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曲哲 《华夏星火》2011,(6):24-26
农业部农情调度专家分析,预计今年夏粮收获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冬小麦预计单产高于上年,有望实现连续8年增产。  相似文献   

2.
宋海呈 《今日科苑》2007,(22):126-126
一、2007年度秋棉特点(一)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略有上升,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200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22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8年海西州提出"适度发展枸杞产业"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思路以来,全州上下采取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等有效措施,不断延伸枸杞产业链条,柴达木枸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枸杞产业综合效益得到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州枸杞种植面积已达47.8万亩,其中采果期面积31.4万亩、盛果期面积30.3万亩,较上年增加5.57万亩。2015年枸杞总产量达5.81万吨,产值21亿元;2016年预计枸杞总产量达6.4万吨,产值25.6亿元。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8
科技支撑粮食单产创新高——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悦来灌区总面积41.47万亩。灌区现有干、支以上渠系建筑物69座,其中闸20座,桥31座,渡槽2座,涵洞16座,这些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工程损坏严重,影响田间正常供水,而且排水沟渠断面宽窄、深浅不一,排水效果不好。灌区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之后,改善水田面积16.48万亩,可使本灌区粮食总产量达16.31万吨,预计年增产粮食5.84万吨,可为国家增加优质商品粮5.22万吨。同时项目实施后,可使当地人均净收入增加1780元/年,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7.
人海 《华夏星火》2005,(2):29-29
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件”,这对于中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产生多大影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称,中国超级稻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预计要到2006年。他用数据说明,超级杂交稻以亩增产150公斤、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未来每年将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8.
土地资源形势严峻我国是土地资源大国,又是土地资源小国。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只有12亩,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均耕地1.2亩,为世界人均的1/4。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沙漠与沙漠化面积已达153.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5.9%。预计今后10年,沙漠化...  相似文献   

9.
今年,日喀则地区按照“一产上水平”的战略要求,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高产创建示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狠抓了种植业生产工作,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地区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7.76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81万亩,比去年增加0.61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82万亩,  相似文献   

10.
神东公司从1990年开始进行矿区的固沙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和园林绿化建设,至今已有整整15个年头,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6万亩,其中固沙造林和水土保持面积达14.9万亩;小区、庭院园林绿化面积达11000亩;园林绿化树种6.47万株;绿地面积2100亩;观赏花卉40486平方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的增加,病虫灾害也渐渐多了起来,种类、数量日益增加,危害也日渐严重。为此,我们对矿区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和防治研究,初步发现园林病虫害种类约有67种,其中虫害51种,病害16种,危害严重的有35种。  相似文献   

11.
戴继霞 《华夏星火》2005,(3):141-142
近几年来,安徽省定远县农机推广站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致力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截止2004年12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6万千瓦,各种拖拉机达到9.5万台,各种配套机具达到19.5万台,推广机耕面积达到165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72万亩,机条播面积达到72万亩,深耕、施耕、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抛秧等新技术有了较大面积的推广,针对具体县情,笔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全国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2458万亩,增幅近30%。农业部从2002年起,以旱作地区为重点在全国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10年期间应用面积增加了100倍,2012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超过1亿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拥有草地面积123077.91万亩,可利用的草地为82500万亩,占草地面积的67%;拥有牲畜2400多万头(只),出栏率26%。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56万亩,其中粮食254万亩、经济作物66万亩、饲草36万亩。文章分析了西藏特色产业按国际标准认证技术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瓜类产销现状 我省两瓜种植面积近两年一直稳定在200万亩左右,总产量450万吨,商品量380万吨,总产值16亿元左右。其中西瓜种植面积120万亩,产值9.2亿元上下;甜瓜种植面积80万亩,产值7.6亿元。年两瓜出口量3万吨,创汇额2400万元左右,瓜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6.5%,而我国瓜类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42%。  相似文献   

15.
吴鹏 《科协论坛》2008,(1):45-46
沙芜乡地处福建省清流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全乡辖5个行政村,906户,4200人,行政区域面积1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山地面积16.3万亩,库区水面2.2万亩。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我国建设中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开荒重点省区。全省宜农荒地面积1.13亿亩,几乎等于现有耕地面积。在宜农荒地中,甸子地面积占54%,约有0.61亿亩,而且分布较广(图1),其中大兴安岭地区1913万亩、呼伦贝尔盟1596万亩、黑河地区874万亩、合江地区398万亩、伊春市291万亩、牡丹江地区243万亩、嫩江地区237万亩。因此,如何开垦利用好甸子地是很重要的。我们于1973—1977年对该地区荒地  相似文献   

17.
滴灌     
一、滴灌近况 滴灌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化的灌水技术。它是利用低压管道和滴头,把水和液态肥料自动地输送到作物根系发达的土层上,满足作物的需要。1965年澳大利亚开始试验滴灌,1974年发展到15万亩。1970年,美国开始建立第一批经营性质的滴灌系统,灌溉面积约9000亩。1974年发展到45万亩。根据1974年资料,美国每年滴灌面积增长75~100%,并且打算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滴灌面积增加到130余万亩,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滴灌面积的总和。为此,美国在许多大学设立了滴灌方面的课程,开办了专修班,也有许多专家从事  相似文献   

18.
乐贤镇位于内江城郊,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足4000亩,总人口1.7万人,农业人口仅0.95万人,人均耕地0.42亩。近年来乐贤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背靠雨润集团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来抓,收效明显。2001年全镇生猪出栏9297头,比2000年增长63%,实现增加值198万元,增加纯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增加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土资源状况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1985年全国减少耕地2390万亩,1987年减少1162万亩,1987年减少1226万亩。近2年耕地减少的势头有所缓减,但仍有300万亩以上。解放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扩大近1倍。东北、华北、西北沙漠化面积约占10%以上。据联合国分析资料,全世界约有35%以上的土地处在沙漠化威胁下,每年有2000万ha耕地沙漠化。同样,我国约有6000万亩耕地,7000多万亩草场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下。我  相似文献   

20.
贺兰山东麓中段从南部山关口至北部大武口沿山公路以西海拔1150米以上地区为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区,面积约20万亩,沿山公路以东海拔1150米以下地区,面积50万亩,除西夏王陵景区、空军基地及山前薄地外,可开发利用的面积约40万亩。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已成了建材之一的砂石主要供应基地。1995年以前每年平均采空面积达1500亩,到1998年降至500亩。只采不治留下了大量采空区,严重破坏了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