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歧义结构单义项的认知理解频率往往是不平衡的。从语言认知角度分析单义项的认知理解频率,并根据这种频率的高低排出优势选择顺序,即意义优选。语言结构的意义要被认知和接受,至少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在句法上要“合法”,在语义上要“合理”,在语用上要“合用”。考察歧义结构每一个单义项的“三合”程度,就能分析出它们认知频率的对比情况,排出优选顺序。通过对大量歧义实例的考察和分析,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可作为优选意义的理论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话语”本身只具有抽象的特征,然而在语言运用中,人们通过隐喻认知方式赋予了“话语”它本身不具有的物理属性。人们对“话语”的隐喻认知大致有两种模式,当发话把“话语”当作一个音义结合的整体时,往往采用实体隐喻模式;当发话着重强调“话语”所表达的意义时,一般采用容器隐喻模式。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柏林和凯家提出的“语义特征普遍性”理论,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规律,从而论证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次序、语义场、范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象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
林化玲  李传芬 《现代语文》2001,(10):F003-F003
语言与思维有着本质的联系。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没有思维的认知活动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而“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因此,语言洲练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提高及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认知语用学认为“语境”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  相似文献   

7.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8.
林忠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27-129
生成语法将英语构式“NP+BE+NP”解释为“同义反复”;语用学从“量”准则的角度认为整个构式的意义是会话含义;文化语义学将其解释为该构式具有文化与语言个性,他们不一定在所有语言里具有同样的表达式,并企图用“语义元语言”来描写该构式。这些解释都没有关注该构式的意义特征,对产生构式意义的内在过程没有触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对该构式的语义、句法与功能特征做出统一的解读,它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非范畴化的结果,其内部机制为认知转喻,最后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讨了其在汉语的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9.
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主要为研究因认知关系改变而形成的辞格提供语言学的方法。首先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必有特征、可能特征和不可能特征三个概念,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表现形式。然后进一步论证所有因认知关系改变而形成的辞格在语言层面上的表面都是为了接纳一个不可能特征,并且分析了“零距/有距”、“隐含/显现”、“直接/间接”、“正向/负向”四种接纳的语义方式。最后,从辞格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出发评论了修辞研究中割裂装饰与本体的传统观念与“功能即形式”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从奥运吉祥物透视动物"形象"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形象”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一种以“形象”作比喻,来描绘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或抽象的哲理,为人的思维提供一个有形、有色的“形象”来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非语言交际手段。利用动物“形象”设计的吉祥物所传递的交际信息的解读受认知语境的制约,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关注语文生成活动与学习过程。语文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以“语言和意义”的具体教学活动,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从认知语言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试图对“语言和意义”给予新的解读,探讨在该理论框架下语言使用中意义建构的特征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英语歧义与幽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荷兰语言学家Kooij在《自然语言的歧义》一书中曾指出:“在日常运用中,歧义通常指句子的这一特性,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释义,而句中并不包含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旨在的或其它的含义。”当然,歧义不仅存在于句子之中。R.Kempson提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英国语言学家G.Leech和S.Lyons则用“语言项目”和“语言形式”泛指词句:“我认为‘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视角阐释日语动词"あげる"的多义性,来探讨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一个词汇意义可能"映射"一个或几个新的意义,而且所有意义及其所有用法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和随意的,它们在语义上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该语言单位意义的网络和链条.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着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心理状况。在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红”与“red”在联想意义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本文以《红楼梦》中“红”的使用及其翻译为主要语料,辅以汉英语言中“红”和“red”的惯用短语搭配,对比归纳出其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变异修辞包括辞格变异和非辞格变异两类,指的是刻意用偏离常规的方式运用语言材料以取得特定交际效果的现象。由于变异修辞是行文的非常手段,交际中其语言单位的原始意义须向动态的语用意义进行多层转换,其构建与解读更须依赖交际双方(尤其是接受方)的认知心理与状态,认知语言学自然成为分析变异修辞的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对变异修辞的发生、构建与解读机制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变异修辞的种种手法如同隐喻一样,“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概念的,行为的”,认知语言学对变异修辞的本质和运作机理具有极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视角阐释日语动词"あげゐ"的多义性,来探讨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一个词汇意义可能"映射"一个或几个新的意义,而且所有意义及其所有用法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和随意的,它们在语义上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最终形成该语言单位意义的网络和链条。  相似文献   

17.
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内部的认知因素和学习情景的因素是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变量。“几何画板”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数学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可以从“听”数学转变到“做”数学.它打破了传统的用尺规教学的方法,把动态的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个沟通几何图形和几何语言的工具,具有动态直观、数形结合、色彩鲜明、变化无穷的特点,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宋文 《现代语文》2006,(8):27-28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  相似文献   

19.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它对流行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任意性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它对人类进一步理解符号的本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揭示概念与认知间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顾玲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4):128-130
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模式专注于片面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话动,而“注重交际意义”模式忽视语言知识输入,容忍语言错误,也不利于外语教学,而“交际与语言知识并重”的外语教学模式,克服二者缺陷而吸取其优长,符合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有助于改变只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交际能力培养的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促进中国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