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李将 《收藏》2008,(2):121-121
花钱是民间对所有不作流通钱品的统称。收集、鉴赏和研究花钱,可以直观地了解古代民俗文化,特别是对了解地域性的民俗民风有着宝贵价值。在笔者收藏的花钱中有一枚双面图案的龙凤花钱,颇具代表性,也较少风。  相似文献   

2.
严志清 《收藏》2014,(8):89-89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于是,人们便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驱除五毒的肚兜,缝制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图驱邪辟恶,祈求平安。民俗中也有给孩子佩戴"五毒花钱"的习俗。笔者曾见过一枚十分精美的"驱邪辟恶"五毒花钱,直径50毫米,厚2.8毫米(见图)。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这种钱一般不作为货币流通,而仅供某一种需要,如佩戴之用,也有更多带有道家色彩的"打马格钱""棋钱",还有更多受佛教影响的"厌胜钱",其中有佛道合流成分。花钱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厌胜"的意思是"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辟邪品、吉利品,统称厌胜钱。花钱自汉代至清代,官私都有铸造,品类很多,流传极广。  相似文献   

4.
王钢 《收藏》2011,(4):104-104
笔者藏有一枚形制特殊的花钱,俗称挂花。其面文为"元亨利贞",背文为"黄金万两";材质为黄铜,通长61毫米,宽41毫米,厚3.3毫米,重36.4克(见图)。  相似文献   

5.
魏咏柏 《收藏》2015,(3):99
笔者藏有一枚"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花钱,直径34毫米。正面为浑厚有力的"洪武通宝"四字。背面是牧童骑牛图,一光头牧童,手持横笛,骑在牛背,牛儿翘蹄回首,形象生动。"洪武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制钱,形制同大中钱。"洪武通宝"背牧童骑牛图花钱,俗称"放牛洪武",多为清末所铸。形制有大有小,铜质有青铜、黄铜、淡红铜之分;牛有拖尾、摇尾之别;牧童有戴斗笠与光头两种。此既是民俗钱,又是吉祥钱。泉界关于"放牛洪武"花钱的争议颇多,有说是大明官方所铸,有说是民间私铸  相似文献   

6.
据史书载,明代早中期的建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正德年间均未正式铸过年号钱,目前所见除伪品外多属安南所铸。据《明·食货志》嘉靖六年(1527年)补铸累朝未铸铜钱。明末世人以高价求购正德钱一二文可值银一两,称正德皇帝为游龙,人佩此钱渡江可保平安。但明末时铸的正德钱多数为小平光背,偶有单龙戏珠及阴刻花纹,铜色青白,通宝二字类万历钱,存世较少。清以后铸之正德钱形制粗劣,也有龙凤花纹,量多而均出自民间。  相似文献   

7.
杜晓俊 《收藏》2014,(3):68-69
作为“五毒”花钱的一个门类,面文“再月初五”(图1)、“五日午时”(图2)、“五月五日午时”(图3)、“午日午时”(图4)背“五毒”图案的民俗钱在郑轶伟主编的《中国花钱图典》一书中多有收录。此类花钱散见于各大钱谱和民俗书籍。  相似文献   

8.
苟世英 《收藏界》2013,(1):74-74
“顺天元宝”为公元759年史思明据东都时的铸币,以一当开元之百。泉界素有“顺天容易得一难”的说法,其实皆不易得。一千多年之后,“顺天元宝”以一当开元之百成了泉界的青睐之物,其中稀有版别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现将两枚旧藏借贵刊一角披露,与泉友共赏。  相似文献   

9.
冯馨郴 《收藏》2015,(3):98-99
花钱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或图文并茂,或有文无图,或有图无文。花钱的文字图案极为丰富多彩,有宗教祖训、神话典故、乡土风俗、爱情婚姻、动物花卉、十二生肖、民间传说、吉语祝辞等,可谓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吉语钱是花钱中的主要分支,是最多的花钱种类,反映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主要用于纪念、馈赠、励志、娱乐等。吉语钱主要表现这样几个主题,即:福、禄、寿、喜、财。表现方式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经典警语、借用谐音以及口口相传的吉祥话儿等。其目的就是祈福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0,(8):28-28
“长命富贵”吉语花钱品种很多,约有几十种,并不稀奇,但正面“长命富贵”,背面“水波纹”,直径6厘米的明代大花钱您见过吗?笔者收藏花钱数十年,藏品近千,也是首次遇到,当时眼前一亮,直觉告诉我这是枚好钱。  相似文献   

11.
程思明 《收藏》2013,(3):103
吉语花钱是铸有吉祥祝词的非流通钱币,民间又称其为"口彩钱"。形制大多为方孔圆钱,常见的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康宁""平安吉庆""福禄寿喜""加官进禄""福禄双全""五福双全""五子登科""驱邪降福"等,体现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民间风尚和习俗。  相似文献   

12.
董良义 《收藏》2010,(5):132-133
国珍金匮五千 国珍金匮五千(图1)在钱币专业网站《古泉园地》帖图后震撼泉界,此钱制作规整精好,面文清晰端庄;其生坑红绿锈相间,品相甚好,绝大多数泉友认为此非伪作,是一枚开门见山的真品无疑。此钱与大名誉品国宝金匮直万(闭2)形制一模一样,只是钱文中改“宝”为“珍”,改“直万”为“五千”,其余三字相同,且笔法一致。  相似文献   

13.
张建功 《收藏》2011,(1):102-105
贵霜钱币是中亚地区贵霜王朝统治时期所铸造发行的一种打制货币,质地以金、铜为主,银币极少见。其文字与图案设计并重,造型千姿百态,自成体系。贵霜钱币早在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一种钱币。  相似文献   

14.
葛天越 《收藏》2020,(5):44-47
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至皇祐六年(1039~1054年)铸行的"皇宋通宝"钱,是继"宋元通宝"后的第二种北宋国号钱。据《文献通考》载:"及改元宝元,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宝’为文。"唐与昆《制钱通考》曰:"国朝钱文皆用元宝,而冠以年号,及改号‘宝元’,文曰‘宝元元宝’。诏学士议,因请改曰‘丰济元宝’,仁宗特命以‘皇宋通宝’为文。"  相似文献   

15.
凌雪  洛桑单增 《收藏》2011,(6):107-110
西藏铜币始铸于1909年,停铸于1953年,是地方流通货币种类之一。它的发行在西藏地区曾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不同时期西藏铜币上的文字及图案都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纹饰及其特点一方面展示了铜币设计者的理念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藏地区特殊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马琳 《收藏》2021,(3):56-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种造型的纹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意息相关,一直随社会文明的演进而发展。而卢彩为借胎上彩,由釉彩表达的图案纹样可以说是广彩的灵魂。在《中国纹样词典》中,“纹样”,为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酒“文”,所以中国古代又称之为“文章”,现在俗称“花样”或者“花纹”。  相似文献   

17.
杨玉彬 《收藏》2008,(3):117-123
唐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一个标新立异、开拓进取、硕果累累的时代。唐镜构图极妍尽美,题材清新活泼,形制丰富多变,铸造精巧别致,是大唐帝国社会繁荣富足、文化高度发达、艺术创新空前活跃的见证。对鸟镜是唐镜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代表了唐代铜镜高超的工艺水平,历来为公私藏家和镜学研究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郭智勇 《收藏》2021,(3):72-81
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之后铜镜较少发现,直至商代墓葬中发现少量背面有几何纹的青锏镜,西周时期各地墓葬虽有铜镜出土,但仍寥寥可数,背面光素或饰简率的几何条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蓬勃发展,铜镜工业应时而兴。铜镜盛于汉唐,宋元以后漸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镋的出现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金昱杉 《收藏》2021,(1):60-63
挽袖是清代女性服饰最重要的装饰之一,民国时期作为外销物品远销海外。关于清代挽袖,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女衫以二尺八寸为长,袖广尺二,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冬则用"微信扫,更精彩"貂狐之类。"挽袖产生于清中期,时兴于晚清,是女性上衣外衫袖口上窄条的装饰品,类似于护袖。挽袖通常以绸缎为底,上绣有各种纹路,长三至四寸(约10...  相似文献   

20.
后奥运时代我国“体教结合”模式调整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奥运会之前,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实施"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其指导思想表现出"重体轻教","体教结合"虽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北京奥运会后,在继续坚持"举国体制"的同时,国家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运动员的身心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体教结合"模式必有很大的施展空闻,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将走向体育与教育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