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服刑犯的人权保障述评及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国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罪犯的人权是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民主程度和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罪犯人权的特点,重视我国监狱的人权保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斗争,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来促进国内人权建设,提高圆际社会地位。中国监狱对服刑罪犯人权的保障是全面的、真实的。展望其发展前景,我国对服刑罪犯权利的保障必然会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马克思语)。法制对公民基本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公民人权最坚固的保护网。新中国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法制建设对我国的人权进步事业的推动和促进功勋卓著。由李招忠、高扬先两位博士撰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和人权保护》这部著作,立足于法制建设与人权保护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新的独特视角,对我国近50年来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人权保护的巨大贡献,进行了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并坦诚地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当前我国人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从而使得这部著…  相似文献   

4.
妇女作为人权保障的应然主体,理应享有同等的权利保障.然而,现实中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遭受普遍歧视.本文以我国妇女人权保障的必要性为切入点,讨论我国目前妇女人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即为保障妇女权利的实现,必须要回归妇女作为人享有人权主体的地位.同时,需要在宪法中平等赋予和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并以宪法价值和精神来构建妇女人权保障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人权教育匮乏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义务本位思想的盛行、教育体制的落后等。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人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从法制层面确立人权教育应有之地位,正确界定人权教育主体、内容,加强人权师资培养等措施来推动我国人权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权保障作为人类一项最基本的道义,是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重中之重。维护和保障人权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现状,与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相结合,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不够明显,侦查机关的强制处分权缺乏有效的司法监控。而完善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需要做到确立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建立侦查司法审查机制。最终使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有利于人权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钟瑞友 《红领巾》2005,(1):10-15
从1989年开创人权理论研究到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人权事业十五年的发展是一个从根本性变革到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该在人权的权利类别、存在形态、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意识培养、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法治是农民人权的根本保障。加强农民人权保障,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应当通过完善农民人权代表和表达机制、农民人权立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司法保障机制、农民人权行政保障机制来强化农民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公民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残疾人事业及妇女人权事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中国人权保护的特点:1.人权在维护集体人权中实现.2.人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韵领导下实现的.3.人权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化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是公民享有的一项社会基本保障权利,是司法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虽然有一些规定,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由此,我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有必要从立法体系、适用对象、启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保障司法人权,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始终奉行还权于民的宪治理念,在规范和制约国家公权力的实践中,拓展了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路径,推动了政府的权力下放和职能转型,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治之路的追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有机结合,进行民主法制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权的宪法保障。目前我国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还存在若干不足,这些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悖,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的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我国人权保障的内容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存在着值得完善的地方。首先,应转变旧的诉讼观念,确立人权保障的目的和程序公正的价值;其次,应围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权利,从各个方面予以保障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贾少鑫 《红领巾》2004,(3):29-32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共同理念, 不论是基于维护本国法治秩序的需要, 还是面对所承担的执行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诸多义务,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在人权保障方面都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立法重新构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才是走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人权保障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宪法测震仪""应用宪法"的刑诉法,历来是人权保障的晴雨表,一部刑诉法变迁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权保障不断提升的历史,"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我国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就是证明。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参与方,保障被害人权利历来是刑诉法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基于这样的理论预设与实践认知,从赋能被害人角度检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刑诉法之变迁,无疑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以“国家为本位”的刑法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的刑法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市民刑法的刑法性质理念、人权保障的刑法机能理念和谦抑主义的刑法作用理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法律对人权的保障作用。在民主国家,行政法律体系是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并在人权保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行政法在人权保障方面确立了许多制度,在人权保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行政法律制度中还存在很多缺憾,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0.
宪法与人权关系密切。宪法作为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现行宪法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但同时在人权的规定上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因此,要通过实施宪法,确认人权范围、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宪法的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