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志远 《武当》2010,(8):19-20
心乃一身之主宰。贤哲有论:“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人之灵,心能清虚静定,则有真宰,就能将潜意识中的心灵创伤和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不正不良之心疵清除,此即为“丧我”或“忘我”。“忘我”的程度愈盛,“丧我”的深度越深,则心境愈澄明,观念愈高尚。而剑如君子,是以人格为对象的,所以心正则剑正。心能清虚静定,则身心虚无。虚以任天,心游物外,  相似文献   

2.
孔德 《武当》2012,(7):54-56
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相似文献   

3.
牟建平 《收藏》2020,(3):90-107,90
在齐白石的水族画中,画蛙是最晚的,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肇始,而鱼、虾、蟹这三种题材,早在齐白石三四十岁时就已经开始画了。自古至今,画青蛙的画家很少,能画出特色的就更罕见了,所以齐白石画的蛙受到广泛好评,徐悲鸿就收藏有齐白石的蛙画近10幅之多!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7,(11)
正我画丝路天马尤重意象表达,心有所思,神之所至,天马的形象便在笔下渐渐丰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意象其实是诗意化了的物象。天马的神骏、飘逸、风骨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脑子里,再经过多次碰撞、思考、修正,最终落于笔端,有时满意,有时沮丧,更多是沉浸在汉风唐马的诗意中。"天马"一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出现,最早见于《山海经》之《北山经》:"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  相似文献   

5.
范扬 《收藏》2015,(3):174-175
书画同源,异体同势。现代黄宾虹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元代赵孟(?)自题画作,早就说过:"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所谓"书法用笔"之用也。此后,为历代文人画所推重。书画异体,用笔相通。其意有二:一曰笔法,二曰书写。笔法者,平、留、圆、重、变,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印印泥。书写者,书画一法,直抒胸臆,或书或画,亦书亦画,画即是书,书即是画,书画互参,信手拈来,从容下笔,大小由之。  相似文献   

6.
孙克 《收藏》2012,(5):170-171
人于世间俯仰呼吸,忙忙碌碌,寻寻觅觅,忽忽然一世。自古以来纵是圣贤,或是凡夫,无人能免。然而划心一指,此心即此生,人一生一心,有的用心于致物,有的游心于无物,有的关心于人物,有的专心于事物。心之所在即人之所在,以心为舟,可乘长风破万里惊涛骇浪;以心为笔,可舒长卷画一个五彩斑斓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王叔淮 《收藏》2012,(9):170-171
人于世间俯仰呼吸,忙忙碌碌,寻寻觅觅,忽忽然一世。自古以来纵是圣贤,或是凡夫,无人能免。然而划心一指,此心即此生,人一生一心,有的用心于致物,有的游心于无物,有的关心于人物,有的专心于事物。心之所在即人之所在,以心为舟,可乘长风破万里惊涛骇浪;以心为笔,可舒长卷画一个五彩斑斓的人生!吕忠平大概就是那样的人吧!他是著名的旅日画家和企业家,但他的孩童之心,却是在青灯古佛的幽幽光辉下,在古寺壁画的淡  相似文献   

8.
黑木崖 《桥牌》2009,(4):35-35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有两个水平都不甚高的人第一次搭档,双方都比较谨慎,成绩却出乎意料地好,  相似文献   

9.
正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说道:"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价低。"北宋一朝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高峰,以文化底蕴为承托的山水画美学思想蔚为大观,因此产生了许多彪炳千古的大家。自北宋以来,中国山水画沿着其美学观高标逸格的发展至今,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所说的这个"江山",是观者眼中的江山,更是画者纸上的江山。以"林泉之心"解读、描绘江山之时,江山才有了更具文化观照意义上的存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7)
正在二十几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我深感自己受益于早年持续而不间断的临摹之功。正如俨少翁所言:"画读得多了,胸中有数十幅好画,默记下来,眼睛一闭,如在目前,时时存想,加以训练,不愁没有传统。"对我而言,没有俨少翁的好记性,可以读画而过目不忘。我的方法是见到名作,尽量多读、多临、多思,无论构图、气脉还是山、石、树、溪的笔法墨法几熟稔于心,养在其中,其意自得。有朋友说我临研画太苦,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2003,(4):11-11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拥而(扌履),或挤而捺。” “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机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之势。”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高校球友们: 你们好! 在春之萌芽还蕴藏在“呼呼”寒风背后的二月,我们,北京大学足球爱好者协会的忠诚球迷们,悄然推出了“高校绿茵风”专栏。也许天下球迷的心总是连得那么近又那么紧,短短一个月内,我们收到了从全国各地发来的大量信函。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以及信中对我们专栏反应之热烈,都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每读起薄薄纸上那些坦诚而火热的话语,心便不禁为那些在绿茵梦幻中沉浮挣扎、痴缠入骨的深情所震撼。正因如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6)
正节令画,是指专门为年节时令所作的画。节令画的取材一般都会表达出节日时人们追求喜庆、欢乐的气氛。节令画不仅普遍地流行于民间,贵族官宦乃至帝王之家每逢节日亦同样需要这类美术作品装点环境、渲染气氛。节令画的历史悠久。早在晋代王嘉的《拾遗记》中就记载:"尧时有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重精……状如鸡……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悠魅丑类自然退伏。今人每岁元日,图画为鸡于腕上,盖重精之遗像也。"年节时绘制鸡图的节令画贴于门上,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6,(23)
正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山水画家都善写生、都喜写生,宋代郭熙在写生中感受到山的神态和气质,"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荆浩在其《笔法记》中提到太行写松"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清代画僧石涛是"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则将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在写生中创作。我个人十几年的体会,写生其实是一种融入,是以心接物的一种思考,一种向大师学习,向自然学  相似文献   

15.
李禹默 《收藏界》2012,(6):78-78
一件装裱完整的书画,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的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把纸托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对保护画面有很大的作用。也叫"画心托纸"。  相似文献   

16.
文脉之心     
韩涧明 《收藏》2021,(1):2-2
西方常画静物,既是一种美术题材,也是绘画基础的练习与检验,而推其来源,则是西方由物质匮乏到生活改善的世俗需求。与之相比,国画之于物件陈列的描绘,文化内涵与意境审美都要高远得多。明代仇英有两幅著名的腊梅水仙图流传于世——水仙与梅花,画面很单纯,但我们都能透过画面看懂,那不是花花草草的装饰,而是一年一度命运轮回中,文人的心...  相似文献   

17.
2007即将过去,或得意或失意,每个人的心境各不相同:如春之盎然,如夏之火热,如秋之深刻,如冬之寒暮。就让我们倒转时光,一起重启记忆,重温这生动的2007吧!  相似文献   

18.
雨人 《当代体育》2010,(3):4-11
能诠释风情万种的,任意球是最合适的。深呼吸、助跑、起脚,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欣赏,或如圆月弯刀之美轮美奂,或如落叶之静美从容,或如小李飞刀之刀刀致命,或如独孤九剑之无招胜有招……为了那一脚的风情,为了那风情的一脚,但不是所有男人都能成为任意球大师,就像不是所有女人都能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19.
能诠释风情万种的,任意球是最合适的。深呼吸、助跑、起脚,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欣赏,或如圆月弯刀之美轮美奂,或如落叶之静美从容,或如小李飞刀之刀刀致命,或如独孤九剑之无招胜有招……为了那一脚的风情,为了那风情的一脚,但不是所有男人都能成为任意球大师,就像不是所有女人都能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20.
落墨为品格     
汪为新 《收藏》2013,(7):I0128-I0129
花鸟难工并不在于形似,当下大部分画家对熟知物象的描绘容易落入追求外表形似的俗套之中,这也是近代以来花乌画每况愈下的直接原因。于外有形,于内有神,故优秀画家能够在形似之外有所得。形似之外的神的内涵所指,其实来自内在气质,下笔即有高致,故历代大家能作无上粉本,如果形似备而乏气韵,则奄奄如九泉之下物而无生意。“画花美而艳,画竹野而闲,画禽鸟羽毛精迅”,所言表达物象之物性生意;表现物象之独特风韵;表现物象之所兴起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