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奶、爸爸、妈妈请不要各唱各的调文/方明林兰小朋友4岁,聪明伶俐。全家人都很喜欢她。但近两年来,家里人经常为孩子的事闹矛盾。妈妈主张对女儿要从小严加管教;爸爸则主张放手任其发展;奶奶呢,又是娇惯、溺爱和百般呵护。真是各唱各的调,以致兰兰身上有不少毛病...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长期把孩子托付给祖辈抚养。“隔代亲”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如今每个家庭都只有一根独苗。祖辈对孙辈的爱常常会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这种缺乏理智的爱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的。但是,邻居张爷爷张奶奶对孙子宇宇的教育,却使我们看到了隔辈人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3.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正>中班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乐乐的奶奶找到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乐乐的爸妈离婚了,监护权判给了爸爸,但爸爸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孩子在家总是哭着要找妈妈。乐乐的爸妈离婚前,经常打骂和争吵,使家庭气氛十分压抑,孩子都看在眼里,到现在还走不出阴影,希望我能多开导开导他。  相似文献   

5.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那么独生子女,使家长倍感孩子的可贵,家长的普遍心态是生活上宁可自己苦点,也让孩子少受委屈,学习上则竭尽全力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给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宠爱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孩子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他们在家庭中被过度溺爱。这种对孩子过分的照顾和宠爱,使孩子失去了必要的锻炼机会。另一种情形是,家庭对孩子期望太多,造成孩子压力过大的伤害远大于溺爱,  相似文献   

7.
题1 四岁的男孩向爸爸要象火柴棒那样的小木棒,他知道火柴是不好玩的。爸爸就从盒子里拿出火柴,把火柴头削掉后给了儿子。奶奶批评爸爸说:“你怎么能损坏火柴呢?”妈妈听到了,又批评奶奶:“你怎么这样说呢!一盒火柴不过值一个戈比,算得了什么!”奶奶反驳说:“这决不是一个戈比的问题,而是怎祥爱惜东西的问题,火柴不是给孩子玩的,不能降低它的使用价值。”男孩听了奶奶的话,把火柴棒放在一边,对奶奶说:“奶奶,您给我买小棒,好吗?”奶奶答应了。第二天,奶奶把买来的小捧给了孩子,男孩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8.
盲伯父领养了4岁的我我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红旗行政村,4岁时,妈妈就因患乳腺癌去了另一个世界。妈妈的去世对爸爸的打击很大,他患上了偶尔神志不清的毛病。不久,爸爸向爷爷、奶奶和伯父提出要离家外出,遭到他们的一致反对。妈妈活着时,爷爷、奶奶和伯父就非常疼爱我,他们见我已失去妈妈,更不希望我失去爸爸;当时我爷爷、奶奶的年纪都大了,身体都有毛病,而伯父自己又是个全盲的人,可爸爸最后还是离家出走了。那天,爷爷、奶奶又大哭了一场,伯父怀抱幼小的我也连连唉声叹气……一年后,爸爸出人意料又回到了家里,爷爷、奶奶和伯父都…  相似文献   

9.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0.
出示"王牌"     
孩子考了零分,爸爸气势汹汹拿出鸡毛掸子,妈妈抱来一大摞参考书,孩子竟然理直气壮地拿出手中的"王牌"--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看看这一家子,孩子不爱学习,爸爸简单粗暴,妈妈盲目加压,爷爷、奶奶、姥爷和姥姥过度溺爱,竟成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挡箭牌.如果这些家长有一点科学教子的意识,学一点教育孩子的知识,也不会陷入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一般条件都较优越,过分优越的环境不但没有把孩子培养好,反而使孩子养尊处优,其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比较差,很难面对困境。专家呼吁:从幼儿开始就要对其进行挫折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孩子健康成长。一些自认为懂得挫折教育的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等。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不吃饭,只要饿他一顿就能让他乖乖地去吃。但问题不是那样简单,现在的孩子摸透了家长的心思,自己不吃…  相似文献   

12.
思念     
有一句老话叫“落叶归根”。老人们总是希望死后能被葬在故乡。所以奶奶去世后的第二天,我们便把奶奶和爷爷的骨灰一块儿带回了老家——保定。坐在去保定的车上,手捧着奶奶的遗像,我思绪万千。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儿,从小就受众人的关爱,奶奶对我更是疼爱有加,但她对我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理智的爱。奶奶从小就教育我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独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我披着曙光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小张远远望见我,跳下车和奶奶打个手势就跑过来:“老师,今天我自己穿的鞋。”我顺手抚摸一下他的头,伸出大拇指:“哇塞,你真了不起!”小张心理得到了满足,一蹦一跳地跑进了教室。看着小张的背影,我想:这孩子变化真大。看刚入园那会儿,谁会相信他有今天的活泼可爱?无怪乎人们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那时他由爷爷、奶奶抬着送来,像只受惊的小鹿躲在奶奶身后,怎么也不肯见人。原来他还未满周岁就失去了爸爸,继而妈妈又改嫁而去。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命苦,平时疼爱有加,那真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相似文献   

14.
娜娜虽然只有6岁,却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里的每个人。父母工作忙,经常出差,就把娜娜放在爷爷、奶奶家,长期由老人照料。娜娜和爷爷、奶奶特别亲,反倒和爸爸、妈妈显得有些疏远。这也不奇怪,孩子嘛,和谁在一块呆的时间长,和谁自然亲  相似文献   

15.
上初一的女儿非常懒惰,在家什么事也不做,吃完饭把碗一推,换洗衣服往水池旁一堆,什么事都要家长催。我们说她,她还振振有辞:“我去学习了,这些事你们帮我做了。”我想这跟她小时候,爷爷奶奶对她的溺爱有关。我该怎么教育她呢?安徽太湖贾光娟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而在家庭里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不少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百般迁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特殊化的种子。久而久之,就强化了孩子们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目中只有他们自己,逐步滋长起自私、任性、依赖和…  相似文献   

16.
那么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陈怡想起这些,心就抖个不停,所以她从小就在人前少说话,做人尽量随和。挑剔的可怕就是让人毁灭自信。陈怡在学校里学习虽然很好,但她自卑,做过的事情还好后悔,不管是往谁面前一站,她都觉得比人低一头。形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奶奶和爸爸,他们从小就举着一把无情的砍刀,把她的自尊砍得七零八落。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亲还能包容下另外一个女人吗?  相似文献   

17.
有这么一幅漫画:一群动物准备把一车的南瓜拉回家,大雁老鹰拼命地往天上拉,鱼儿小虾吃力地往水中拉,山羊灰兔埋头往前方拉,结果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南瓜却一动也不动。在我们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这样的现象也不少!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溺爱他,亲戚朋友关爱他,做父母的疼爱他,但由于认识上的差异,方法上的不一致,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特别是现在“四二一”家庭、重组家庭日益增多,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尤其要重视一致性原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引导、教育好孩子。杨军读四年级,一天放学回家他告诉妈…  相似文献   

18.
家庭的各个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一致的态度,倘若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抵触,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这么一个家庭:爸爸教子甚严,但方法简单粗暴;奶奶娇惯、袒护孙子;妈妈的管理则是时紧  相似文献   

19.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帮助家长弄清十个问题: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优秀的人;不要只重视家庭教育而忽略家长教育;弄清如何爱孩子;分清溺爱和真爱,宽容和纵容,表扬和鼓励,放手和撒手;宽严有度与宽严无度;家庭中爱人和孩子谁重要;改变问题孩子先改变父母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