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2.
《落花生》一文用朴实无华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文章主题是关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吃花生都略写,只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些过程记叙清楚。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做人的人生哲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言简意深。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笔法,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结构相当严谨。  相似文献   

3.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落花生》是一篇优秀散文。作者许地山孩童时,他父亲许南英曾以“落花生”作比方,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给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以后,许地山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并以“落华生”(“华”“花”谐音)为笔名,勉励自己。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议花生、吃花生。重点写了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谈论花生的事。全家人的谈话中,父亲的两次谈话,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对话分两层内容展开:一是谈花生的好处与特点。当父亲谈到花生的生长特点时,与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用来说明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  相似文献   

5.
1 复习导入,直奔主题,引出“花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小时候的生活。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学生读了一遍《落花生》这篇课文、议了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后,老师就发问了:"你们是想做花生,还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7.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8.
看完《童年生活最甜蜜》后,我蓦地想到了辛弃疾的名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情不自禁地品味到小作者童年生活的甜蜜。在内容上,这篇习作可以说是精心组织材料。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小作者用墨如泼地只写了两件事:一件是种花生,“我”与小伙伴仿效大人在树林空地上种了一片花生,却被护林队毁掉了,于是,“我们”便找书记评理。当面论理不行,便趁上级来人检查生产之机,又揭书记的  相似文献   

9.
抓太阳     
写童年趣事,一定要围绕“趣”字做章。小陈这篇作的“趣”味就很浓,那些有趣的想法,有趣的做法,有趣的对话,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笑起来了。真是傻得可爱的童年啊![编按]  相似文献   

10.
一、《书塾与学堂》,是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写的自传体散文,叙述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作者写这篇散文的目的是什么呢?提示:这篇散文回顾了辛亥革命以前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作一次小结,对自己从幼年时期起所形成的思想进行自我解剖,从而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傲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二是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三是文章在详略处理上旗帜鲜明,"种花生"、"收花生"一笔带过,而将重墨用在体现主旨的"议花生"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四是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34)
周灵梅说:"童年是需要呵护、需要有人来引航的,我愿意做孩子快乐童年的点灯人,把一篇篇美丽的诗歌留驻在孩子的心田,把一本本有趣耐读的书带到孩子面前,把一次次美好幸福的体验带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生活更幸福。"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一篇文章,在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如果我们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解开这些问号,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就会更深一层。教学活动同样如此,适时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辨析,能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许地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回忆了小时候他们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事情,阐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12S):18-18
周灵梅说:“童年是需要呵护、需要有人来引航的,我愿意做孩子快乐童年的点灯人,把一篇篇美丽的诗歌留驻在孩子的心田,把一本本有趣耐读的书带到孩子面前,把一次次美好幸福的体验带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童年更快乐、生活更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简帧的《夏之绝句》是一篇很优美的描绘夏天生活的抒情散。它描绘了空旷悠远的夏天星梦幻般的童年感触。从全篇来看,作独特的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在平凡中见新奇.新颖而贴切的意象.妩媚的清词丽句在作的笔下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6.
一、组织学生围绕“议花生”质疑问难1.围绕“议花生”,你想知道哪些问题?2.帮助学生整理问题:①什么时间议花生?②谁议花生?③在哪里议花生?④议花生的什么?⑤议花生的结果?③为什么议花生?二、安排学生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能解决。2.小组交流。3.全班讨论。在讨论中明确下一步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即学生自己很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议”和“议的结果”两个问题。三、指导学生重点研读,解决疑难问题回.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  相似文献   

17.
“妈妈,我好想回到童年。”“丫丫,你才九岁,不正处于童年的黄金期吗,怎么还想回到童年呢?…‘我是想回到那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童年呀。”  相似文献   

18.
一、联系生活,开发课程资源教材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可供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推理、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曾记得,当我上完《落花生》这篇课文的第二天,我无意中发现同学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许多花生,上课时有的学生还偷偷地低着小脑袋在抽屉里剥花生吃……我当时并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没收他们带来的花生,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花生宴”,然后提高嗓门笑着说:“孩子们,开宴啦!”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津津有味地吃起花生来了。“这是我妈教我…  相似文献   

19.
《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呢?通过这一篇课文,我感觉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落花生》是人教版九义教材语文第八册中第五组的一篇记叙文,讲了作者一家在过花生收获节时。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学习本文,要使学生受到“做怎样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