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6,(21)
正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钱币学界将直百五铢背"为"钱称为"犍为五铢",因其铸地在四川犍为县,  相似文献   

2.
沈飞 《收藏》2019,(10)
正元明时期的流通货币多有相似之处,都曾推行过不兑换的宝钞制,并多次禁铸铜钱,因而铜钱的铸量亦少于前代。元代的铸钱高潮在武宗年间及元末的至正年间。明代的铸钱高潮则在明初及明末。忽必烈即位后,开始铸行年号钱,有中统元宝及至元通宝。元初,大臣王文统曾制定朝政,革除积弊,发行中统交钞,从此确立了元代以纸钞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政策。中统元宝钱可能铸于此时,其为小平钱,篆楷成对,篆书者"宝"字为长冠(图1),楷书者有金代大定通宝之遗风,存世皆极罕。  相似文献   

3.
周少华 《收藏界》2011,(2):71-72
清王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时期"乾隆通宝,,钱的铸量和存世量都很大,包括宝泉、宝源、宝直等二十多个铸钱局先后开铸,材质有黄铜、青铜和红铜。面文"乾隆通宝",书体多为楷书。背文沿用雍正满文钱式,穿左为"宝",穿右铸各局名。新疆红钱左多满文,而右为回文。钱径一般在24~26毫米,重量一般为2.8~3.6克。  相似文献   

4.
“正隆元宝”小平钱,金代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0年)铸,面文楷书,旋读光背,铸制规整,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有北宋大观钱的风韵,径24~25毫米左右,一般每枚重3.4克。其中大的版别不多,仅有一种“正”字末笔左端出头写法的,亦称“五笔正隆”,为古泉界所推崇,也为钱币爱好者所喜爱。钱币爱好者称“五笔正隆不在正,而看隆下生”,皆因其存世少见,素为藏家所珍视。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前些年在市场上收集到一枚"咸丰元宝"宝川当百大钱。奇特之处是"咸丰元宝"的"宝"字,非"尔"宝和"缶"宝,而是双"王"宝,即"(?)"。此钱为传世品,传世包浆。材质黄铜,直径49.6毫米,穿径7毫米,厚4.5毫米,重50克。  相似文献   

6.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7.
陈桥 《收藏》2016,(11):48-48
直百五铢背“为”钱(见图),广穿厚肉,上下右左顺读,面背皆有内郭。正面钱文“五铢”二字略显瘦长,“直百”二字则稍宽肥;钱背所镌“为”字在穿口左侧。据说钱文为诸葛亮所书。是钱为青铜质地,直径28毫米,重7.8克。整个钱体布满硬锈,是典型的出土之物。  相似文献   

8.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  相似文献   

9.
钟旭洲 《收藏》2010,(3):118-119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相似文献   

10.
赵承 《收藏》2012,(5):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东国"钱并不是高丽王朝铸币,应该是渤海国铸币。下面从几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1.
吴满平 《收藏》2013,(13):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12.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13.
刘存忠 《收藏界》2012,(6):66-67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朱温篡唐(公元907年),册封驻广州的唐将靖海军节度使刘稳为南平王。刘稳在位时,自行铸造"开平元宝"等铅钱,是一些铸工粗率、薄小的劣质铅钱,没有铸年号钱。"开平元宝"铅钱虽劣质,但存世罕少。  相似文献   

14.
宋代高宗皇帝赵构在金兵南侵的压力下,南渡长江成为了南宋王朝的第一代皇帝,其在位36年(公元1127—1162年),此间经历两个年号即建炎(4年)和绍兴(32年),分别铸有建炎和绍兴两种年号钱币。目前所见到的建炎年号钱币分为元宝、通宝、重宝三类。这三类钱币因为铸期短,铸量不多,因此存世量也稀少。除通宝和重宝尚可偶见外,"建炎元宝"小平钱币则极为罕见。特别是篆书"建炎元  相似文献   

15.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16.
古币二品     
出谱的金代"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笔者偶然在黑龙江某地集得一枚"皇统通宝"小平篆书钱。"皇"字上半部从"自",同谱上金代"皇统元宝"小平篆书钱一脉相承。是品钱体规整,文字清晰,书法流畅,大小得体,具有金代铸钱之风。铜质精良,包浆锈色熟旧,手感温润,古韵尚浓。钱径24毫米,穿径6.5毫米,厚1.5毫米,重3.6克。  相似文献   

17.
正唐初发行的"开元通宝",钱文为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写,文字端庄凝重,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在唐代的货币经济中,"开元通宝"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相互兼并,战乱不已。五代承唐末兵劫之余,经济恶化的情况继续加剧,出现了法定货币的短缺和流通货币的滥恶。在战争和割据的情况下,五代的商品经济状况表现为物资匮乏,货重钱轻。后唐天成元  相似文献   

18.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2):83-83
该币(见图)直径30.3毫米,内厚1.4毫米,青铜材质,由于粉化较重,故重仅5.9克,比重很小。说它比重小,是比较得来的,请看《收藏界》2009年第4期第86页,"两甾"钱直径29.3毫米,厚0.5毫米,重达4克。两者厚度比为1.4:0.5.  相似文献   

19.
笔者藏有一枚"咸丰元宝"宝苏当五百大钱。钱径57毫米,穿径11毫米,厚4毫米,重64克。精黄铜质地,包浆坚实,温润有光泽,钱体突出部分磨损自然。文字清晰,字口深峻,除径稍小于谱载者外,钱文书法完全一致。"咸"字,第七笔的折弯钩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20.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