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尔赫斯以"作家中的作家"而闻名,但笔者认为他独特的世界观才是他文学世界的根,他更应该是"思想家中的作家"。在《永生》中,我们不仅领略了他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文学叙述技巧,更折服于他对永生的独特理解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精神诉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宇宙主义"的大世界观和其"卡夫卡式幻想"为特征的文学迷宫。博尔赫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悬置"了,将我们生活的世界陌生化了。他的文学以独特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充分体验了思想的快乐,拥有了超越现实的"精神财富",他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恐怕没有谁能比刘绍棠更具有典型意义。他以短暂但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终生都具有标杆价值的传奇式作家的光辉形象:少年时,他是一个昭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新中国文学生命力的“神童”作家;22年坎坷中,他是一个“莫因逆境生悲感,且?..  相似文献   

3.
"犹太情结"是指一个作者在犹太文化影响下进行创作。由于品特自身的犹太人身份和个人经历,他的戏剧所体现出的作家身上的犹太情结显然是其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品特的戏剧《回家》中的父子关系上就尽显了作家的犹太情结,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他的戏剧。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哲思性著称的作家,"文革"后他有着与其他知青作家一样的精神追求,同时他又从自身的残疾体验出发,走向更深更广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其作品中的困境主题,大致分为"形而下的困境"和"形而上的困境",探讨这一问题,可以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史铁生的思想情感和写作旨归。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习惯于把刘心武作为一个问题小说能手加以推崇的时候,我们偏偏注意到了作家本人在一系列文章中的申论:他希望人们注意自己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尽管他依旧在不断地提出引人注目的新问题,尽管他把自己归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范畴,但他还是提醒读者:他创作的艺术追求是可以划出一步,两步,三步的。于是我们自然而欣喜地发现了他在心理描述方面的种种尝试,这种尝试使得心理描述这一小说创作的重要元素获得了更艳丽的姿色。以下我们从三个角度来探寻与分析作家的创造轨迹。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是一个在小说创作中自觉追求诗意的作家,他的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他在他的小说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世界供我们的精神去栖居,表示了他对现时世界困顿的不满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正>从题目上看,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创作中,作品境界的高下,归根结底,取决于作家思想的高低,取决于他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状态,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作家的责任问题。事实证明,作家在生活和艺术中追求什么,不仅会影响到他写什么,更重要的,还会影响到他怎么写。从作家的选材到对题材开掘的深度,作家打算采取何种艺术加工方式,乃至他所使用的语言和表现形式等等,都贯串着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想见解。这一切,最后决定着他向社会和读者所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否含有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养分。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评骘屈原及其《离骚》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性是相当突出的。因此只有深入地研究他创作中的悲剧意识,才能探讨他作品中那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冰山”的内涵。为此本文力求对他创作中的悲剧意识及其艺术作一探讨,以便更全面、透彻地理解他的作品。 海明威的悲剧意识是建立在他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上的,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他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消极方面的抛弃和反叛,对西方传统文学观念精华部分的吸取。关于西方现代文学意识我们不妨引用弗索的观点来说明。弗素曾借用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费瑞的“三阶段文学模式论”来分析现代文学意识。这种  相似文献   

9.
博尔赫斯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一个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迷宫,让我们改变了关于小说的观念。他打破了小说的种种清规戒律,小说由此获得了更自由的存在,以及无限的可能性。而小说之存在前提,乃在于人之存在,因此小说之存在和人之存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是走近博尔赫斯世界的一条根本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代、任何作家,由于他是社会的一员,总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乃至愿望理想,灌注于作品之中,他的作品总要在社会上发生影响,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对社会负有责任。今天,做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作家,由于他的工作同社会主义的整个事业紧密相关,他对自己的时代和人民,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谁要是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得到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谁要是起了相反的作用,就会受到批评谴责。这是毫无疑义的。社会分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要对社会负责,都有一个社会责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识作家社会责任的特殊性,懂得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这种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寻春     
韩少华 《当代学生》2011,(Z2):30-31
春天是美丽的,她属于每一个人。作家韩少华以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抒写了寻找春色美景的感受。"寻"是一个过程,文章详尽地叙写了"寻春"这样一个过程。循着他的脚步,我们也会享受到寻春带来的快乐,更能感受到心怀春天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一个从小说评论、电影、小说、其它作品的过程;而我们对他的接受,则有两个问题值得考察。一个是关于他是否现代主义作家的定位问题,另一个涉及他的同性恋的身份和对他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莫里斯》的评价。通过对几部文学史对他的接受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出,我们对他的接受呈现出一个从单一到丰富、从保守到开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模特儿法     
模特儿是绘画中的术语,文学上借用过来,是指塑造艺术形象时从生活中找一个原型。作家写小说人物,常常到生活中去找一个真人,把类似的性格集中到他身上去,使他更突出,使他在写作过程中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地活起来,由生活形象升华到艺术  相似文献   

14.
1.在农奴制及其一切中,他只看到死亡…… 在俄国文学史上,对农奴制及其产生和赖以生存的一切,与谢德林抱有同样恶感的作家并不只他一个。至少屠格涅夫的“汉尼拔誓言”能等同于谢德林。但谢德林虽没立过类似的誓言,却并不妨碍他把俄国社会中的这个毒瘤描写得比别人更恶毒。这既缘于他生活中自少年起对农奴制日积月累的憎恨,也导因于思想认识比屠格涅夫等作家激进得多的谢德林对这一日益公开尖锐化的问题的更深刻的认识。在童年的谢德林眼里,农奴制的印象是这样被定格的:“我是在农奴制的环境中长大的,我吃的是农奴奶娘的奶,由农奴保姆带大,一个有文化的农奴教我识字。我亲眼看到这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奴隶生活中一切可怕的景象”“我看  相似文献   

15.
余华是一个对小说叙述艺术始终非常关注的作家,他在长篇创作上的成功与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本从叙述的角度解读余华的3部长篇小说,以分析他在叙述艺术上的调整和探索如何使其使用具有更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张桂芝  杨旭 《考试周刊》2010,(35):27-28
现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死亡也随处都在,比如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死亡。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对死亡的描述,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他的一生中面临着很多的死亡,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展现,因此对死亡的描写非常多。读者通过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早期惧怕死亡到后来直面死亡。对海明威死亡观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死亡,要勇于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17.
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广西侗族作家、诗人苗延秀同志,在文学创作这条艰难曲折而又充满吸引力的道路上,已经探索、奋斗将近四十个春秋了.作为一个民族作家,他努力创作出许多富于民族风情和色彩的文学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学园地增添了一朵朵艳丽多姿的民族之花.今天,我们党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强调在文学领域中对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来探讨苗延秀创作中的民族特色,无疑是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作家的艺术个性是作家社会审美理想的个性差异在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是作家的气质、才能、艺术修养及世界观在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一个作家只有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他的作品才可能具有无限丰富的艺术魅力,他个人主观方面的艺术空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作家只有对客观现实作出他所特有的独创性发现,他的作品才会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价值。 作家的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二是指作家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本文的目的就是侧重于对张承志的小说的艺术个性的特殊表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文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怎样把生活中的感受变成文学?而作家的文学素材又是从哪里来?是不是必须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单位,或者说一个人群当中,才可能获得写作的素材?作为一个作家,他在生活当中,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存在,还是作为一个写作的人存在?是为了写作去关注生活。还是由于关注了生活,作家才会写作?这些都是每一个写作的人经常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带根本性的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形成了他对社会主义真理的独到理解和认识,并系统阐发了这一思想。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独到而深刻的真理性理解要阐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真理的认识,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邓小平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也是邓小平在近二十年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能否对社会主义作出正确的理解,是我们能否走出一条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