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信,是一个能在喧闹中静下心来,在自然中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并把它书写出来的诗人。他的诗,贴近生命,贴近灵魂,是一种生命体验式的写作,一种向内的探索,向灵魂深处的挖掘;同时,他的诗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原始状态的慢,和一种空山无人的寂静。他诗歌的语言在深受昌耀先生影响的同时,又保留了细腻内敛、自然而又充满力量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2.
余安安 《文教资料》2008,(28):179-180
"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文学与生命两者相辅相成,生命是文学不变的主题之一,生命的千姿百态支撑了文学的基本存在,同时,文学又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着生命,使生命的意义不断地得到充实与丰盈.在诗人海子的诗中,充盈着一种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主要通过对自然、生死和爱这些意象的营造和诠释,展示了一种充满活力、张力、以及热力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3.
梁宗岱认为,中国纯诗是一个由声、色、义同时启示的世界,是天籁之声,是一株元气浑全的妙笔生花.它与自然天宇相融合,拥有一种超乎文字之上的意境或表现.它最充分地运用了想象力,它的生命之树生长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宇宙意识、象征之道、音乐的灵魂,是中国纯诗最本质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4.
冯至先生的《十四行集》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他通过体验的诗学原则置身于自身生命之流中,并与自然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体验是其诗的内核,赋予生命与自然以全新的内在关联,并在伟人不朽的精神中,在现实苦难者身上,在瑰丽的大自然中使诗获得一种超越性,传达出一种普遍性的东西。他的诗有一种原野的双重视域即在参照中了解习以为常的东西的非常态,并把原野作为体验的精神之乡。原野意识应成为现代诗学上重要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5.
牛汉的诗,乃是诗人生命历程中"带血的风",它闪亮着生命的本真;亦是"不羁的灵魂"写照,它既是心灵的雕塑,又是中国脊梁的诗意造型;同时,诗人在诗路跋涉中所进行的灵魂拷问,还构成难得的"冰山风度".诗人牛汉,有鲜明个性而无"角色化"的定位,且不执著于任何一种流派或创作方法.牛汉的杰出之处,则在于他以与兽性较量中得以升华的人格美,荡涤着当今喧闹而低迷的诗坛.牛汉不愧为"诗之赤子".  相似文献   

6.
离开路遥的日子已越来越远了,但他用朴实厚重的文字雕筑起来的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却长久地印在了热爱他、热爱他文字的读者心中。在这个适合悲悼缅怀的季节里,让我们再次贴近路遥,贴近一份沉重,一份忧伤,贴近一个冷峻严肃的世界。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路遥  相似文献   

7.
享有美国“诗歌之父”称誉的沃尔特.惠特曼以自由诗体创作了浪漫诗集《草叶集》,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咏赞。对自我肉体与灵魂的歌唱,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欢愉;对自然万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挚爱;对社会运动的欢呼,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神往;对死亡的热忱欢迎,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感悟。惠特曼一生都在为自由而努力,渴望“既充分又真实地记录一个个性,一个人,即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的‘我’”,并力图通过他来表现一种民族建构意识。“他要做一个‘人的诗人’”。作为其代表作的《自我之歌》正是通过一个人(即诗中的“我”)来表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生命脉动。诗中的“自我”是诗人自己的化身,但又超越了诗人本身,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人格化的形象代表。惠特曼对自然万物情有独钟,他选用“草叶”这一意象为诗集命名便是其中最鲜活的证明。在诗人眼中,草叶乃是世界上最普遍而又是最重要的东西,它象征着美国社会的活力,是诗人理想中民主自由的意象实体。正如诗人在《自我之歌》中所咏唱的:“它(草叶)是一种统一的象形文字/它的意思是/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地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经意间,我翻开那些书页,看到了一位诗人的温情与抱负。那一首首诗歌,仿佛在演奏一曲曲生命的交响乐。优柔之调: 感慨自然,总结生命他的诗,有时蕴含着古风深远的韵味,有时则是对自然的赞扬与向往。诗人在道出自己的心声时,写下自己的灵魂。那天晚上,我辗转难眠,恍惚间  相似文献   

9.
牛汉的诗,乃是诗人生命历程中“带血的风”,它闪亮着生命的本真;亦是:“不羁的灵魂”写照,它既是心灵的雕塑,又是中国脊梁的诗意造型;同时,诗人在诗路跋涉中所进行的灵魂拷问,还构成难得的“冰山风度”。诗人牛汉,有鲜明个性而无“角色化”的定位,且不执于任何一种流派或创作方法。牛汉的杰出之处,则在于他以与兽性较量中可以升华的人格美,荡涤着当今喧闹而低迷的诗坛。牛汉不愧为“诗之赤子”。  相似文献   

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为突出的特色,可以说达到了"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的境界。诗人王维对自然有着独特的感受,在他的笔下,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意境优美,画面和谐,色彩鲜明,语言精确,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叹自然界的美好,自然生命的永恒,也会不自觉地领悟诗人那恬淡的心境,可以说,他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画面,更加让我们震撼的是,王维的诗中很少看到人的直接活动,却又处处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影子和灵魂,他的诗寂静空灵,意境淡远,诗人与物融合在一起,原来,诗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说,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真正体现了"物我合一"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11.
隐逸颂的兴起是魏晋社会政治黑暗和士人们深感迷惘失落而从儒家人格向道家人格转变的产物,是士人们灵魂的寄托和生命历程的追求,而这样一代又一代生命历程的追求和积累,便逐渐孕育和促进了中国文化中一种以自然、朴素为主导的关学风格和出世的高雅情趣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诗借鉴绘画的表现功能,但同时又实现对绘画的超越。诗人是以超人的敏感捕捉对自然的异样感受,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瞬息万变的色彩,以音乐家的耳朵倾听自然静谧的声响,以哲人的静观体悟宇宙生命的律动,这些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息诗性经验,把诗推向不可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丘特切夫的诗歌是一种独特的哲理抒情诗,它开辟了俄国诗坛的新天地,形成了俄国诗史中与普希金流派并驾齐驱的“丘特切夫流派”。那么,丘特切夫的哲理抒情诗有何特色呢? 一、深邃的哲理。丘特的深邃哲理表现为对人、自然、生命、心理之谜等本质问题的执着、系统、终生的探索,而他对人、自然、生命、心灵的探索,又建立在对自然之谜的执着追寻上,而自然和人是在生命之中的,因此,丘特切夫对人与自然之谜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又集中表现对生命尖锐矛盾的反映。对生命各种矛盾的反映是丘特切夫哲理抒情诗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我感谢自然,使我感到了自己,感到了无数生命和非生命的历史;我感谢自然,感谢它继续给我的一切——诗和歌。这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紧迫的征战中,在机械的轰鸣中,我仍然用最美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是你的。——顾城《学诗笔记》我是仰慕着顾城这样虔诚的诗人的,每次读到他的诗,都会有种温暖的感觉。在他的诗里,我  相似文献   

15.
海子的诗歌创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命的自在言说,他的诗中充满了生命的元素,他的诗与他的生命不存在认识关系,生命与诗相纠结始终是海子创作的基本母题。麦子是海子诗中出现最多的、最平实质朴且深意藏焉的一个意象,它在海子诗中几乎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6.
咏月诗在李白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咏月诗或深或浅地反映出李白的内心孤独,这种孤独恰恰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主题。咏月诗以诗人和月亮这种既对立又关联的关系浓缩了自然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历史观念总会对比出生命个体的渺小和孤独,由此,李白的咏月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词审美中的情感介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主情的艺术,被公认为中国诗歌集大成者的杜甫,人称“诗圣”,而有“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之称的梁启超则说他是“情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又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情感是诗歌的灵魂。然而异彩纷呈的诗中情感方式也自然会是多样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惠特曼的战争诗主要集中在《桴鼓集》中,其战争诗通过战时情景、战地医院的图景、生命灵魂的沉思等多角度呈现出一幅战争的宏大画卷,为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入手研究惠特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诗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生命存在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自然上的人,获得自由、民主和平等是生存权力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是通向健全和平国家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人常常违背生态伦理而走向自毁或相互厮杀。死亡对于惠特曼而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战争诗中,诗人表述了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的主题。诗人在描写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揭示了对战争中生命的感知、认识,留给人性内心上的思考与警醒。  相似文献   

19.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20.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