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对上古八部代表性的典籍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总结归纳了整个上古汉语介词的基本面貌;并从系统的阶段性、系统的适应性两个方面揭示上古汉语介词向现代汉语介词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上古汉语的范围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就从先秦到西汉时期范围副词的使用和发展状况进行功能描写和历时的比较,以期对这一阶段范围副词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虚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文献具有保持语言原貌、时代地域明确的优点,研究上古汉语虚词时,应以出土文献为基本语料,以传世文献为旁证,这样会在上古汉语虚词研究方面得出更为可靠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从中国传统化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汉语中白系词族化蕴涵的成因,并具体论述了白系词族丰厚而又独特的化蕴涵。  相似文献   

5.
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事件整合类型学理论研究上古汉语,对72个移动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上古汉语移动动词的义项中,携带离开、到达、路径等各类途径信息的占绝对优势,因此,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个具有构架功能的移动动词系统,是动词构架语言.同时,我们还发现,上古汉语的使用者,在认知一个运动事件时,更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其来源或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上古音研究三派的基本思路作了历史回顾,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观念把音韵学提高到当代音系学的水平.用流音韵尾音节来解释去入合用和去声的形成.考定5对长短元音;以短a为出发点安排75个古韵.  相似文献   

7.
上古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最明显的差别在用字不同。如第一人称代词,现代汉语只有“我”而上古汉语除“我”之外还有“余、予、吾、台、朕、印”等。《尔雅·释诂》就说:“印、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第二人称代词,现代汉语只有一个“你”(有时用敬称“您”),而上古有“尔、汝、女、若、而、乃”等。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用“他(她、它)”,上古和“他”大体相当的有“其、之、厥、彼”等。  相似文献   

8.
时间复句是上古汉语复句系统中的一个类别,它包括时间分句和正分句两个部分,时间分句主要表达与正分句所述事件有关的时间意义.上古汉语时间复句多为无标记的意合式,其时间分句包括普通句式和特定句式两种;也有不少有标记的形合式,根据标记的特点,可分为单标式和双标式两种.着眼于时间分句对事件时间的表达方式,可把时间复句分为时间背景类时间复句和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两大类,前者包含直陈式和含蓄式两个次类,后者包括同时、先时和后时三个次类.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蒙授汉语高考改革以来,来自教学一线的抱怨声从未停止,汉语教师们常常在反思汉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课标强调"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出"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到"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如何将要求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汉语教师们众说纷纭,有人主张,以篇章教学为主,强调挖掘文本,品其语言,品其感情,品其风格,品其文法;也有人建议字  相似文献   

10.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11.
12.
月相词语义上是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来表示一月之内的不同时间。上古时期的月相词十分丰富,共有18个。这些月相词在上古内部不同时期有一个词汇更替的过程,从与"霸(魄)"相关的月相记时体系逐渐过渡到以"朔、晦、望、弦"为主的月相格局。  相似文献   

13.
“其”字在上古时期,含义颇多,用法较广.它既可以作为动词、代词,也可以用作副词、连词或助词.另外,还能作为词素,构成新词.因此,它的含义不易为人们所理解,用法也难于掌握.所以曾有人怀疑过它的词性不稳定,类别难归属.关于“其”字的用法,前人和现代的语法学者都有过不少论述,本文不打算作全面的探讨,只就其中较有争论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能否充当主语的问题在现代出版的不少语法著作里,一般都认为,古代汉语作为代词的“其”字,只能充当领格定语,不能作为主语.这好象已是公认的定论.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里说到:“‘其’字专作表领属的加语用”,“就句子里的功能说,‘之’和‘其’各有限制,这两个词没有一个能作句的主语”.又如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汉语史论文集》,刘景农的  相似文献   

14.
王力将《诗经》时代的韵部概括为三十部,但三十部的归字问题常常出现分歧,“莽”字便是其中之一。针对将其归于鱼部还是阳部这一问题,学界前辈各抒己见。综合考察上古时期的双声叠韵、中古时期的用韵情况以及谐声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得出“莽”在上古时期应归入鱼部的论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述上古汉语,主要指殷商至秦汉间的书面语。商代文献之载体如甲骨文金文等已趋成熟,由甲骨文上溯,古文字的出现至少有千年之久。无视商代文献之前的书面语——姑称作早期上古汉语,则不能反映上古汉语的全貌。早期上古汉语是古汉语书面语草创时期,它是承袭更早的尚无文字的古老口语…姑称作远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对此亦不能忽视。本文讨论的上古汉语会涉及早期上古汉语和远古汉语。  相似文献   

16.
从《周易》、《诗经》、《山海经》等书所见“谓语+主语”格式看,上古汉语存在谓语在前、主语置后现象,不同于一般所谓“主谓倒装”句。《周易》“谓+主”格式的特点是以单音动词作谓语前置为主,《诗经》是以重叠式及连绵式形容词前置为主,《山海经》的特点则是单音形容词作谓语前置。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现代汉语课的教学中发现.由于藏族学生汉语底子薄、教师配备匮乏、教材和实际脱节等原因.现代汉语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注重研究能够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方桂构拟的上古汉语复声母主要包括“基本辅音+介音”与“s-词头的复声母”两种类型,我们通过对李方桂复声母体系的全面考察,认为李方桂对上古汉语复声母的构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音变规则不一致、构拟结果存在冲突、对谐声关系的考察不全面、-rj-复合介音的设立不合音理等。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是否存在复辅音声母学界仍存争议,对研究材料可靠性的质疑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将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研究所依据的8种材料归纳为内证材料、外证材料两类,并对不同研究材料的性质、重要性、研究价值与使用问题等分别进行评述,以指出目前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学说仍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终”、“死”、“没”、“人”、“言”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向积极方面偏移。从这些词的词义特征和语境特征来看,偏移的词义是一种隐涵义,是语用推理的结果,没有成为词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