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现实主义”创作潮流是当今文坛倍受关注的文学现象 ,本文旨在从文学实践出发 ,在历史的流变中分析“新现实主义”创作的特点和不足 ,并对其创作理论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当代文学而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最高创作原则的确立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这种创作原则在生产其对文学的正当性同时,也同样生产了无理性。而除却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社会主义文学的危机首先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配合社会主义文学制度化过程中历史势能"自我损耗"和其先锋性褪却的结果。其次,是其生产的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种种二律背反的逻辑推演。最后,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无法为渐趋复杂的社会现实和人类精神图景提供更合理的理由和更深刻的启示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32-35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以饱含真情实感的艺术符号完成了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它呈现的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表达的是艺术家自身对日常生活的直观感受。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在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幻化出了别样的艺术美感。在创作过程中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强调感性与理性并存,它通过巧妙的构图,多样的表现方式,丰富具象的色彩以及真实朴素的人文内涵向大众展现了其蕴含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1996年文坛出现的“实现主义冲击波”实乃是“新写实”的延伸与拓展,它并没有超越“新写实”状写生存困境,生活艰辛,尴尬与无奈这一固有模式,其思想贫弱,观念落后,格调低下,没有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缺乏穿透庞杂生活的精神力量,对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的放弃及趋时媚俗的写作姿态,导致这批作品思想与艺术品位低下,或许以“现时主义”来命名这批作品更符合它们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和定义的出现,不仅是20世纪俄罗斯-苏联文学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文学的观念、理论批评和创作,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纵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近70年的理论行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它的接受和评价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为认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实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是检测中国文学和俄苏文学关系的一张晴雨表,并从特定层面显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自身演变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7.
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历了确立、冲击、强化的过程。不论是被确立为文学最高创作原则还是受到文艺界对其权威性的质疑,或是对其绝对性的强化,每一次变化都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以及中央领导人对国际冷战格局、国内政治形势的判断。50年代中国文学规范必然也必须随国家对阶级认定的变化而变化,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被一步步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1995-1996年间的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批评界众说纷纭,本文对近几年这场关于新现实主义小说的批评作了概括性的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早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精神。从史前艺术到中世纪艺术,都可以找到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存在,而文艺复兴更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精神在西方现代艺术却越来越少见。我国当今的艺术不可避免的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一些完全脱离中国现实的艺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着重对史前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论述,从而强调了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期望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家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列宁去世后,联共(布)发生了两次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都称自己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到底哪些人继承了列宁的思想?继承了列宁的哪些思想?这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难点。笔者试从这两次激烈争论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中。探索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所做出的一项极其重大的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关系到“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进一步落实,“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合适时机和现实条件,二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系统观的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对数学教育学的体系结构的启示、作用和调控,使得该学科体系结构的构建能够在宏观上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从而减少构建的歧意性和构建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现实主义被异化了。现实主义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它既指一种文艺创作方法,也指一种文艺流派、思潮,还指一种文艺创作精神。从创作方法来看,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艺术生产的产生是同步的,但是真正确立这种创作方法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实践转向",并且把它命名为"莎士比亚化"。从文艺流派和思潮来看,现实主义历经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20世纪初的革命现实主义,中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末期的无边的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而只是在"现代实践转向"过程中现实主义流派和思潮才明确地发展起来,同时在"后现代实践转向"中逐步多元化,成为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流派和思潮相抗衡的强大流派和思潮。从文艺创作精神来看,现实主义是永恒的,因为文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永远在社会实践之中进行恒新恒异的创造。因此,中国当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仍然应该坚持现实主义精神,鼓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植根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面对暴力袭警,警察有权利也有义务正当防卫,但是由于身份、手段、限度等不同,正当防卫行为在这一领域的运用条件和限制有所不同。对警察面对暴力袭警正当行使防卫权的行为不应过于苛求,但又要严密监控。  相似文献   

16.
17.
论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问题”:在从“伤痕”到“先锋”这一脉络成为文学史“共识”的当下,“50-70年代文学”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有怎样的调整?既有的“一体化”的冲动是否依然存在?基于此,论文尝试从“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被“历史”所“忽视”的概念或运动入手,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藉此重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所命名的一系列“典范文本”的细读,笔者认为这一调整的艰难以及最终的失败,既是“文学成规”之转移的必然结果,也包含着自我的瓦解——借助左翼“革命+恋爱”的模式的结果,反而是“恋爱”压倒“革命”,从“新人”转变为“畸人”。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扩大化”的运动,如何更为平和地检讨“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打捞“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精神操守,这一问题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所谓的“边境问题”,“诺门罕事件”在事发当时,即引起社会各界的论争,其中包括事件的名称的确定,相关各方对事态发展的报道和各方的情报分析亦有较大出入,苏联在此事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中国的权益。二战结束后,这些争论仍然存在。并影响到今天世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名存实亡"的观点,在电视剧领域是不对的。由于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特殊性,电视剧自始至今大量采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也有许多电视剧批评者长期实践着"名副其实"和"有实无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