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3.
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设计(苏教版第七册《第一朵杏花》1~5自然段教学实录)师: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竺可桢爷爷的语句。再读读这些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读出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自读、勾画、感悟。)生:我画的语句在第一自然段,“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从这句话中,我读出竺爷爷非常喜欢杏花。他从外面刚回来,还没进家,看到杏花开了就被杏花吸引了,可见他是多么喜欢杏花。师:说的不错!其他同学有没有也画了这一句,你的体会和她一样吗?生:我从这句…  相似文献   

4.
毛丽萍 《陕西教育》2005,(11):15-15
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善于抓住教材的“矛盾处”引领学生读书探究、讨论,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不仅能搜索处理信息和把握意义,更能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到审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陈从明 《生活教育》2014,(15):90-91
激励孩子对文本的兴趣,或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问题、最想了解的内容,设置悬疑,带学生进入相应的氛围;或用媒体展示迷人画卷,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使文本阅读走进学生的期待视野。如果我们真正树立了平等意识,重视了文本和学生主体,那么我们便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对文字的涵咏体味中,分享着对话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理解教育所提倡的“创读”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实渎”而言的。所谓“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直到读懂了“知识文本”的原意为止.真正的做到领会文本的精神毫不走样。创读就是自觉地创造性地读,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超越文本的框架努力地创造性地动脑筋思考探究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站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去发现文本的原义。而且掌握到文本原义之外的更丰富的与现实社会密切关系的更实用、更新的“意”。要读出新意的创读法是以实读为基础而又超越实读的重要步骤。创读的创造性在于提出了文本没有原意的假设,其目的是为了激励人们大胆地超越文本的框架努力地创读。  相似文献   

7.
陈洁 《四川教育》2004,(4):27-28
小学语第九册《军神》一课讲述了共和国元帅刘伯承在护国战争中一段令人震撼的经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抓住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两条情感线索进行“串讲串问”。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起着主宰作用,学生始终被教师的设问和讲解牵着走,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封闭式的教学,学生根本无法自主学习,更谈  相似文献   

8.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是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和作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一个享受美的过程。通过走进鲜活的文本,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体会文本所表现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人性美,以达到用美吸引学生,用美教育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感悟,需要学生真实意义上走进文本。当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感悟是自主的,也极有可能是创新的。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学习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生本、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的多向交流、共同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一双有力的翅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在平等对话中,读懂作者的心声,感受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悸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创设情境,是走进文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叙述性文字,给读者无数对话文本的切入点,读者的生活经验不同,文本的主体性、作者的主体性、读者的主体性在对话中都会发挥主体作用。与文本对话需要有效地进入文本及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有效的对话策略,就是通向正确理解的途径,掌握对话策略,读者(尤其是学生)就可以不断地自行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和理解结构,让知识具有生长点,使读者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出示《丰碑》第7自然段)师:谁愿意读读这段凝重的文字?(指名读)你觉得哪些词、哪些句子能触动你的内心,打动你的心灵?生:我读到“单薄破旧”这个词时被深深地打动了。老战士是部队的军需处长啊,部队里所有的给养都归他管,如果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就不会让自己衣着单薄,就不会  相似文献   

17.
强调师生对话是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许多教师正努力在课堂上诠释着这一理念,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展开对话?这是许多一线教师依然感到困惑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问题积极探索、反复实践,认为以下四个要素对于深入对话起关键作用:一、精心加工有趣的  相似文献   

18.
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性。通过对话的引领,能够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理解文本。立足读者,与文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指向;立足教材,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华丽转身;立足教者,与学生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品味升华。  相似文献   

19.
对话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关键角色,应为阅读教学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是实现阅读课堂深层次对话,达到个性化鉴赏目的的重要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课文本身、问题设计、活动组织等几个方面着手,创设阅读对话情境,使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生命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生生之间要相互交流,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展开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