玩,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稚嫩的小树,它们的叶子鲜亮、清朗,给人一种单纯的美,于是就想到在自己心灵的园圃里也可以培植几株这样美丽的小树。可是小树终究要长成大树,再生林也要变成森林,所以我们也要观赏一下大森林的景象。大森林里的树木伟岸高耸,阴翳蔽日,给人一种神秘幽深的感觉,我们在那里屏住  相似文献   

10.
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元学习能力及其培养西南师范大学张庆林,王永明最近在学习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元学习(metalearninq)[1]。本文拟粗浅地探讨元学习能力的实质和培养途径。一、元学习能力传统的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人学到了什么和如何去学习的,而元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元上都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都,原名开平。忽必烈以此为根据地,广召天下人才,建立了“金莲川幕府”,开启了以汉法治国之端倪,为夺取汗位奠定了基础。忽必烈即位后,开平加号上都。从此,蒙元史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在政治军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沟通南北东西的商业大都会,极大地促进了元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都在中外交往、科技文化、宗教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自明代以来,刊刻元杂剧多以“折”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关于“折”的起始与本义,前辈戏曲研究家对此虽有种种说法,但都为明代人“分场”说法所囿,无法撩开元杂剧“折”的神秘面纱。其实“折”源于元刊杂剧的“一折,”本是一个表示长度单位的俗语,元代剧作家借用这一俗语作为行当术语,以提示演员实际演出时要表演一个短小戏段。“一折”的本质特征属于一种舞台提示,其起始和本义都与元杂剧划分四大场次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后来在元末明初时被进一步引伸扩展,“折”才正式用来作为场次划分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发轫于金元之际,历时百年之多,其创作始于关汉卿等人,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对进一步明晰元杂剧发展的历史,深入了解各时期中的作家作品情况有重要意义。笔者以元明人著作所记为据,从杂剧家的生平与创作入手,结合各时期中杂剧作品内容,风格的不同情况,论述了元杂剧应分为四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元上都教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上都上蒙古统治者继哈刺和林之后,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二个都城,也是标志元世祖忽必烈走向辉煌的历史名城。元上都的教育很发达,层次也比较高。笔者着重考查了元上都儒学、孔庙以及元上都国子分学的历史沿革;元上都的医学、阴阳学、蒙古字学,同时也考查了元上都所属州县儒学和元上都的乡试;皇帝和皇太子在元上都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其它类型的教育活动。总之,元上都的教育发展程度,与元上都的历史地位是相称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历史资料,笔者对元代漠南地区汪古部的多语教学,净州路和集宁路的儒学,云中云内丰州的教育和进入中原的汪古部教育以及集乃路的各类教育和应昌路,全宁路的教育了探讨,认为,当时漠南地区的教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为当地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对了解内蒙古地区教育的历史以及当今对西部文化教育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综观元史研究 ,人们对元代的科举考试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深入探讨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 ,目前学界对元代科举考试的研究 ,已经达到了相当全面的程度。然而 ,笔者认为 ,该领域内仍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因此 ,笔者就蒙古统治者迟迟不能实施科举考试的原因、科举考试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边缘省份进行的科举考试以及蒙古、色目进士的质量等问题 ,作进一步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元朝政权消亡的根本原因不是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也不是全国大部分耕地逐渐集中到少数统治者手中,而是以元朝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日愈腐败所造成。第一个认真总结元亡教训的人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反映在他建立明朝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上。  相似文献   

18.
元朝海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9.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从蒙古族音乐舞蹈、语言文字、统治者的爱好、宽松的政治环境等对元杂剧繁荣兴盛的影响以及蒙古族杂剧家创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说明蒙古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的繁荣兴盛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旨在考证元代诗人萨都刺的族属问题,援用的佐证材料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蒙元时期社会历史背景特别是哈刺鲁等色目部落次第融于蒙古的史实,同时又观照到清代诸儒对萨都刺族属的认定。其二是萨都刺诗歌创作本身,萨都刺洞悉内情,敢于将皇家内部的残酷争斗发为诗歌,痛下针砭,与其族属蒙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