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正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与沃尔沃集团共同举办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成果发布会2015年10月14日,北京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与沃尔沃集团在北京崇文小学联合举办了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成果发布会暨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双方共同发布了针对小学1~3年级的儿童步行安全知识绘本以及交通安全学生教育手机应用程序"安全小标兵"。这套儿童交通安全绘本,以  相似文献   

2.
美国"步行校车"是指成年人陪伴儿童步行上下学。"步行校车"有两种组织形式:家长-家长组织方式、学校-社会组织-家长的合作方式。"步行校车"的组织分四个步骤:确定参与者、评估可行性、策划、评估成效。在对美国"步行校车"兴起原因分析基础上,以波特兰市为例研究"步行校车"的组织形式与运作。并对我国城镇化中的"步行校车"提出建议:确定区域性的"步行校车"组织政策;完善市政服务设施,营造"步行校车"安全的社会环境;积极协调参与"步行校车"组织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3.
汤卫红 《江苏教育》2014,(13):58-59
<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让儿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数学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课程的建构者、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者。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在儿童中,是"儿童本位"的数学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1:新课标为什么强调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4.
据加拿大政府网站报道,近日,加拿大校车安全工作组发布了一项名为《加强校车安全》的报告。报告提出校车接送是加拿大儿童上下学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据加拿大国家车祸数据显示,乘校车上学的儿童比乘私家车上学的儿童安全72倍,比步行上学的儿童安全45倍。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那么,怎样的"活动"是合理的、恰当的?哪些活动是真正有效的?设计课堂活动应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6.
2014年4月,在杭州"千课万人"的观摩活动现场,苏州大学陈国安教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重读了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当陈教授要求学生用杭州话来读这首词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向能言善辩的孩子们竟然在陈教授的再三要求下三缄其口。家乡话,孩子们是不会说?不乐意说?还是没有信心说?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在由《瞭望周刊》发起并联合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开展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中,杭州市荣登幸福指数中国第一。这让全世界人民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盯紧着这座位于中国东南一隅的城市,也惊醒了部分"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杭州人。杭州人真的幸福吗?他们的幸福体现在哪些方面?让我们听一听来自杭州一所普通小学的大队辅导员的真实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8.
"心系好儿童"儿童家庭安全教育宣传月即将开展为了提高家长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杜绝现代社会对儿童安全构成的方方面面隐患,让孩子健康成长。"心系好儿童"活动办公室自2006年开展了"心系好儿童"儿  相似文献   

9.
近年的一份儿童网络使用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是目前网络使用者中增长最迅速的群体之一,学龄前儿童接触网络是信息时代浪潮的必然.网上的很多学习和娱乐资源,凭借着良好的影音效果与无可替代的互动功能,使现今的儿童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地享有,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乐趣;但是网络的复杂性给儿童的网上活动带来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儿童而言,家长的职责举足轻重.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儿童安全地使用网络呢?  相似文献   

10.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步行上学的青少年,能增加全天进行身体活动的强度。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怎样去上下学,对儿童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会影响儿童的整体身体活动水平。该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92名13至14岁来自苏格兰爱丁堡四所学校的学生,目的是要观察他们所进行的从中度到剧烈活动的量的大小。学生被分成三组:第一组,上下学坐轿车、公共汽车或火车;第二组,上下学往返都步行;第三组,上下学其中有一次步行。每一组的每位学生都要整天戴上一个计步器。测试结果显示,上下学都步行的学生,在一天中,从中度到剧烈活动所累积的时数最多;而且这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图形与几何"这个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教育目标,这一目标贯穿于新授、练习、复习等不同课型中.在练习、复习课中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核心是设计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判断一个学习活动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什么?练习课上怎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区角活动的观察点多量大,教师往往难以兼顾全面、了解透彻,那该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提高观察效率?如何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儿童的游戏状况?如何培养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自律呢?我们还必须思考:幼儿可以参与自身的评估吗?幼儿参与评价意义何在?幼儿参与评价的方式有哪些?哪些游戏内容适合幼儿评价?直面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关注区角活动中幼儿评价这个新话题。一、幼儿评价的意义幼儿评价是指儿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  相似文献   

13.
刘咏春 《江苏教育》2012,(25):28-29
前不久,"亲近母语"研究院在浙江杭州举办了主题为"儿童与哲学"的教学研讨活动。一直以为哲学属于成人,一直认为哲学与语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学科。在参加了这个主题活动,特别是观摩了周益民老师执教的《独脚兽与百足虫》之后,突然意识到:哲学不是成人的专利,哲学与语文结合会让语文课生出无穷的魅力。什么是哲学?百度一下,才知道,哲学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是"热爱智慧"的意思。有人也称其为"爱智之学"。究其本质,哲学就是一种质疑。而质疑是对现成答案的不满意。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有哲理,都蕴含着哲学的  相似文献   

14.
张红英 《早期教育》2002,(11):36-37
以汽车为题的主题探究活动已告一段落了,我打开观察记录本,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好奇提问、自发创造,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自发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尽可能相符合呢?以下是我对"汽车"主题探究活动过程的一个剖析.  相似文献   

15.
正区角活动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质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区域设置,并能同时呈现信息丰富、数量较多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儿童个体充分选择、操作、探索的需求。因此,区角活动的空间设置是幼儿活动的基本保障,也是区角环境创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大小不一的教室该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空间资源?面对各类不同内容的材料、差异不一的儿童该如何设置区域?空间设置与游戏质量有关系吗?空间设置该考虑哪些因素?不同年龄段班级的空间设  相似文献   

16.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传统内容,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有效演绎这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呢?如何设计有效的合作材料让学生去真实感悟比例尺的现实意义呢?为此,我有幸在杭州聆听了"两岸四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的<比例尺>一课.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不同比例尺"这一片段的材料设计,一直左右我的思考,现以"有效设计合作材料的策略"为突破口,就此片段作进一步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育》2021,(5):13-20
消极参与是当前学校公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存在论视域中,其实质是外部世界与意义世界的"双重脱嵌"使得儿童面临存在状态的稳定性与确定性风险,这种风险催生了儿童的存在性不安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消极情绪体验,激发了其寻求安全、退避参与的本能。教育者要对儿童的消极参与行为保有现象学敏感,积极构建参与能力与责任意识获得之间的意义中介。具体而言,教育者应当致力于帮助儿童自主建构"选择性嵌入"的能力与勇气,既要及时、有效地识别儿童的异质性,尽可能以合理的公共参与活动安排引导儿童在活动中有序彰显自己的异质性价值;又要适当提供与个体能力、价值期望不相符的参与机会,帮助儿童在群己之间非对称的功能组合中寻找角色定位、重塑身份认同,进而获得存在性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步行锻炼的最大优点是简易而安全,即使对那些体弱或不适宜于较剧烈运动的人,步行也仍是适宜的。而步行又能收到和其他运动相似的健身效果。步行时不仅下肢肌肉活动,而且摆动的上肢及腰腹部肌肉均得到活动与锻炼,由于全身肌肉活动的加强,大大促进新陈代谢。据研究,每天用中等速度步行一个多小时,可使代谢率提高约40%;步行还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步行也使呼吸加强,促进肠胃道活动,对健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能够赋予儿童什么?改变儿童什么?这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探寻。曾经的认识是,数学是人类建构的产物。"学习就是在作结构的建构。"作为工具性学科,数学教学常常展现出其工具作用的一面:传授数学知识,让儿童形成数学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学生在知识体系、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等"认知结构"方面得到建立和发展。然而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研讨中,让笔者又有了新的感悟:数学教学,在改变儿童的内部世界(认知结构、认识观、价值观等)的同时,也需要影响儿童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个人体验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这正是幼儿园的一种探究性、发现性、儿童化的教学模式。当然,"课程"这个名称的使用应该有分寸感。某种活动内容可否叫"课程"呢?如,"我们园开了包饺子课程、折纸飞机课程"。愚以为不可。课程的内容不等于课程本身。否则,一门数学课程(其他课程同理)可以分出多少课程?儿童固然是不会纠缠什么定义,他们关注的是好玩、有趣,定义、概念和逻辑只是成人表述的需要,探讨的前提。与在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