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朗读一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重讲轻读”、“重问轻读”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书是前提。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经常去农村小学听课,发现在语文课堂上依然有唱读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对此,村小教师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拿出得力的纠正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研工作经验,就此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汉语语音具有音乐美的特质,汉语文字适宜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其中的“读”是指朗读或诵读,《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把朗读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然而。目前盛行的“习题训练式”的中学语文教学,几乎淡忘了富有人情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4.
常晓霞 《辽宁教育》2012,(21):65-66
近年来,我经常去农村小学听课,发现在语文课堂上依然有唱读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对此,村小教师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谈不上拿出得力的纠正措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研工作经验,就此谈点体会。一、唱读现象存在的原因唱读现象是指朗读时不顾文章应有的句读,把每个字音都平均拉长的读法,即所谓"唱书歌"。唱读只顾读音,不解字词句义,不带感情,不能正确反映文义。学生在读书时往往带着长长的拖腔,齐读时整齐、响亮,但不分高低快慢;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悟到:语文课应该书声琅琅,响亮依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读书过程应该是有声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社会上开展丁关于教学的大讨论.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应还语文课以本来的面目,让课堂上重新响起琅琅的读书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朗读教学也没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曾几何时,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在慢慢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师讲生听,生听师讲"的轮回流转。由于课堂上没有读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无从谈起,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是微乎其微。读是感悟死的语言的最有效的方法。语文课突出读,语文课堂教学就有特色。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应是读的课堂。在教学实际中,不少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给学生读的机会就少之又少。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读课文,就很难说出感受,也就没法与作者的情感产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告诉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生活的本领,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案例一】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只小狮子,想认识它们吗?生:想!师:那就请小朋友先和文中的生字宝宝交个朋友吧。你们知道怎么去跟生字宝宝交朋友吗?生:借助上面的拼音,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教一下老师,还可以查字典。师:办法真多!那就请大家读读课文,用最好的办法认识文中的生字宝宝吧!(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师:小朋友,今天来的这两只小狮子有…  相似文献   

9.
吴学智 《语文天地》2012,(14):50-51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进行了方法指导。英国诗人密尔顿说:"在琅琅书声中,使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情调韵味都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朗读放在讲解的  相似文献   

10.
尹效红 《小学生》2013,(9):88-88
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以读促听,以读促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笔者悟出这样一个经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热爱读书。一、结合画面朗读低年级的每篇课文都配有密切联系的插图,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方式配合朗读,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进行看图训  相似文献   

12.
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书声琅琅”正在或已经变成一个徒具空壳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最美的声音是读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用心灵与作者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波涛中受到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学生  相似文献   

14.
田罗军 《学子》2013,(6):145
语文教学是否充满无限的魅力,朗读是一个关键。朗读是将书面语言有效转化为发音标准、感情丰富的有声语言的一项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又有利于学生的语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接下来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而且要求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但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堂特别是农村语文课堂上却很难听见琅琅书声,大多数语文课都是在"寂然无声"中"悄悄进行",原应生动活泼、趣味无限的语文课,取而代之变成了令人厌烦、枯燥乏味的教材分析课,老师怕漏掉什么、学生不懂而一讲再讲,把朗读这一环节当作走过场,不加任何的指导。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差,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语文教师为之汗颜。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现在语文课堂缺少的不是讲解而是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相信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堂缺少琅琅书声的原因是:教师忽视阅读,学生轻视朗读,应试教育排斥朗读,朗读方法单调影响朗读。改变此种现象的方法为:教师范读,采用充满感’陪的训练方法、分角色表演的方法、配乐朗读的方法、创设情境朗读的方法,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  相似文献   

18.
刘春光 《成才之路》2010,(23):I0019-I00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面对可亲的母语和佳作名篇,触摸和欣赏它的最好方法就是朗读。因为朗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抑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重要尺度。可以说“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也是新课标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整体提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