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文 《收藏》2011,(9):78-87
中国古代釉陶是我们既很熟悉又存在大量未知面的一个古陶瓷品种。釉陶起源早、普及广,其巅峰作品即为唐三彩。至今釉陶还以建筑琉璃等形式传承并沁入我们的生活。由于陶瓷界对釉陶的研究和收藏集中在唐三彩和明清时期的珐华、琉璃上,而对汉代到北朝时期的釉陶、宋金时期的三彩与釉陶研究重视不够,少有专著和图录集中介绍釉陶在中国的发展和工艺、艺术特色。釉陶诞生于西汉,盛于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笔者仅择要略述其发展脉略。  相似文献   

2.
杜文 《收藏》2008,(3):84-87
由于盛产煤炭、坩土,古代山西产生了众多窑口,为陶瓷研究界瞩目。山西窑场分布的密集程度在全国属首位,从燕北到晋南,分布着浑源窑、怀仁窑、长治窑、偷次窑、介休窑、霍州窑、平阳窑等诸多窑口,冯先铭先生编著《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即收录古文献记载的山西瓷窑52处。山西历代陶瓷产品存世丰富,如辽金剔刻瓷、金代红绿彩、黑釉铁彩、油滴釉瓷、钧釉瓷、砖雕、珐华、琉璃等,  相似文献   

3.
雪野 《收藏》2007,(10):118-119
珐华一词出白方言俚语,意为粉花、粉画,即用袋装粉泥在坯件之上挤粉泥以装饰,称之为“立粉”。由于晋东南人“珐”“粉”二字读音不分,外埠人误“粉”为“珐”,虽为误传,倒也给山西珐华陶瓷增添了些许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袁显福 《收藏界》2010,(9):55-56
在中华陶瓷史上,珐华器在元、明时期的山西、景德镇曾盛极一时,深得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喜爱。尤其在明代中期的山西盛行。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中华陶瓷史上的一朵绚丽奇葩。  相似文献   

5.
王冬华 《收藏界》2011,(8):60-62
珐华器是陶瓷器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胎分陶与瓷两种,制作工艺与所使用的釉较为特殊,古朴、典雅、明快,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陕西省博物馆与西安市博物院收藏一批西安地区出土或征集的珐华瓷器现选五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格物     
《收藏》2020,(9)
正珐华器盛名早在,然而,认真在此格物且有所得的并不多,能再思考则更为稀见,本期即有此章奉献,供参考。"存世最美《大随求陀罗尼经咒》是今年现身的一件重器,到底重在何处?来听听专家们干货满满的格物要点。  相似文献   

7.
张少鲲 《收藏》2007,(10):70-74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建筑历史源远流长。作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山西古建筑凝聚和积淀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其数量和质量不仅高居全国之首,而且那些依附在古建筑中的彩塑、壁画、琉璃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它们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相似文献   

8.
《收藏》2020,(9)
正"琉"光溢彩琉璃的出现与使用至今已有近4 000年历史,在美索不达米亚的遗迹中,就曾出土过多种小型琉璃器,其主要成分多为钠、钙。在东方,琉璃的历史则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成分以铅、钡为主。由此,在亚洲的两端最终形成了两种自成体系的琉璃文化。早在丝绸之路形成之前,游走于东西方的游牧民族将原产于西亚的琉璃珠带至中原,深受东方上层社会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3000年流光     
肖浪 《收藏》2013,(6):120-127,119
假如我们给"玻璃"添注一句后浪漫咒语,画外音便是——玻若波若璃!对于玻璃大爱者,此句用在本文,倒也可以穿越,至少3000年。白居易在《简简吟》中哼道"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一言道破玻璃器具这种小玩意就像是天边云羽,一捏就会碎为指间沙的轻美。玻璃,中国古代又做"流离、琉璃、颇黎",近代称为"料",多做成王宫贵胄的器皿、装饰品,被小心翼翼地护于高阁,却又不在"金石玉器,文墨四宝"之列,诗人喜欢吟诵它闪耀的美,却又因为它大陈于殿堂而避之如铜臭。玻璃的起源没人说得清楚,大约最美的事物都自有天成。最普遍的说法是,有人  相似文献   

10.
推荐理由彩绘的,漫画凤凰也像"神笔马良"的神话一样,跃出纸面变成了灵动、翱翔的凤凰会徽介绍:"璃羽"会徽是一只翱翔的凤凰:头部和尾部是带状的锦鲤鳞片,中部的红色羽翼为身体,恰似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它象征着我们协会名称的寓意华农之锦鲤,琉璃之羽毛。它代表着我们协会像凤凰一样经历风雨,浴火重生,在大空中自由飞翔。社团简介华南农业大学璃羽漫画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实力却十分雄厚的年轻社团。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人说:"上帝亲吻了一个女子的脸颊,于是奥黛丽·赫本诞生了!"如今,上帝又一次亲吻了一个女孩的脸颊,于是1987年4月19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普通家庭诞生了一个小女孩,她被取名为玛利亚,18年后的今天,这个小女孩已经成长为"天后级"网坛巨星,她就是玛利  相似文献   

12.
苏立征 《集邮博览》2010,(11):59-61
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向有"国教"之称。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先生则说:"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有来自道家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论"集邮"     
什么是"集邮",这是一个似乎 十分简单但又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1840年,英国邮政发行了世界上第 一枚"黑便士"邮票,随之出现了收 藏这种邮票的集"邮"者。可以这样 说,邮票与集邮同时诞生。一百年 来,人们不断以自己的感受,描述着 "集邮",丰富着"集邮"。 英王乔治五世曾这样描述集 邮:集邮是王者的癖好,也是癖好之 王。这句名言至今影响着集邮界及  相似文献   

14.
李理 《收藏》2011,(8):41-47
明末,中原地区举事四起,民众不忍战祸,纷纷越过长城,迁往辽东谋生,山西介休的侯氏家族也随之迁往辽南,并定居海州。后辽东地区被满人攻取,努尔哈赤下令迁都于沈阳,并开始营造沈阳故宫,而侯氏家族奉命专事烧造琉璃砖瓦,至此。侯氏家族掌管的黄瓦窑成为清王朝的御用窑厂。  相似文献   

15.
饶晓晴 《收藏》2012,(1):177
珐琅彩瓷,宫廷风韵,万分彰显皇族气派此套"君子碗"纹饰取材于花中"四君子"之纹饰,并有皇家宫廷画风的神韵,使其具备了典雅高贵的气质。梅兰竹菊是中国传统的寓意纹样,以其自身清雅淡泊、幽芳逸致的品质,被赋予一种人格的力量,显现出清高拔俗的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君子碗"分别以红、黄、监、绿四色作为绘画底巴,选用上等珐琅彩料纯手工绘画完成,釉上珐琅彩与工笔宫廷画风格相结合。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绘画完美再现了雍正珐踉彩瓷的风貌,在灯下一照,整个器体宛如一颗颗彩色的夜明珠般透亮,给人以清新高稚的艺术美感。著名瓷器专家曹新民表示,"君子碗"使得君子之风淋漓尽致地体现于皇家御用之物上,  相似文献   

16.
牧之 《收藏》2011,(10)
中国有三千多年的琉璃发展史,虽受到玉器、陶瓷等行业的影响未发展成主流,但鲜明的民族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玻璃史上深受瞩目。当下,玻璃艺术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尘埃慢慢抹去,从众多杂项收藏中惊现一抹迷离的光彩。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这说的是佛家追求的一种单纯宁静、澈照四方的心境,同  相似文献   

17.
宋斐 《乒乓世界》2006,(8):32-33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庄……"耳边萦绕着郭兰英演唱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脑海中一幕幕地浮现着山西遍地的煤矿,晋商的豪华大院;鼻子中仿佛嗅到了飘香的汾酒和浓郁的陈醋,记者本来有些懒洋洋的身体里突然荫动了一丝好奇和冲动。  相似文献   

18.
    
陈康 《集邮博览》2008,(3):46-47
"射"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体育运动之一。所谓"射"即是射箭,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射猎"活动。1963年,在山西朔州峙峪文化遗址出土的石镞证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先民就已使用弓箭来射杀猎物。"射术"在出现之初并不是一项体育运动,而是古代抵御天灾、造福人间的手段,史前就有"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20.
人说山西好风光。岂止风光好,山西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更令人心醉神迷的是它那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在新中国邮资票品上,山西占据了一席之地。2003年,一位钟情三晋文化、被称为“集邮汉子”的太原人——蔡恒宏,在太原市集邮协会的支持下,以史为纲,以实为据,将方寸之中与山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