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秀勤 《考试周刊》2012,(11):35-35
语感就是语言感知能力,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基础。新课改实施后,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从而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的转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相似文献   

2.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田秋艳 《考试周刊》2012,(20):44-45
加强语感训练,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到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而无论是理解还是使用,语言文字都和语感素质紧密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一个人即使不准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对于治事接物都有好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可见,语感素质在整个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在语言交际中,一方面要听和读,理解他人语言的情趣意蕴,准确把握他人语言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先生有言 :“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 ,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较普遍地存在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弊端 ,语文教学效率依然低下。其根源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 ,可以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开始。语感是一种意会的能力 ,是一种触发的功夫。语感强者 ,不需要依靠中介的思维过程 ,不需要经过严密精细的分析和验证 ,而只是依靠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加以识别和知觉 ,然后条件反射地作出判断 ,从而获得对语…  相似文献   

6.
7.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认同,一个语感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效率,要利用教材,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正确语感就一定能形成。  相似文献   

8.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也就是对文学语言中所包含的“意味”的感悟能力。训练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已被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认同。一个语感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感,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多快好省的效率。要利用教材,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正确语感就一定能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语感,即语言感受力,也就是对文学语言中所包含的"意味"的感悟能力.训练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尤其要重视整体感悟。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感主要靠习得。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兴趣、创设语境、注重诵读、诱发想象,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3.
语感主要靠习得。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激发兴趣、创设语境、注重诵读、诱发想象,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视材料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其中语感是语文阅读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语感修养较好的人,能够在一瞬间就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可以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审美(中心主旨)趋向,进而较好地进行阅读活动,完成阅读活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文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诵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种现象至今仍严重地存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几千年来都是把背诵作为教学的重要方法。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是从诵读中走出来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肯定了书读多了,读熟了,理解透了,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直觉,它是对语言的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力,包括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语感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经过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读-听-说-写的瞬间就能深刻地理解、体味语言和灵活地判别、调整语言,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过程来看,语感是一种直觉,是感性的;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认识深度来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遗忘的尴尬境地。课堂上片面强调文意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些学生在学了十多年的语文之后,不能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甚至不能正确、流利、有感隋地朗读—篇课文或通顺、无语法错误地写个句子。缺失了语感训练的语文课令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