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完混合物的分离后,小翔同学觉得头脑中有一些模糊,于是,他带着一些问题前去请教王老师.下面是小翔同学与王老师的对话: 小翔 王老师,我在遇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这类问题时,经常对采取哪种分离方法搞不明白,怎样才能正确选择分离方法呢? 王老师 你提到这个问题,说明你还没有正确把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适应范围.一般说来,当分离或提纯可溶性固体与难溶性固体组成的混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王老师,长着又长又顺的头发,笑起来的时候眼睛眯成了月亮一样弯弯的,看起来很温柔。(先写老师的长相。)王老师十分爱笑,同学们有时为了逗老师笑,故意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老师看到了都会开怀大笑。但有一次,王老师却没有笑。那是一次公开课,王老师点名让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可这个同学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真的不会,反正是结结巴巴的,说了好多遍都说不清楚,这时班里的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弄得那位同学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实验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坛新秀王老师来浙江省嘉兴市上《谦让》(第四册)一课,在课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王老师说:“上海的小朋友听说王老师要来嘉兴上课,特地赶制了一些精美的日课表,让王老师转送给大家。”接着,王老师让小组长分发给同学,结果少了一张。于是最后一个领到日课表的同学和小组长  相似文献   

4.
这天上课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下面各题(:1)273×37=()(2)273×74=()(3)273×111=()(4)273×148=()(5)273×259=(()6)273×333=()你能找出规律吗?请直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十分钟左右,小翔举起了手。我一看他的答案,全对了。半节课过去了,只有十来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表扬了小翔同学。话音刚落,他的同桌就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他用计算器了!”这时,教室里一片混乱。有学生说“:怪不得这么快,没什么稀奇的!”“他用计算器老师还表扬他,那以后我们也用计算器了”……“同学们,老师建议先让小翔同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教室里马上静…  相似文献   

5.
小翔:老师,以前每个单元的习作,总告诉我们具体要写什么内容,这次习作为什么写什么都行?老师:现在你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过去你们已经学会了各种类型的作文。这次习作,就请你们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小翔:太好了!我想编个科幻故事行吗?老师:行!(小翔拿笔就写,被老师制止。)老师:小翔,别急。老师先考考你,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各种类型的作文应该怎样写吗?小翔:这个难不倒我。写人的文章要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记事的文章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按顺序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写…  相似文献   

6.
林吴霞 《小火炬》2012,(5):26-26
我的数学老师姓王,可在我的心目中,她姓"美"。王老师,她长得美。个性的发型,自然的淡妆,苗条的身材,圆润的脸庞。而且她的身上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问她有没有喷香水,还不承认呢!王老师,她穿得美。不论东西南北风,想知道时下流行什么,只要看一下王老师的服装你就知道了。王老师的服装,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我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科任及班主任老师也换了许多,但是使我最难忘的要数三年级教语文的王老师了。王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她平时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对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她也不严厉叱责利歧视,而是耐心地辅导。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常常在数学活动课上讲述一些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让越来越多的同学迷上了数学.  相似文献   

9.
计亚萍 《教书育人》2005,(12):38-38
在一次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插嘴”现象的集体教研活动中,王老师说:“有的班学生的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总是打断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其他老师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我的姑婆在学校附近卖菜。听姑婆说,王老师买菜总是斤斤计较,每一次都要讨价还价。有一次,王老师去菜市场买菜,看见菜堆旁有一枚两分钱的硬币,便把它捡了起来。硬币上面都是泥土,显然是被那些瞧不起两分钱硬币的人踩上去的。王老师把硬币上的土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给了姑婆。姑婆心想:王老师﹃长得那么漂亮,打扮得那么洋气,没想到这么小气。还有一次,班里有一位同学的爸爸出差回来,给王老师带了一些我们这儿买不到的教案。这些教案差不多值60元钱,可是王老师身上只有50元。她把50元给了同学的爸爸,说:“谢谢你,不过还差几元,过两天给你送去。…  相似文献   

11.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问题学生”不再只看结果怎么样,而是从过程人手去解决“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渐渐的我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拿出来与同事分享。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当我刚范读完课文后,王浩同学就举手了:老师,刚才你在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都有一个关系的"系"字,您为什么在第一自然段中读"xì",而在第二自然段中又读"jì"呢?我也知道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可我总觉着它在课文中都表示一个动作,所以都读"jì"才合适。一向善于钻研的小翔同学还没等我解释,便站起来说;老师读得对。在  相似文献   

13.
看到情景中王老师的烦恼,笔者从分析事件处理过程和提出后续手段两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王老师在监考时遇到了与学生的冲突,直言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反而在学生孩子气的行为后陷入了一场师生之间的“冷战”。纵观整个情境,王老师在监考过程中碰到纪律松散的情况时,使用了强硬的警告“如果再有人吵闹我就不客气了”,这可能就是冲突的源头。  相似文献   

14.
韩英 《班主任》2010,(5):26-27
小烨是我班的一名借读生,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喜欢思考有难度的数学题,喜欢与同学争论问题。可是到了初二,我发现小烨变了,变得不爱学习,作业拖拉,行为懒散,经常无精打采,一问三不知,成绩一落干丈;和同学间的关系也很紧张,情绪易冲动,经常在一些小事情上和同学闹矛盾、打架;老师批评他时,他表情冷漠,无动于衷……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是“野孩子”。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编选《校友诗选》,以纪念附中110周年校庆。在附中的历届教师、学生中,竟然有这么多的专业和业余的诗人!从19世纪“70后”的王瀣老师,到20世纪“90后”的芮雪同学,附中人写诗的历史竞然长达一百多年!这是一块诗的国土。它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中学教育的本质和附中的传统与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数学组来了两位常客,他们是王老师任教的高二(7)沈冰和王鹏两位同学,其中沈冰同学将新教材第二册第103页的一道习题和他的解答拿到王老师面前:  相似文献   

17.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认识王老师现在的样子(板书“现在”),想知道王老师原来的样子吗?(板书“原来”)猜猜看,16年前,王老师是个什么样子呢?(屏幕出示照片)那是王老师刚参加工作时的样子。30多年前.王老师又是什么样子呢?(屏幕出示照片)那时王老师刚满1周岁.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众笑)在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由于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很有限,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现在的情况。比如王老师不介绍。你们就不知道王老师以前的样子。再比如大家现在在上数学课.那么5分钟之前,你们在做什么王老师就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一起相处,虽然都是同样的老师,上着同样的课,但是同学和同学间的友谊却往往是另外一个样。有些同学只跟一些人合得来,有些同学人缘倍儿棒,有些同学却独来独往。可是不管什么样的个性,大家都是一个集体的成员,所以要如何跟不同性格的同学们良好相处,倒是需要花时间琢磨的问题哦!本期,静电鱼老师将向大家公开“如何跟十二星座同学相处”的小秘笈,让你从此变成人缘王!  相似文献   

19.
《广西教育》2005,(5C):4-7
老编:听你们的老师介绍,有些同学很喜欢上网聊天,你们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上网?  相似文献   

20.
秋高气爽,学校为了调节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天的郊游活动。草地上,炊烟缭绕,笑声阵阵,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起准备午餐。带队的年级组长王老师发现分席而坐的男女同学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男生个个你争我抢,狼吞虎咽;女生一片嬉笑吵闹,杯盘狼藉。第二天,随队李校医建议,实行男女搭配合席而坐,结果情况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男生变得举止斯文,彬彬有礼,不乏谦谦君子风度;女生则温文尔雅细嚼慢咽,俨然一副淑女风范。为什么异性组合情况就大不—样呢?年级组长王老师和李校医决定利用下午的“自由谈”时间,引导同学们就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