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课”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指出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慕课”的特点出发,分析“慕课”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势,指出“慕课”与教师继续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稳步发展,从“慕课”角度找到高职教师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慕课是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 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在线大学”(Udacity)、“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教育平台“(edX)三大慕课平台相继而生。2013年,慕课在中国高校升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迅速成为慕课的拥趸。  相似文献   

3.
从2012开始,慕课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应对“慕课风暴”以实现“个性化的、自主的、高效的教学新模式”?这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本文拟结合“慕课”教学实践,对打造“微课”精品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4.
全国性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成立于首届中国慕课大会,在中国慕课十年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与各高校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组织为慕课与在线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推动发展作用。本文回顾中国慕课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智能在线教育等未来高等教育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云南教育》2014,(3):25-26
“慕课”,即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这股浪潮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慕课”适合中小学教育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上,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理性对待“慕课”来袭,立足于“慕课”教学模式的特点,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顺势而为,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教学改革工作。重点分析了“慕课”时代对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如何在“慕课”时代来临之际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慕课”的出现和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使高职院校面临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该研究与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慕课”学分认可办法,以在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慕课的“高注册率”与“高辍学率”一直是慕课建设者与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这种“双高”现象的背后既反映了学习者对慕课的强烈需求,也反映了慕课对学习者的低效保留。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法,对2015—2021年间关于慕课学习者黏性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慕课”作为一种由美国移植到中国文化土壤中的教育方式,想真正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会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要一个长久的反复实践摸索的过程。单就目前“慕课”的开展情况来说,它主要在教学方式上对中国的基础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体系还远远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介绍了应用本科旅游院校慕课教学的优缺点及“学习强国”慕课的特点,然后指出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学习强国”慕课在应用型本科旅游院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包括利用“学习强国”慕课讲解基本理论,利用课堂教学结合旅游行业实践;利用“学习强国”慕课课前预习,利用课堂教学开展讨论及辅导作业;利用“学习强国”慕课初步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课堂教学进一步夯实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3,(24):45-46
海湾国家卡塔尔上空近期刮起了慕课(MOOCs)旋风——在多哈举行的2013世界教育创新峰WoAdInnovationSummitforEducation,简称“WISE”)上,“慕课”成为热点议题:这项“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是否会彻底改变全球教育生态?传统意义的大学围墙是否会被推倒?教师是否会由此消失J?3天议程中,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200名教育、商业、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创新者和领导者齐聚一堂,这些“聪明人”,各抒己见,对这个当前教育圈最热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徐倩 《上海教育》2013,(28):24-25
2013年8月与9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分别联合国内优质高中与初中、小学各20余所,正式成立“C20慕课联盟(高中、初中与小学)”。联盟集中全国优质课程资源,打造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平台,希望借助慕课,真正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一、慕课”的先天优势(一)慕课“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缩写“MOOC”的音译。“‘慕课’标榜‘知识将进入永远‘在线’时代’,任何人通过移动网络和直播互动,均可在全球任意角落学习到以往只能在‘象牙塔’中享受的各种优质课程”。“慕课”的兴起,推动了网络时代高等教育手段的变革。基于“慕课”平台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构筑创新创业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慕课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慕课资源逐渐得到完善。笔者将视角聚焦到日语慕课资源,根据对日语慕课资源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更具体地聚焦到高职日语慕课的发展,分析其面临的“难题”并探析其未来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慕课课程体系是慕课全球化浪潮的一部分,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发展至今虽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其诞生之初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前景.与此对应的是众多关于慕课研究的论文成果.笔者综现在“中国知网”搜集出来的资料发现,这些研究或集中在慕课发展对于传统课堂的挑战,或是现今慕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本文以从对开放教育发展中的几个典型形态分析入手,试图从中发掘出对我国慕课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今高校网络化课程蓬勃发展,“慕课”正在迅速崛起,其简单易用的人性化可视操作,对高校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如何迎接“慕课”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我国高校又将采用何种的方式加以应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作者在北京大学所开设的三门课采取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逻辑导论”采取慕课加直播授课的形式,“逻辑哲学:反事实条件句和因果推理”采取在线讨论班形式,“悖论:思维的魔方”采取纯慕课形式,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其中“悖论:思维的魔方”慕课于2020年10月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获得如下感受和体会:慕课是一种受众最广、最便捷的现代教学形式;一门慕课要取得成功,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要有精心编撰的供慕课学员选用的配套教材;为了克服慕课的某些弊端,要认真经营慕课讨论区或设置课程微信群,以便师生之间、学员相互之间及时讨论沟通;大学教育的最好形式还是师生面对面、手把手。  相似文献   

19.
慕课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对传统教育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慕课走进军事教育,利于官兵借助这个新教育平台,直接而有效地提高自身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素质.军事教育要及早占领慕课这个教育新阵地,以开放的心态、主动的作为来推动军事教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的确,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风靡全球,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高等教育涌向基础教育。面对来势汹汹的慕课思潮,慕课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路径有哪些等众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