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系词在后的判断句汉语判断句自使用系词“是”字以来,“是”字的位置一般处于主语和表语之间,其格式是: 主语 是 表语我们在敦煌变文里,看到一些判断句,其中系词“是”字却置于表语之后,形成如下格式: 主语 表语 是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的"谁为"都属于"谁宾语+为"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谁为"都属于"谁主语+为"式。先秦时期,所有的"为谁"都属于"为系词+谁表语"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为谁"都属于"为+谁宾语"式。也就是说,从先秦到唐代,"谁宾语+为"式由盛转衰,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为+谁宾语"式从无到有,成为常式。这种现象表明,发展到唐代,"为"的疑问代词宾语"谁",后置化历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3.
反意疑问句由“陈述句+附加疑问句”构成,附加疑问句常常表示反意,因此附加疑问句通常被称为反意疑问句。附加疑问旬由“助动词/情态动词/系动词+ 主语”构成,它们需要与陈述句的动词和主语对应。如果陈述句的主语是名词,附加疑问句的主语要用相应的代词替换。反意疑问句是高考经常考查的语法项目之一,考查的重点是:祈使句和含有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及句尾的附加成分等。  相似文献   

4.
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因为它是从句,因此具有句子的结构特点(即拥有: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又具有名词性特点,可以在复合句中整句充担主语、宾语、表语或同位语。名词性从句是中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主要考点之一。我们必须弄懂和掌握以下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使用符号的说明: ( ) (1)表示注释。如“愿”+宾语(主谓词组)这里用来注释句子成分由哪类词充当。 (2)表示可以互相替代的词语。如:主语+“庶几”(“庶”、“幸”、“尚”+及物动词+宾语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双宾语”?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可以接两个宾语,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宾语叫间接宾语,指物的宾语叫直接宾语,这两个宾语合起来称谓“双宾语”。通常情况下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其句型为: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有时也可把间接宾语置于直接宾语后,此时间接宾语前需加介词  相似文献   

7.
蔡静 《考试周刊》2009,(14):49-52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日语的他动词句的意义构造和特征。一般来说,在日语中由他动词构成的他动词句的主语都是句子的动作主体。表示对宾语的有意识的动作.并引起宾语一定的变化结果。但实际当中有很多句子并不一定和这个他动词句的基本意义特征相一致。有些他动词句的主语并不是有意识地行使该动作,有些主语则根本不是该动作的真正主体。所以作者在搜集了大量例句、参考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日语他动词句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其具体的意义和构造的特征.以及与其基本的意义特征到底有何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中,当句子的主语较长而谓语部分又较短时,常用It作形式主语放在句子开头而把真正的主语——不定式、名词性从句放在其后,以便使句子保持平衡。其次,一些及物动词后面常跟"宾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或名词)",当这个  相似文献   

9.
温陆枫 《英语辅导》2001,(10):16-16
1.both,either,neither.both指两个人或事物,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作主语同位语时放在系词后、实义动词前。  相似文献   

10.
刘光明 《学语文》2005,(5):43-44
在古代汉语中,名词除了作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外,还可以作“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而施动,是以“名+宾语”的结构形式,表达“为+宾语+相应动词+原来名词”的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1.
在《诗经·小雅》中的145个“其”字句的基础上(重复出现不计),探讨“其”字的用法规律。“其”字作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在句首时全部是代词,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在句中作代词时多是修饰名词的定语;作副词包括程度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作虚词时是助词、连词和语气词,作语词只有一例。  相似文献   

12.
This essay examines aspects of Tom Paine's “vulgar” style by compar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and diction of Common Sense with that of four other pamphlet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It concludes that Paine adapted his prose style to the popular audience, in part, by avoidance of noun modifiers and overly long subordinate clauses, and a preference for uninterrupted subject‐verb‐object sentences, active verbs, and forms of “to be.”  相似文献   

13.
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跟名词作主语、宾语是不同的,先秦汉语动词作主语、宾语有四种不同情形:动词作主语、宾语;动词作主语、宾语后活用为名词;动词作主语、宾语时兼有名词性质;动词跟作主语、宾语的词是不同的单位。因此,先秦汉语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就少一些。  相似文献   

14.
名词的空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态语言常以数的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现代汉语以量词形式表现出来,不同的量词显示出名词空间性的强弱差别。句法位置对名词的空间性有重要影响,主语句法位置能够充分地保持名词的空间性,事例句的宾语位置会强化名词空间性,事类句的宾语位置削弱名词的空间性。定语句法位置名词空间性的强弱与定语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怀疑”的词义、宾语和句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疑”一词的多义造成了“主语+怀疑+陈述小句宾语”的句义模糊。影响词义选择、句义理解的因素有两类焦点、概率和礼貌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谓词性主宾语句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但当时能够用作主宾语的限于动词,形容词的这一用法出现得相对较晚。先秦时期谓词性主宾语句已基本定型,现代汉语谓词性主宾语句中的判断词“是”、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大部分终始动词在先秦汉语中都没有出现。据粗略考察,在谓词性主宾语句中,“是”出现于汉末,但唐宋时它才被大量使用,主要的明示动词、形式动词以及终始动词一直到晚清、民国时才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7.
等式句与对等句是两种从形式上看上去极为相似的句式。然而如果对其进行语义分析 ,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文章试图从句子中名词词组的指称关系、句子的客观真值性 ,句中系动词的形式及其语义功能等方面对等式句与对等句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的形成有这样一个路径:一是它需要出现在“名动。+名则动+名动2”语境中,二是“名则动”与“名动。”关系疏离,三是“名动。”隐去,且“名则动”与“名动:”形成逻辑上的关联。“名则动”中主谓同词的“X则X”结构往往有一种弱化语义的力量,即说话人借“X则X”结构消减了“X”的语义分量,使“X”在句子语义结构中处于次要的位置。“名则动”结构蕴含有说话人的推断义,其假设和让步义是整个复句结构赋予的。  相似文献   

19.
谓语动词与其相临近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一致性的原则适用于 :“Therebe”句型 ;有Ei ther…or…连接的两个主语 ;由Neither…nor…连接的两个主语 ;由Notonly…but(also)…连接两个并列主语 ;以及由Not…but…连接两个并列主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古代韵文句式灵活多变,修辞蕴涵极为丰富,其中的名词性语句就很有特色。古代韵文中名词句的营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一、用动作的施事、受事或当事代替动作而形成名词句;二、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谓词性词语隐藏在名词性中心语的定语中而形成名词句;三、隐去明喻、暗喻中的喻词而形成名词句:四、借鉴绘画式手法建构摹景性名词句。由以上方法所营构的名词句都有其独特的修辞美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