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在欧洲,这种结构迟至十四世纪才出现,就是法国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700多年,并且早已毁坏。一、制作材料:1.泡沫塑料平板(包装类废品);  相似文献   

2.
赵州大石桥本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是隋朝石工李春设计的。建造的时间约在公元600年至610年之间。全桥长50.82米,宽9米,跨径37.37米,拱的弧矢7.23米。桥的结构不仅有高度的科学性,而且艺术价值也很高。桥的跨度大,弧形平,特别是“敞肩拱”(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敞肩拱”减轻了石桥的压力, “敞肩拱”增加了泄洪量——“敞肩拱”有实用价值;“敞肩拱”打破了弧形线条的单调,使石桥的结构显得空灵、美观,“敞肩拱”还体现了对称的美——“敞肩拱”有美学价值。大拱、小拱的边缘都有两、三条平行的“起  相似文献   

3.
八月二十二日手书拜悉。敝作中“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一语,对赵州桥而言,“结构巧”指的主要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因为在这以前,大拱的两肩,都是用石料或土石填满的,名为“实肩拱”,而赵州桥则是首创的“敝肩拱”,其优点文中已说明。  相似文献   

4.
《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文中这句话蕴含了赵州桥设计与修建的智慧和历史价值,是学生在文本内涵理解上的难点。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对赵州桥的独特建造特点及其好处有了明确的认知,感悟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5.
引言激兴.本课启始可利用课文赵州桥的插图,让学生欣赏它的壮美姿态;随后介绍广为流传的河北民歌:“赵州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学生兴浓之际,再加一把火:欧洲建造石拱桥居领先地位的法国,一一八一年才修建的亚维浓桥,不过是实肩式的,到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     
赵州桥与现代建筑郭治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拱形物体能承受压力的性质,在东汉古墓中已有"拱"式结构,而现存的赵州桥更是拱形建筑的奇迹.赵州桥不但有个弧形的大拱,而且在桥肩有4个小拱.当山洪暴发时,小拱可以把洪水泄走.赵州桥坚固的秘密正在拱上:弯曲的形状使石块与石块之间都有压力,彼此挤紧不动,把压力传到桥墩上,使桥梁和  相似文献   

7.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本组课文,要着重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8.
陈杰 《湖南教育》2007,(3):33-33,42
在进行《赵州桥》第二自然段探究学习时,我问:“你觉得赵州桥与我们现代的桥相比,最大的创造性在哪里?”意图当然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学生开始交流讨论。忽有一“愣头青”提问:“老师,要是台风来了,会把赵州桥搞垮吗?”“哈哈哈”这一问引来全班一阵轰笑。  相似文献   

9.
弄清联系·强化训练·理解内容——《赵州桥》教学设计□江苏溧阳市教师进修学校郭根福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第3课《赵州桥》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着重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本课时,要引...  相似文献   

10.
《赵州桥》一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与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其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一、资料交流,初步了解桥的设计特点课前布置学生交流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图片或播放纪录片《赵州桥》,初步了解赵州桥的建筑设计特点。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作铺垫。二、渗透学法,明确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课文的第二、三段分别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是课文的重点段。紧扣这两段内容,采用“举…  相似文献   

11.
《赵州桥》这篇说明文,通过介绍赵州桥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弄清赵州桥的特点;认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观察插图,结合课文,弄清特点。引导学生观察:1.这座桥外形象什么?  相似文献   

12.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在北方,乡间的男女老少或许都会熟悉这句歌谣,它将北方的四大胜迹串在了一起,而赵州桥就是其中一处。1961年,赵州桥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10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赠牌纪念。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的“问题争鸣”栏目中,刊登了陶明国老师撰写的《找准〈赵州桥〉的中心词语》(以下简称《找》)一文。文中,陶老师首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否定了“雄伟”是《赵州桥》一文第二段的中心词语这一普遍看法:随后,抓住重点句加以分析,得出了“设计”一词才是第二段当之无愧的中心词语,也是全文的中心词语这一观点。否定“雄伟”是中心词,这一点,我也认同;但对“设计”一词是第二段乃至全文的中心词这一说法,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以前讲《中国石拱桥》一文,是先出示赵州桥与泸沟桥的挂图,让字生借图理解文意,叫“看图读文”。这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极思考、深钻课文,预习时布置学生看文绘图,即:读懂文章,根据文中对两座桥的结构特点的说明,绘出赵州桥和泸沟桥的侧面图。后一种作法对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要求比前者高多了,学生受到的思维训练也强多了。如:“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句,学生因为不懂“两肩”,于是有的把小拱与大拱并排地画在地面上,有的竟画在大拱的拱圈中间。课堂上教师启发学生理解了“两  相似文献   

15.
韩蕾 《四川教育》2000,(2):59-59
【评析】《赵州桥》这篇课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着重讲了赵州桥的特点。通过赵州桥建筑造型的雄伟坚固。装饰图案的精细美观。说明赵州桥的科学价值——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教学本课。一要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二要让学生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教学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时、空优势。让赵州桥出现在学生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赵州桥》(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 )是一篇说明文 ,全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基本情况 ,重点说明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赞叹和对这一宝贵历史遗产的赞颂。就说明文而言 ,本文的语言有其独到之处 :用长句子说明时 ,有的明白准确 (如第一段第一句 ) ;有的全面周密(如第二段最后一句 ) ;有的细致入微 (如第三段第二句 )。短句子则有的简练 ,有的生动 ,有的承上启下 ,使全文各段珠联璧合。另外 ,由于作者对赵州桥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和以设计者李春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 ,使得文中语言又充满了感…  相似文献   

17.
韩香芬 《考试周刊》2013,(99):68-69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江苏省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便刮进了各县市的学校,各学校纷纷响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字眼频频出现在一些报纸杂志中.“示范课”、“公开课”也成为一种时尚。我也和我校的一些老师听了本校的和其他学校的“公开课”,听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了看法和反思,希望与各位分享。问题一:逢课必“情境引人”,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案例:某教师在讲抛物线方程时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赵州桥吗?想不想看看?”同学们回答:“想。”老师立即打出赵州桥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赵州桥的图片+知识新授.其次是赵州桥的图片+例题,再次是赵州桥的图片+巩固练习.最后还是赵州桥的图片+总结。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外.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赵州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课文短短的几百字既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又介绍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凸  相似文献   

19.
整体感知〕1 运用投影或图片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2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凭借汉语拼音 ,边读书边认识、记忆生字 ,读通课文。3 反馈。①指名分小节朗读 ;②按要求说句 :赵州桥是(如 :赵州桥是河北省赵县河上的一座石拱桥 ;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赵州桥是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设的 ;赵州桥是隋朝建造的 ,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赵州桥是一座、、的石拱桥。(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雄伟”、“坚固”、“美观”三个词语 ,填入句中。)4 讨论 :哪里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让学生分别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相似文献   

20.
陈杰 《师道》2007,(1):35-36
《赵州桥》(浙教版第七册第一课)第2自然段进入探究性学习阶段时,我在四年级(2)班教学,出示探究主题:“请你从课文中找找,哪里写出了赵州桥坚固的特点?”没想到,对这一问题学生丝毫提不起兴趣,只有几个孩子在“撑场面”式地做答,课堂陷入沉寂的尴尬境地。课后我陷入了沉思……第二天,在四年级(1)班教学,我改变了原先的提问:“你觉得赵州桥与我们现代的桥相比,最大的创造性在哪里?”意图当然也是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比头一天的孩子浓,他们围绕“一个大桥洞,四个小桥洞特殊设计”的优点,围绕“全部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