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平"意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如果将教师看作一架托盘天平,那么,教书和育人则是分放在两个托盘中的砝码.要使天平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五育并举,教书和育人并重,素质教育的实施才不会偏离轨道.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有人说:"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勤耕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明确爱岗敬业爱生是自身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责任升华为博大爱心,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因此,教师只有把责任浓缩为良知,让良知去面对无限信任你的学生,天平才永不会失衡.  相似文献   

2.
教师只有监控好了课堂,主体性教学才能付诸实施. 教师要监控好课堂学习目标.在课堂学习前,教师对学习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也要了然于胸.学生毕竟是学习者,在学习时对学习目标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教师的监控作用就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教师表扬学生,如果表扬讲究艺术,方法正确,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方法失当,就会失去表扬应有的价值.所以,为了提高表扬的效果,教师在表扬时要做到五忌.  相似文献   

4.
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有意识地加大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力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若教师没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就不会适应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需要,势必被社会所淘汰。二、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创造力发展的观念。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才会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合作式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才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联想及顿悟能力;才能够创设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和鼓励者,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唯有如此,那些天生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才有可能自由地提出许多有独自见解的问题,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学得积极、主动、扎实。  相似文献   

7.
随手翻开手头的教育报刊,就能看到新课程标准、新学生观、"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等等.这无可非议,每位教师都明白,不应该压制学生,只有让学生舒心地学,才能学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正>谈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因为教师是否有职业幸福感,关键在于是否确立了职业理想。我想,教师的职业理想应该就是享受职业幸福的"教师梦",也就是要"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应该源于自己、源于学生,同时也应该源于阅读。教师的职业幸福应该来源于自己,要带着梦想出发。"如果有梦想,就会有一颗乐观的心,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去奋斗,去奋斗才会有成果,而实干终究成就梦想。"这是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CEO生涯的体会。我们为人师者要有梦想,这个终极梦想应该是达到"众里寻她千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只有小脑袋"转"起来、活起来时,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才具备了创新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发学生创新意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思品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构建学生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教育界都已持这样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去练习,去钻研,去发现.只有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的"苦"与"累",也不会感到学习负担的"轻"与"重",因而所谓的"减负"也就不需要教师去煞费苦心地考虑了.所以,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教师评价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有两种方式:表扬与批评.其中表扬是"圆",批评是"方".教师要想有效利用这两种方式,就应该做到"圆中求方","从圆到方".因为这个"圆"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成功源于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但要用好这个"圆",教师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一个传授者,一个解惑者,应当像一个商人了解自己的商品一样了解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把学生引上一条健康阳光的道路上去.哪要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教师要具备一颗童心.只有教师也有一颗童心了,才能够推己及人,教师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连几千年前的圣人都说过这样的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小学生呢?最后教师要有一颗敏感之心.这颗敏感的心能时刻捕捉到学生的一些细微变化,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让阳光每天洒满孩子的脸上.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学好、会学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牧人",在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主导性作用。如果教师仅仅做到对学生"授之以鱼",那么这个教师就只是"教书匠";只有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的教师,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如  相似文献   

17.
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真爱的教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爱学生,用心灵去理解学生。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实属不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视学生如己出,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告诫自己教育无小事,处处要精心;要有丰富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和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无私奉献。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然而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真正做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在现实中,我们身边就有一些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操守和职责不够清晰不够重视,缺乏教师职业相应的道德品质。没有责任心,更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核心。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的驱使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而是偏爱某些学生。这样的"师爱"是病态的,是不道德的,不仅会失去积极的作用,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使教师克服"偏爱"的倾向,以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去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有位教育家曾说:"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就会爱听我们的课。老师要做到用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真诚爱学生,只有快乐、热情、专注地挥洒师爱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上我们的课。语文教师应该达到基本的要求: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社会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角色.教师要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将学习的成果惠及学生和教学;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现研究与教学互动共生;教师要成为"导学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在平等交流与对话中重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成为"合作者",而不是教学过程的独行者.只有教师自觉认识到角色转化的必要性和方向,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