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伦理精神则是"个人本位"。"家庭本位""个人本位"分别促使中西方走上了伦理本位和经典的西方式的封建社会。"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互补融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融合 1、思想基础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和立足点是个人本位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在所有的权利中,自由、平等是最基本的权利,因而它既是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社会公认的政治原则。个人主义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贯穿于西方价值观念体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西方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质。重个体、个人中心、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的“内宇宙”变化有赖于其文化基因,西方文化规定了他的性格底色。他的“忧郁”乃迫于“人”与“非人”痛苦角逐中“人”的价值、尊严的失落与重建,是一种典型的人文主义者的文化心态和欲求。它昭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冲突与嬗变,体现着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类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的鲜明体现,它直接孕育了中华民族在自身人生实践中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历史上,中华传统文化,虽历经磨难,却能数千年一脉相承,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呈现出的一种伦理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表现出了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内化为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民族性格.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普世性的人文精神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课程文化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其持续生命力的,是在教育进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根据约瑟夫的课程文化理论,社会本位课程文化可以视为一种内容最为丰富和发展最为成熟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应以社会需求或改革为核心,采取的是一种批判主义取向的课程价值立场,体现了显著的实用主义与民主主义倾向。实用主义课程文化秉持一种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哲学传统,强调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本身能够应用于真实世界作为原则,致力于通过完整的目的性活动,培养出擅长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从而将学校与职场联接起来。民主主义课程文化倡导学生和教师的民主化生存与共处,致力于通过强调平等的权利、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传播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当前,社会本位课程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6.
卢燕华  冯娟 《海外英语》2012,(7):282-284
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渊源,希腊神话对于西方价值体系的建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该文从文化源头对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进行解读,指出希腊神话已出现"个人主义"的萌芽,并主要表现在蔑视权威,崇尚意志自由和个性自由发展及以个人为本位等三个方面。文章还讨论了与"个人主义"相关的典型西方行为模式,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个人主义"的神话渊源,这样才能更深刻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实行个人本位主义,中国传统社会则奉行家族本位主义,这是中西社会在立国基础上的重大差别。辛亥革命之后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用西方以个人本位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的家族本位观念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中国现代的个人主义仍然是脆弱的,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的“内宇宙”变化有赖于其文化基田,西方文化规定了他的性格底色。他的“忧郁”乃迫于“人”与“非人”痛苦角逐中“人”的价值、尊严的失落与重建,是一种典型的人文主史者的文化心态和欲求。它昭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冲突与嬗变,体现着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类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隐私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有不同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隐私是群体性的,显示其公众性和集体主义准则;圈内人之间不必太强调个人隐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认为隐私是维护个人独立性和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表现,显示其强烈的自我意识。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融合互动的同时也极大的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跨文化交际中对隐私的认知和处理开始出现更多的一致和统一,这也为全球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创造了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借助哲学家对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定位,该文主要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同本位倾向,认为整体本位是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但整体本位中又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个体本位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色;体育文化无论是以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呈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回归体育本源,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然追求。  相似文献   

11.
毛梅兰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10):117-119,125
在翻译中,"individualism"被译成"个人主义",使人们容易产生曲解,误认其为贬义词,是"自私自利"、"利己主义"的代名词.其实,英语"individualism"是个中性词,它可译成为"个体主义"或"个性主义",可与"实现自我价值"、"强化个人竞争意识"等概念联系起来,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也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换言之,也是人权思想的具体反映.实际上,以个人为本位的"individualism"与以群体为本位的集体主义是中西方文化在人生价值观上的直面撞击.  相似文献   

12.
文中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对于奥运金牌及荣誉归属权的不同理解的案例,阐述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是造成两国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探讨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不同特点,指出了解不同国家的价值观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从而保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为了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深入探讨两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探析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仁爱思想在一些方面的异同,这有助于增强对此两种文化内涵的感悟力,也有助于两国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两种文化价值观的精华部分得到进一步发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都有各自的形态特征,两种形态特征也是根据文化的差异而取决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讲究天人合一,“以仁为本”、“以礼为用”、“以和为贵。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则主张自由、平等、民主,以个体为本位,鼓励竞争、冒险、进取的价值观。使得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形态上的截然相反,但是由于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以人伦本位为主线,西方文化则以个人本位为主线。汉英谚语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表现为:在人文精神上,中国体现出对个人、集体、国家的积极关注,而西方更侧重于个人的“自我”的发展;在道德观念上,近现代西方受理性思维与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与中国的孝道、交友之道、义利观呈现出差异;在文化心理上,中国表现为内倾,西方表现为外倾,中国注重平衡和谐,西方强调对力的崇拜。  相似文献   

16.
尽管“纯诗”作为一种诗歌理想一直是诗人所难以企及的,而且,由于文化传统、中外文化的差异,“纯诗”理论在进入中国之后就势必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的是,现代诗人对“纯诗化写作”的追求还是为中国新诗艺术的不断精进与提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梳理“纯诗化写作”在中国的介入、生成、本土化以及其显隐的发展过程,不但可以揭示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肯定会为反思新诗的历史以及新诗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化建设不能一味地“向外看”,也不能“不向外看”。化建设的导向中的“西化论”的实质是主一切向西方化看齐,把西方资本主义的观念和制度全盘搬到中国来。如果不是这样来理解,就会导致对“西化论”这一概念的认识上的偏差。向西方化学习,也包括对其进步的价值观的学习。对“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提法和做法,我们既不能笼而统这守肯定,也不能笼而统之地否定,而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在 许多经济技术领域及相关的法律领域,我们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做法不是过头了,而是还不够。  相似文献   

18.
中日“樱花”意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樱花纳入文学与文化的视野加以考察分析,发现中日两国文学作品中的“樱花”意象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发展轨迹:中国的“樱花”意象是樱桃文学大力发展下的产物;而日本的“樱花”意象则有其自身发展的源头,虽然在演化过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但很快又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中日两国诗人对樱桃、樱树和樱花、樱桃花的认识与分类都是模糊的。而两国诗人对此意象的不同处理,又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审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20.
方兴未艾的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热学汉语现象,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掌握汉语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求发展的重要选择,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软力量的迅速增强。为使这个朝阳产业壮大起来,使汉语真正成为世界强势语言,我们所面临的工作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